■慈悲是寶藏
慈悲是一種寶藏財富,講話不傷人、做事不磨人、不為難對方、不增加別人的困擾,這都是慈悲。
◎「修」是實踐,有修的人生才會圓滿,才會增加我們的福德因緣。
◎我希望佛光山的徒眾,每個人都能以一當十,人人心中大要有乾坤,小要有方寸,要懂得
靈巧應對,要有「信徒第一」的觀念。
◎慈悲是財富,信仰是財富,歡喜是財富,健康、和平、慚愧是財富,滿足、惜福、感恩也
是我們的財富。
◎空氣流動才會清新,水流動才會清潔;
錢財流動才會富有,人流動才會進步。
◎兩方鬥兩方臭,兩人讓兩人有。
◎在工作中能彼此「講清楚、說明白」,就比較好做事。
◎主管不一定要有用,但要能包容屬下,會「知人善任」才有用。
◎現代年輕人之所以沒有力量,主要是沒有受過「苦」的熬煉。人,在苦行中容易有所體驗,能經歷耐苦、耐難、耐氣、耐辱的過程,處事便容易培養承擔力。
◎培植功德的層次是出錢不及出力,出力不及出口。「出口說好話」的人永不嫌多。
◎對工作、對人事、對環境,都能很自在,才能在佛法中生根,如果天天不自在,要如何生活?
■平常心
日常生活當中就有許多的生活靈感,對於神通感應的事蹟,應以「平常心是道」的觀念泰然處之。
◎人可以不同意他人的意見,但是不能不聽聽他人的「心聲」。
◎「不叫苦、不喊累、不怕難」,才能勇於承擔,迅速成長。
◎我很會「聽話」,一生當中,因為「一句話」而受益匪淺,「一句話」增長了我的力量。
◎日常生活當中就有許多生活的靈感,不必希求任何神通感應事蹟。
◎我們先要辦好簽證(往生資糧),以便將來能夠順利出境到極樂世界。
◎土地可以建大樓,但福田可以建立生生世世永遠不朽的事業。
◎無用不要緊,就怕無明。
◎「學不會,教的會」,為了教他人,自己就得下功夫去鑽研;功夫深了,自然便有所得。
◎信仰的道場是我們的加油站,人的精神心靈汽油充足了,自然有馬力向前衝刺上路。
◎為自己留下信仰,為家庭留下貢獻,為社會留下慈悲,
為道場留下功德,為眾生留下善緣,為未來留下願心。
■恭喜發財
歡喜與發財不一定指世俗的財富享樂,禮佛有禮佛的歡喜、誦經有誦經的歡喜;發財也不一定指心外的財富,內在的信仰、和諧、慈悲、滿足都是我們的財富。
◎光榮歸於佛陀,成就歸於大眾,利益歸於常住,功德歸於檀那。
◎「我」是煩惱的根源,只要與「我」字有關係者,煩惱就會叢生;人只為自己設想,煩惱
就會跟著來了,凡事講大眾、講佛教、講常住就不會有煩惱。
◎禪是有生機的,故離不開發心、熱忱、慈悲,而非槁木死灰。
◎被人冤枉是有福者,不要太計較一些閒話。會處理問題的人是大事化小事,小事化無事,絕不會去小題大作。縱是委屈也是一時的,要擔當得起,承受下來,自然就會有力量。
◎再好的人也有短處,要彼此包容、諒解,「觀得莫觀失」才是相處之道。
◎「歡喜」有時不需要靠別人給我們,心如工廠可以自造歡喜。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三寶的內涵,故皈依是找到我們自己的三寶。
◎一個人在工作之餘一定要有修持,否則老是在事物上忙碌是不能安住的。
◎「緣」的聚散是圓形的,人是死不了的,「死」只是身體的搬家。
◎忙,可以忘記缺點;忙,可以沒有是非;眾生來不及度,事情來不及做,書來不及看,哪有時間去煩惱?
■懺悔的力量
改變自己最大的力量就是懺悔,懺悔不僅僅是一種念頭,而是一種由心發露的力量。
◎一個人經濟富有要靠勤勞,心理富有則要靠宗教。
◎人的犯罪是一種「心」的失落現象,「心」能找回來,則世上就不會再有迷失的人了。
◎世間上的人、事、物,都可能會欺侮我們,唯有因果不會欺侮我們、委屈我們。看因果不是從一件事或一時來看,因果是通三世的。
◎忙,是人生的意義,也是發心、進步、法喜、身心安住的一種表現,並且要做到人忙心不忙,從參與中去奉獻身心。
◎接受的人生是貧窮的,感恩的人生才富貴。
◎信眾區域就是我們的海關、外交部和港口,身負人情往來的重任,有了人情才會有法情。
◎人的心胸有多大,成就的事業就有多大;能包容多少,就會擁有多少。
◎人要修佛眼來觀世間,要善聽的把世間上一切語言往好處聽,要從淡處中去了解人生真味,要用口來宣揚人生真理。
◎對工作只要不忘初心,凡事就會心甘情願地去接受。
◎對不悅不喜的人,要懂得「珍惜」,就如打籃球要感謝有敵手,球才玩得起來,因為我們的生存跟這些人都有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