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三昧
人生對快樂、痛苦、有無,
都不要太計較、太煩惱。
面對「有」「無」的抉擇時,
要用平常心去對待。
得到,就算是我有福氣;
失去,就算我結緣布施。
如此才能真正體會生活的三昧。
◎人的身體生病要找醫生,心理生病則要靠自己,靠佛法。
◎人際間的相處,只要自己健全,就不必怕外來的挫折。
◎教育之祕訣,在於尊重學生;教育之技巧,在於知所發。
◎成長的定義就是「成熟」,過去做事方法無章,現在做事很有條理;過去是非不明,現在非常明白。一個能幹者、有用者是不斷在進步。
◎不接受教育就沒有機會成長,不能成長就沒有未來,故凡事都應以感恩的心情去接受。
◎做人難,是因自己不會做人;難做人,更要做人。縱使不盡人意,也要無愧於心。
◎在委屈中學習經驗,在困難中要接受挑戰,有辦法的人凡事都要想辦法解決問題。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宜自勉,歲月不待人。
◎不二法門的人間化,即指︰
一、人在山林,心懷社會。
二、立足地球,放眼宇宙。
三、身居市井,志在佛國。
四、天堂雖好,人間更美。
五、法界無邊,家庭第一。
六、今日一會,無限未來。
◎用平常心生活,就不會顛倒,不會罣礙,不會好奇。
◎生死海中,念佛第一;人天路上,作福為先。
■苦樂之間
人生有苦樂的兩面,
太苦了,當然要提起內心的快樂;
太樂了,也應該明白人生苦的真相。
熱烘烘的快樂,會樂極生悲;
冷冰冰的痛苦,會苦得無味,
人生最好是過不苦不樂的中道生活。
◎有同情心的人才能利人,有諒解心才能容人,有忍耐力才能做人。要利人要容人要做人,故,不責人所不及,不強人所不能,不苦人所不好。
◎世界上最美麗的一句話,莫過於「阿彌陀佛」,蘊藏著超越時空的宇宙真理。任何喜怒哀樂的情緒,都可以用這一句話來表達。
◎如何解決人我的問題?
一修人我不計較。
二修彼此不比較。
三修處事有禮貌。
四修見人要微笑。
五修吃虧不要緊。
六修待人要厚道。
七修心內莫煩惱。
八修口中都說好。
九修所交皆君子。
十修大家成佛道。
若是人人能十修,佛國淨土樂逍遙。
◎後退,並不是畏縮不前,也不是消極厭世,而是充滿著謙遜忍讓、積極進取的精神。
◎做事,隨時都要抱著一種學習的態度,不要以一種輕心、慢心來應付,希望大家要珍惜現有的因緣福報。
■說忙說閒
說忙說閒,
不過是事項上的對待,
若能理事圓融,
則雖忙猶閒。
◎「皈依」就是讓我們肯定自我的本性,發現自己的真心,找到自己的本來面目。
◎有的人做事太維護自己,不顧念別人,一點小事再三煩人;有的人太顧念別人,不肯為己,最後失去好多結緣的機會。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當辦事的時候辦事,
當修道的時候修道,當發問時要問得切題,當回答時要答得肯定。待人、處事、為學、修道,不可在似是而非裏轉來轉去。
◎真正的閒,是心頭上超然物外的閒。若心中無所住著,不計較人我得失,就能安住於清閒的生活中,而不被生活所牽絆,就可以做到能忙能閒、能動能靜、能早能晚、能飽能餓、能進能退、能有能無……無所不能。
◎身居山林,心如鬧市,還是不得安住的。唯有無住生心,隨緣自在,才能過著充實法喜的日子。
◎世間事一切現成,善修內心,隨順外緣,只待因緣成熟,自能水到渠成。
◎修行並非坐而論道,亦非僅是閉目冥想,而是應該解行並重,福慧雙修,將佛法落實於生活之中。
■人生加油站
寺院有如加油站,
可以讓我們休息,
加加油,
使人生走得更順遂。
◎信仰的層次,必藉智慧、體悟的提升,故聞法聽經乃修持上所不可或缺。
◎寺院的功能有如︰
一、人生的加油站︰有時候要停下來,加加油。
二、簽證的外交部︰可領到西方極樂世界的簽證。
三、慧命的百貨公司︰補充精神食糧。
四、真正的學校︰學佛、成佛、成聖、成賢的地方。
◎一個人要經歷許多辛苦、挫折和磨鍊,才能擔當,才能成功。想成功卻不能擔當的人,是無法成功的。
◎修道者,要能動能靜,能轉境而不被境轉。
◎人心實在很奇怪。自覺無病,就一身輕;自以為有病,就混身不舒服。所以每一個人都要做自己的心理醫師。
◎皈依是一時的,信仰是永久的。情緒是一時的,師徒是一生的。戒是一時的,法脈是永恆的。
◎一切事物均該留有餘地,十全十美、至矣盡矣,並不是絕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