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 十六日 星期一
有人問我,這一生中對什麼事最有興趣?想了一想,我自己竟回答不出確定的答案。
說是對文化最有興趣吧!我確實曾為佛教文化著力,但好像那一切都是不得已而為的事。二十歲時,還沒有離開佛學院,就經常舞文弄墨在各報紙副刊投稿。離開佛
學院後,和智勇同學用油印編印了十八期《怒濤》月刊,曾獲大醒法師編的《海潮音》譽為「佛教又多了一支生力軍!」徐蚌會戰前,還一度為徐州的《徐報》編過
「霞光」副刊。到台灣,編《覺群》,為《覺生》、《菩提樹》、《自由青年》、「中央電台」寫稿,前後主編《人生》月刊六年,每期都寫兩三萬字文稿,及至
《今日佛教》、《覺世》旬刊、「佛教文化服務處」、《普門》雜誌、《佛光學報》、「佛光出版社」、「佛光大藏經編纂處」,……我真的對文化有興趣嗎?其實
寫稿的辛苦,改稿的煩人,多少的晨昏,多少的深夜,沒有拿過稿費,沒有得過鼓勵,這是為佛教文化興趣呢?還是不得已,為佛教的一片熱心呢?
對教育最有興趣吧!我也確實為教育非常熱心過,自從二十一歲擔任白塔小學校長後,二十五歲擔任台灣佛教講習會(由台灣省佛教會主辦的佛學院)教務主任,而
後創辦光華文理補習班、民眾補習班、智光中學、普門中學、壽山佛學院、東方佛教學院、叢林大學、中國佛教研究院,而至佛光山叢林學院、台北男眾佛學院、國
際佛學院,甚至在美國創辦西來大學。……為了辦教育,深更半夜在山門口等北部外請的老師駕到,經費不足,甘願到殯儀館通宵誦經來增補學院的開支,學生沒有
恆心,退學,甚至溜單。多少的嘆息,多少的無奈,數十年來,是對教育的興趣呢?還是匹夫之責,只是想儘量為佛教成就人才的心願呢?
對弘法最有興趣吧!四十多年來,我確實對弘法盡了心力。從鄉村到國家會堂,從軍營到監獄,從工廠到學校,從寺院到講堂,從家庭到機關,從國內到國外,從廣
播到電視,至少講了千餘場以上。從小讀書不多的我,為了佛法大眾化、通俗化,多少的深思,多少的揣摩,有時拜佛,祈求佛陀加被智慧;有時靜坐,以期思慮清
明。可以說為了弘法講座,海陸空行腳無定;為了上課講演,搜索枯腸,食睡難安,……這是為弘法的興趣呢?還是盡一點弘法利生的責任和荷擔家務呢?
辦慈善事業最有興趣吧!我自覺自己有慈悲的性格,一九五二年的花蓮大地震,自己連公共汽車都乘不起,卻到處為花蓮震災而勸募;韓戰時,募集醫藥送往韓國;
越戰後,支援購買難民船,搶救越南難民;多少次颱風之後,我和黎元譽先生搶先到災區運送食物。就如今年孟加拉和大陸水災,我除了發動佛光協會會員捐助外,
自己也傾其所有,各捐了一萬美元;和潘孝銳先生合作,在美國幫助大陸留學生的獎學金,獎助的名額已不止一百名以上,甚至慈濟功德會初創,那時佛光山開山不
久,在萬分拮据下,我也捐了十萬元。……在佛光山我創辦救濟院、養老院、孤兒院、診所、雲水醫院、公墓等……多少的誠心,多少的奉獻,點點滴滴,血淚的輸
誠;片片依依,馨香的祝福。這是我對慈善事業的興趣呢?還是盡一些佛子的慈心悲願呢?
對行腳雲遊最有興趣吧!我確實到過許多地方,日韓佛教的訪問不止十次以上,星馬的弘法也有過多次,兩去歐洲,六朝印度聖蹟,四去澳紐,即將前往的南美和非
洲,走遍美加的東西南北,也看過大陸壯麗的河山。每到一地,雖不夠自許是散財童子,行大布施,但廣結善緣,隨喜功德,確能做到。所到之處,不是建寺度眾,
就是成立佛光協會,加強信徒聯誼。你說欣賞風景,但大都外出,花了機票,旅途勞頓,只是陪人照相,供人攝影,……多少的犧牲,多少的委屈,心願已供養十
方,酸苦卻藏於心底。這是我對旅遊的興趣呢?還是盛眾妙華供養十方佛國的性格呢?
文化、教育、弘法、慈善、行腳雲遊等都不一定是我的興趣,回想起來,那只是責任感罷了。今晚,從佛光山停車場的工地回來,才發覺到原來我一生最大的興趣是建設工程。
佛光山在世界各地所擁有的道場,從建設到裝潢,可說都是我的構想。尤以佛光山自開山二十五年來,可容萬人居住的宗教道場,外人所不知道的是我們沒有建築
師,沒有辦公室,甚至連籌建處都沒有。所有建築物,都是我和蕭頂順先生站在路上,比手劃腳一番,一棟建築物就成功了。蕭君初中畢業,我則一生沒有畢業文
憑,都沒有學過建築,也從來沒有支過辦公費,我們終於建了佛光山、極樂寺、北海道場等。
我和蕭君經常是站在路上或坐在工地裏,商量所有建築的工程。有時兩人一時想不周全,半途修改,也從未有意見的爭執,可以說工程二十五年,歡樂和諧,互相尊重一直到今天。
今天在停車場工地,心平、慧禮、蕭君和我,從下午四時一直談到七時才回來吃晚飯,回來的途中,才想起了我這一生的最大興趣,大概就是建設工程。
■九月 十七日 星期二
「讀經傳則根柢厚,看史鑑則事理通;
觀雲天則眼界寬,去嗜慾則胸懷淨。」--清‧金纓
昨日,影星葛小寶、羅江陪同旅居巴西華僑許東坡先生來訪。
許東坡先生目前正在聖保羅籌建一座觀音寺,此次到佛光山來,非常仔細參觀了各殿堂,以作為參考,心平也在旁提供了佛像的姿勢及材料的選擇。
許先生非常誠懇的邀請我,今年十二月巴西觀音寺開光落成時,希望我能前去主持並派人支援落成法會事宜。允其屆時由都監院統籌辦理。
許東坡先生也表示,在聖保羅華人有十萬之多,對佛教都有向心力,得知佛光協會在世界各地都設有分會,很希望在巴西也能成立分會,我非常樂觀其成,希望全世界的佛教徒,都能藉「佛光協會」的組織,將大家結合在一起。
中國石油股份有限公司永安液化天然氣廠廠長賴中和先生,今下午二時,帶領國際瓦斯儲運業者學會會員八十人來山參觀,此團體成員有日本人和歐美人士,大都是
天主教和基督教徒,在依順、依馨、滿慈、滿仁的帶領下,參觀了各殿堂。尤其佛教文物陳列館的文物,真是令他們開了眼界,非常讚歎台灣佛教如此興盛。佛光山
也非常歡迎這些不同信仰的人士,都能成為「佛光之友」。
有些人很迷信看手相,往往把手掌上的細紋,看成是命運的根據,我碰過不少信徒,手掌一張開,就要我幫他看「命」。
其實我們手掌中的手紋是為便利觸覺而長的,手紋起凹凸之形,縱橫無定,目的是使手掌表皮的面積加寬,和使手掌辨別接觸外表的形態。因為︰有了那些細紋,司
觸覺的神經才容易感覺,故細紋都長在觸覺靈敏的皮膚上,與人的命運是無關的。而人真正要改變命運的方法,在於道德的觀念、正確的信仰、善意的結緣和合理的
持戒。
《大集經》中佛告大眾︰
「忍為世間最,忍是安樂道,忍護孤獨身,賢聖之所欣。
忍能作親友,忍增美名譽,忍得富貴在,忍能具端正,
忍能得威力,忍能照世間,忍能成工巧,忍力調怨敵,
忍力伏憂惱,忍得好容色,忍能具眷屬。忍者招勝報,
忍者趣善道,忍者得長壽,忍者得三位,忍不害眾生。」
忍離偷盜、邪淫、妄語、兩舌、綺語、貪欲、瞋恚等,忍成施戒進禪智,是佛法也!
■九月 十八日 星期三
水有四德--
沐浴群生,通流萬物,仁也;
揚清激濁,蕩去滓穢,義也;
柔而難犯,弱而能勝,勇也;
導江疏河,惡盈流謙,智也。
故老子讚曰︰「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未成佛道,先結人緣」。緣對一個修道者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平時培養溫和、尊重、協調的個性以便於與人結緣。不拘於眼前人事,凡是與我們發生關係者,都是
與自己有緣,所以要結緣、惜緣。學佛如鳥,可遍飛各地,而不只停於某一處,可遍學一切法門,而不執於某一宗派;學佛又如射箭,箭箭相繼,而不中斷,可以一
門深入。一個人的學習態度,可以克服學習上所碰到的困難。
「煩惱」是由於生活態度與方式有問題所引起的。要在眾生身上學習斷煩惱來成就自己的道業,因眾生是引發我們三毒的「誘因」,是照出我們三毒之根的「鏡子」,用不執著的態度來對待眾生、接近眾生就是佛法。
中午在麻竹園,碰到在廚房負責典座的滿智,詢問其大家對廚房菜肴的評語?
廚房是磨鍊身心、與十方大眾結緣的最好修行地方,歷代祖師大德有很多都是由廚房出身的。一餐美味可口的素菜一樣可以度眾,將心思用於配菜、烹調、菜色設計上,可以從工作中得到很多樂趣。
平常對大眾菜、宴席、供菜、點心、便當菜、自助餐、小菜、水果飲料……等,都要有一套完整的菜色,可以互相調配,而不要臨時才去想菜單。找機會到外面品嚐觀摩,來改善自己手藝上的不足。
在廚房的工作無定,師兄弟間要彼此鼓勵體恤,只要懂得分工合作,工作起來仍會很愉快,而不至於煩惱。在西來寺負責典座的依松,每當我在用餐時,都會站在我身旁,要我批評每一道菜做得如何。不怕別人批評,勇於接受指正,虛心的求教,才是「學習」的態度。
什麼叫「道業」?信心、忍耐、委屈、發心、勤勞、慈悲、戒定慧、四弘誓願……皆屬之。
道業的基本原則是成就別人,如能犧牲自己去成就他人則更偉大。故「道業」小者是獨善其身,大者是兼善天下。而「道是什麼?」道就是我們的心,心有道就是真心,心無道則無心。如何有道?
1.有感恩心則有道。 2.有惜福心則有道。
3.有忍耐心則有道。 4.有反省心則有道。
5.有謙虛心則有道。 6.有長遠心則有道。
7.有無妄心則有道。 8.有無悔心則有道。
9.有無惱心則有道。 10.有無倒心則有道。
11.有供養心則有道。 12.有恭敬心則有道。
13.有護眾心則有道。 14.有求道心則有道。
15.有法喜心則有道。 16.有深信心則有道。
17.有無畏心則有道。 18.有忠誠心則有道。
19.有廣大心則有道。 20.有慚愧心則有道。
21.有懺悔心則有道。 22.有慈悲心則有道。
23.有平常心則有道。 24.有平等心則有道。
25.有清淨心則有道。 26.有菩提心則有道。
27.有圓滿心則有道。 28.有包容心則有道。
29.有體諒心則有道。 30.有知足心則有道。
■九月 十九日 星期四
因中秋節將屆,教師節又快到,學校也才開學,為表示慰勞並藉此聯誼迎新,下午五時三十分,在普門中學董事長慈惠法師的邀請下,普門中學全體教職員百二十人在法輪堂聚餐會談。
心平、慧龍、慧化等多人也在旁招呼,普中王廷二校長表示,一九九○年三月,普中初中部原為六班,現在已增加到十八班,且每年都榮獲政府頒發「私立學校績優獎」,可見教育界對普中的肯定。
省教育廳第四科曾陞海視導蒞臨餐會中表示,行政院研究處考核發展會在會議中擬定「私立學校教職員退休金、撫恤金之辦法」,此對私立學校教師是莫大的鼓勵與肯定。
最近報章對老師體罰學生事件頗有爭議,我個人深感一味的打罵教育只有使學生更畏懼、退縮,功課不好要依根機加以輔導,沒有人是用打或罵而變聰明的。我建議︰
一、處罰學生的方法要慎思,以不傷其自尊,而用鼓勵的方式使其向上為佳。
二、集體處罰應少實施,此易造成好學生不平衡心態。反正好壞都要處罰,又何必學好?教育應在力與愛中相輔相成。
佛光山經多年努力,山下停車場即將規畫完成,就可實施車輛不上山政策,以維護校園寧靜,其他設施可依學校需要覓地完成。會後除贈王校長獎金外,並提供中秋月餅、禮券、禮品等,祝賀老師們佳節愉快。
晚,七時,在檀信樓大禮堂為叢林學院的學生上「讀藏指導」。
二十幾年前,壽山佛學院剛開辦時,我為當時的學生上了一門課程--「讀藏指導」,今深感其內容,對現在的學生來說也很需要,故今起就依此「讀藏指導」為教
材給學生上課。大家要知道,研究佛學三分靠老師七分要靠自己,記得過去,只要老師上一堂課,我們找資料、作筆記都要忙個大半天。誰的佛學好,誰的筆記就做
得好,做得快。要做好筆記,要先從「科判」學起,故要讓佛學紮根的話,在每教過一部經典以後,大家要會分科做表解。
佛學,有時一個字,就能做一篇表,一句話也能做一篇表,一本經也能做一篇表。在我讀書的過程非很完整,但很幸運的碰到幾位剛從焦山佛學院畢業的學長當老師(他們都是北京師範大學出身的),從他們身上我得到很多東西。尤其是他們的教學法--
如上地理,一塊黑板他就說這是一個中國地圖,江蘇省像什麼,山東省如什麼……然後如拼圖式的,中國的版圖就出來了。
講到山脈,從喜馬拉雅開始,經過那些省,成什麼山,名字一一分列;提到水,黃河長江,從那裏發源,其支流如何分布。一堂課下來,對中國的山、水、版圖,都
有了概念,老師沒有要我們背山水名稱,都像是在講故事,畫著玩似的,但印象卻很深刻。深感分科畫表做統計是很重要的。
另有一位教生物的老師,每講一個單元,就畫一個表。如骨骼是怎樣,牙齒是多少顆,頭髮組織如何,不用背書,不用強記,很自然的我們都懂了。
上公民課的老師,一上台就講趣話,等到要下課前五分鐘,才叫我們打開書本念一遍,其內容,都是剛剛上課講趣話的內容,我們就很輕易懂得了課文的意思。
各位如果要做個好老師,這種「教學法」要用心學習。
「科判」是每一部經論的架構,只要研究一下表解,就不難知道此本經論的組織,它有提綱契領的作用,故要用心把科判學好,對經典的研究有莫大助益。
今天和各位同學上的是《佛遺教經》。
佛臨入滅時,為諸弟子作最後教法,故特稱該經為《佛遺教經》(收錄在《大正藏》第十二冊)。
所有三藏十二部經典都是佛的遺教,此為廣義;狹義是指這本《佛遺教經》,為佛在拘尸那羅的娑羅雙樹間入涅槃前,最後垂教的事蹟,謂佛入滅後,當以「波羅提木叉」為師,以制五根,離瞋恚、憍慢等,勉人不放逸而精進於道業。
禪門尤重此經,與《四十二章經》、《八大人覺經》合稱佛遺教三經。
《佛遺教經》為學佛之初門啟蒙的寶訓。
■九月 二十日 星期五
上午十時,前往高雄普賢寺。
對散布在全省各地乃至海外道場的徒眾,雖見面機會不多,但我無時不在注意大家的法務推展、身心狀況。有時從旁聽到一些不如法的事例或信徒有微言時,我總要
千方百計的在談話中,糾正大家的觀念,誤會與不協調大都是因為「觀念」不能溝通所致,能達到「共識」是和諧之方。
一篇好的文章不怕千回改,衣服不合身,要改;房屋不適用,要改;法令不適時勢,要改;書讀不好,學習的方法要改;自己的短處、缺點、毛病,要肯承認,並勇
於改過才能不斷進步。因為自己要樹立一個什麼樣的形象,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雕塑師;自己的毛病,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醫師。在別分院與信徒接觸機會很多,要
不忘時常提醒自己--
要關心別人,要堅守崗位,要犧牲奉獻,要以身作則;
要謙虛包容,要不為境轉,要慈悲待人,要勤修三學;
要接受考驗,要不忘初心,要正知正見,要自利利他;
要福慧雙修,要能說能行,要反省自責,要安住身心;
要將法喜歡樂散播給來寺禮佛的每一位信眾。
下午二時,前往大立百貨公司,和吳敦義市長、大立百貨公司吳董事長夫人,共同為杜惠珍小姐主辦的「全國佛教文物書籍特展」揭幕。
為拓展心靈活動空間,高雄佛光書局與中華佛光協會五甲分會聯合主辦這次的展覽,參加的廠商計有三十多家,展出文物涵蓋顯密的各種法器及錄音帶、書籍,來自大陸、日本、韓國、印度、尼泊爾、印尼、泰國等國家。
現代的佛教文物,不像昔時是藏在名山古剎中,而是展現在百貨公司、在大眾面前,不再遠離人間束之高閣,顯示佛教已走入社會,走入家庭,為大家所喜愛和肯定。就如吳市長說︰「文物本身就具有攝化人心、引導人性趨向良善的潛能,為社會帶來一股祥和氣息。」
晚,七時,續為學生們上「讀藏指導」。
今天上「普賢十大願」(在《大正藏》第十冊)。
「行願品」是華嚴宗將斷絕一切言語思慮的佛境界稱性海果分,即毗盧遮那佛的法門。而欲成就此功德門,應修十種廣大行願。代佛宣揚的化主--普賢菩薩,心境廣大,行門眾多,功德殊勝;若能將普賢十種行願相繼不斷實踐力行,則可完成普賢菩薩的諸願法海。
心平和尚囑都監院院長依淳,為慰勞員工特在東禪禮堂和全山二百多位員工,於今晚提前過中秋,並發給每位微薄賀禮,願大家佳節快樂!
有一首六忍歌說︰
「富者能忍保家,貧者能忍免辱;
父子能忍慈孝,兄弟能忍義篤;
朋友能忍情長,夫婦能忍和睦。」
佛光山大眾相忍和合,共為常住,則佛光山必定興隆。
■九月 二十一日 星期六
「人之心胸,有欲則窄,無欲則寬;
人之心事,有欲則變,無欲則樂;
人之心術,有欲則險,無欲則平;
人之心氣,有欲則餒,無欲則剛。」--陸子
下午一時,在法堂和山上重要職事講話。
◎徒眾的家人眷屬往生事宜,一切佛事由都監院統籌辦理,補助的經費希望傳燈會負責。
◎韓國梵魚寺傳戒、九龍寺華嚴法會、通度寺慈藏律師誕辰紀念等法會,多次來函邀請參加,我腿傷未癒,請心平和尚十月中旬時,組團前往祝賀。
◎佛光山五院院會及巡監,應定期向宗務委員會報告處理工作狀況。
◎對派往海外道場人事,請慈惠法師將出國人選名單,提交宗務委員會審查。
◎北海男眾學部的建設,心平和尚希望由男眾自行負責籌建,我表贊成。
◎佛光山叢林學院負責明年初的「青年學術會議」,「國際學術會議」希望文教基金會繼續籌辦。
◎都監院要求各別分院,除非急於立即回答,才使用長途電話;報告性的事項,希望一律用傳真來往。
依益、永有即將回英國攻讀博士學位,一讀牛津,一讀倫敦;永賢、永愍將派往法國;依靜、依恭、永哲、滿望被分發到西來寺。晚,和職事談話結束時,以自助餐在法堂跟大家餞行。
旅居日本華裔西原佑一先生,有感日本華人對宗教的渴求,願提供東京永福町一層大樓,作為本山在日本弘法的道場,我也應允下個月(十月)二十七日起,在東京作三場佛學講座,並同時成立佛光協會日本分會。
晚,七時,「讀藏指導」今天上《大乘起信論》。
將自己融入經論義理中,可以獲得無限法喜,人生在世最苦的非物質、金錢或忙碌,而是對未來沒有希望。《大乘起信論》提到人是死不了的,因人儘管因生老病死、生住異滅而流轉,真如佛性永遠不受遷動,故而我們應肯定自己,相信自己,尊重自己。
《大乘起信論》收於《大正藏》第三十二冊。主要在闡明如來藏緣起之旨,及菩薩凡夫等發心修行之相,係從理論、實踐兩方面歸結大乘佛教的中心思想,是佛教思想的重要入門書。
普門寺、普賢寺、員林講堂、南區五個佈教所等千餘名信徒,今晚聯合回山朝山,此起彼落的佛號聲,響遍佛光山每一個角落。
■九月 二十二日 星期日
九時,潘孝銳夫婦來訪,談及其西安、南京一路之見聞。
下午二時,在教育院院長依恆法師安排下,分批在法堂接見這一期大專院校畢業剛入佛學院就讀的新生,計有二十人。有的在社會上曾擔任過警官,有的從事農林
業、庭園美化、中學教師……,現在入佛門,重新開始做學生,在各方面一定很不習慣,要靠大家去突破,對新的環境要先學適應,進而安住,再而改進。
到佛門來求道學法,常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佛陀修行中,最偉大者仍是在「降魔」,故學道要懂得降魔才能成就佛道。
「魔」有心魔跟外魔,「心魔」如︰貪、瞋、癡、嫉妒、怨恨、無明煩惱……,「外魔」如五欲六塵、金錢感情、身體疾病……等。故學道途中要降服那些魔呢?
一、見解不正︰見解不正如照相機的焦距沒有對好,影像會模糊不清,所以見解不正易毀法身慧命,要降服之。
二、情緒不穩︰古怪、不合群,如何過和樂清淨的僧團生活?當然要降服之。
三、懶惰懈怠︰懶惰乃諸惡之根,學道如果不勤勞、不發心,如何成就道業?
四、感情執著︰修道,要以道相交、以法會友,非以情來往。在行住坐臥中,培養出忍耐的性格,來肯定自我,並與人配合,養成修道者之風度。
大家由各地集合在一起來學道,從生疏、相識、相知到印心,從世俗的煩惱中滌出清淨的心緒,這段過程與因緣實在很稀有,願能珍惜。在佛光山好好求到「法」,得到「道」,千萬不要入寶山而空手回!
聽從醫生的吩咐,受傷的右腿在三個月內最好不要著地走路,所以平常在法堂,每天都是坐著,一個月下來,最感不適的地方就是腰部,徒眾看到我坐太久時,就要
我去躺一下,免得腰痠;看我半躺在床上看書,就要我坐一下,免得腰疼。不管什麼樣的姿勢,痠疼依舊,我只好「隨它去」。也有徒眾猜是因開刀時,在腰部脊椎
處打麻醉針的關係……
除西醫用麻醉針外,中醫也有麻醉劑。
相傳我國後漢時傑出醫學家華佗,經過多次試驗,發明了中藥麻醉劑--麻沸散。
有一次,他給患盲腸炎的病人開刀,讓病人喝下「麻沸散」,開刀過程中病人一點也不感到痛苦。
華佗是我國,也是世界上第一個發明麻醉劑和使用全身麻醉的人。這比其他國家早了一千六百年。
據聞,華佗的「麻沸散」,曾傳至朝鮮、日本、阿拉伯和摩洛哥等地。
■九月 二十三日 星期一
十時,和心平、慈莊、慈惠、慈容、依恆等多人,前往嘉義圓福寺,參加「嘉義圓福寺第二屆第一次信徒大會」,市公所吳合定先生特在會議中出席。
今天討論的議題有--
一、向市府申請核准增設地藏殿,以便擇期動工。
二、已往生之信徒,向政府提出報告,取消其信徒資格。
三、已遷移外縣市或國外之信徒,擬請退出信徒資格,並聘請游次郎、李金龍等居士為信徒。
又圓福寺西邊土地(包括義士廟),被徵收為道路,因發覺其規畫不當,向政府提出陳情,已得市府回文,再研討中。
十一時,為圓福學園的學生開示,介紹心平、慈莊、慈惠、慈容、慈嘉、依恆等在佛光山的歷史,每個人都是勞苦功高、不計名位、功成身退的楷模,學園的園長依嚴法師就是大家最親近的學習榜樣。
佛陀之所以讓我們懷念不已,是因為他留給我們太多學習的模式,故人要有理想,要為自己的信仰留下慈悲、發心、忍耐、歡樂、功德、名聲、道德、因緣……才不失人生的意義。
中午,在圓福寺用餐。下午二時到善化慧慈寺巡視。在慧慈寺巧遇佛光協會屏東分會郭金葉會長,帶領近二十名會員到慧慈寺聯誼,以會會友也是佛光協會宗旨之一。
和慧慈寺住眾提到,人生的福報,忙也好,閒也好,壞也好,錯也好,重要的是要擁護常住,常住的根紮實,才能開花、結果,供人欣賞。不要老是認為自己無用,無用才是大用,人生不忙,不做事,到人間來做什麼?生活要自我節約,不要離眾,離眾容易迷失自己。
從慧慈寺出來,轉往正在工程中的台南講堂。
晚,五時,回到佛光山。
彭伯平先生為佛光山策畫敦煌展覽事宜,專程到大陸去測量壁畫尺寸,以為設計展覽櫥窗之參考。今特上山向我報告此行的成果。
滿如、覺繼,今代表佛光山叢林學院研究部,前往劍潭海外青年活動中心,參加為期兩天由東吳大學主辦的「亞洲基督教聯合會第十七屆國際學術研討會」,全場都以英語進行發表、研討,主題為「亞洲各國宗教表達形式之比較研究」。發表者皆為院長、系主任、教授等學者。
只要有機會,類似會議我都非常鼓勵學生參與,因觀摩也是學習之一。
依淳、依敏、依諦等人,晚上六點到右昌國中參加佛光協會右昌分會舉辦的素食品嚐會,為鼓勵優勝者,並提供了一尊阿彌陀佛像、《佛光大辭典》、和我的《講演集》為獎品。
■九月 二十四日 星期二
人的煩惱,有時候是人我關係處理不好所致,故我常說,人在世上有三間的問題--
第一是空間。我們有時候佔了人家一點土地、一點位置,空間處理不好,就易產生糾紛。
第二是時間。我不守時,太早或太遲,在時間上不恰當,就會遭人討厭。
第三是人間。人我之間不如其分,不合情理,也會產生煩惱。
如果懂得將空間、人間、時間都處理好的話,那麼人生就會非常自在。
我常以四句話提供給大家,來改善人我之間的關係。
「初見三句話」,大家初見面講三句好話,你好、大家好、今天天氣很好。
「相逢一微笑」,大家見面時,面露笑容。
「爭執一回合」,有爭執時,只限一回合一句話,不要一直爭下去。
「讚美要適當」,稱讚人家要恰如其分。
果能如此,人我關係定能和諧、改善。
在電視新聞報導中,陽明山國家公園最近在鹿角坑溪上游建了一個「魚梯」,讓溪中原有的洄游性魚類能溯流產卵。
魚梯,是專供有溯流習性的魚類,越過水壩的一種連續性階梯式水槽。
在溪流中建水庫或攔水壩後,會使每年按季節溯流到上游產卵的魚族遭攔阻,而破壞牠的生態習性,甚至迫使其絕種。魚梯,最早在歐美國家出現,它的設置須考量
溯流魚跳躍的高度、魚體長度及讓魚族每次躍上一階後,有足夠的休息空間。設計原理則是利用水位落差,讓壩頂的水經由每階梯的缺口流下,而魚族也是利用缺口
一級一級的往上躍,直到壩頂便可以游入上游產卵區。
很多先進國家都立法規定,興建水庫或攔水壩一定要附魚梯,以免破壞生態。
鹿角坑溪上游的「魚梯」,在國內則為首見。
這個時代,社會病了,國土病了;人群病了,生態病了,尤其人生的病態最需要治療。
人生病態的療法--
「貪財好色者,應以布施及敬重治之;
忘恩負義者,應以慈悲及寬厚治之;
自讚毀他者,應以慚愧及自責治之;
搬弄是非者,應以誠實及無欺治之;
誹謗賢明者,應以讚歎及歌頌治之;
瞋恚嫉妒者,應以寬厚及包容治之;
輕諾寡信者,應以重諾及守信治之;
氣勢凌人者,應以和平及互助治之;
惡口罵人者,應以溫言及善語治之;
虛榮奢侈者,應以節儉及務實治之。」
■九月 二十五日 星期三
上午九時起,在大悲殿為中華電視台「星雲法語」節目錄影。
大悲殿是佛光山所建的第一座殿堂(於一九七一年四月落成),為叢林學院學生們朝暮課誦的地方,除星期日外,平常並不開放。觀音菩薩的靈感事蹟,常在信眾間流傳,只要是佛光山的信徒,對這尊二十尺高的白衣大士,都會有股親切之情。
蟬鳴、鳥叫、鴿飛,乃至松鼠在殿旁的競走,都是大悲殿的特色,也是學院青年學僧們引以為豪的景觀。奈何在錄影時,這些都成了不可接受的「噪音」,好幾次都
因鴿子的騷動,群鳥的鳴叫而中斷錄影,我是覺得將這些聲音錄進去反而顯得自然,可是導播陳泰先生並不認為,我只好依導播意見為主。
與大悲殿遙遙相望的大智殿,位於本山東山,為叢林學院男眾學部學生朝暮課誦的殿堂,不對外開放,供奉文殊師利菩薩。當初我在建大悲殿時,是希望女眾弟子都能有觀世音菩薩的慈悲;在大智殿課誦的男眾,每個人都有文殊菩薩般深具智慧而達到弘法利生的心願。
地藏殿內地藏菩薩「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大願」,及普賢殿內普賢菩薩的「大行」,都是信眾膜拜朝山的殿堂。佛光山是本著四大名山的精神,而興建此四大殿堂,並取其「悲、智、願、行」的法門,作為叢林學院的院訓。
我深感現代的修道者,除具備此「悲、智、願、行」的精神還不夠,應該還有彌勒菩薩的「大慈」,有人建議將大陸上的天童寺定名為大慈山。希望佛光山能具有此五大菩薩的特點。
《華嚴經》云「……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不以慈悲為出發點,所修的道業並不究竟。佛光山在美國的西來寺,五聖殿內除供奉四大菩薩外還有彌勒菩薩,表現了「悲、智、願、行、慈」的精神。
我為五聖殿題了兩副對聯︰
其一是--
「四眾同心開淨土
五聖協力護道場」
其二是--
「悲智願行慈心遍法界
信進念定慧根滿虛空」
下午二時,續為「星雲法語」節目錄影。為配合十月份「雙十節」和「光復節」的播出,陳導播建議我應應景,特錄製了--
如何來為國家慶?
一、以祝福為國家慶。
二、以建設為國家慶。
三、以讚美為國家慶。
四、以愛心為國家慶。
怎麼慶祝光復節?
一、光復吾人的信心。
二、光復吾人的尊嚴。
三、光復吾人的倫理。
四、光復吾人的法治。
■九月 二十六日 星期四
今接澳洲五龍崗市長來信,內容--
「最近我當選為五龍崗市長,任期為一九九一年到一九九五年,在此任期內,我希望貴寺所計畫位於柏克萊的佛寺能建設完成,並且在五龍崗有一個好的開始。這一封信是想讓您明白,我個人熱切盼望看到這座佛寺的落成,同時表達對您努力完成此一目標的支持。
期待下一次您蒞臨五龍崗市時,能親自拜訪您。
市長 坎普貝爾」
我也回了一封信給坎普貝爾市長,很高興他當選為五龍崗市長,並接受我最摰誠的祝福,且非常感謝他對建寺的支持,也希望南天寺能早日落成。
信寫好後請倪寶琴小姐為我英譯,並打字寄出。
下午,驅車巡視了山下停車場工程,只要停車場完成,日後到佛光山來的車子,將一律停在山下。屆時就可以還給佛光山寧靜的寺宇環境。
晚,七時,為叢林學院學生上「讀藏指導」。
今天講《佛說阿彌陀經》(收錄在《大正藏》第十二冊)。
在大陸叢林,做講經的法師要懂四部經,一為《法華經》、二為《地藏經》、三為《金剛經》、四為《彌陀經》。《彌陀經》文字之優美,敘事說理之周全,無與能
勝。全經經文雖不很長,但為我們世間提出了得救之道--西方極樂淨土。念佛法門即是當生成就,這部經是淨土信仰者非常重視的寶典。
《彌陀經》進步的思想--愈是苦惱的地方,愈是容易為人所接受。
前教育部長張其昀曾說,過去佛教在大陸,沒有法師講經說法,但到處都是佛教徒。因大陸寺廟大,佛像莊嚴,人入大殿中,自顯渺小,恭敬心自然而生;台灣寺廟小,佛像小,感受不出佛教的偉大,自然就拜不下去,恭敬不起來。
西方極樂世界之所以為廣大信眾嚮往,乃在於︰
一、沒有政治的迫害。二、沒有男女的佔有。
三、沒有惡人的欺侮。四、沒有經濟的困擾。
五、沒有交通的事故。六、沒有環保的問題。
七、沒有衣食的煩惱。八、沒有老病的罣礙。
九、沒有種族的排斥。十、沒有冤家的仇視。
《彌陀經》是淨土三經之一,是無問自說之經,為佛教流傳最廣的寶典,重實踐法門,不分宗派,皆同受持。內容敘述阿彌陀佛西方淨土之清淨莊嚴,諸佛真誠讚歎眾生之往生淨土,六方諸佛之印證及持名念佛等,使淨土信仰明確而平易。
■九月 二十七日 星期五
高雄縣為慶祝八十年度教師節,表揚優良教師大會於今上午十時,在本山檀信樓大講堂舉行。縣長余陳月瑛在大會中親自致詞,並頒獎給七百四十五位資深優良教師,普門中學謝福祥、邱貞壽老師也在受獎之列。
慈惠法師受邀在大會中,代表佛光山向得獎的老師祝賀。
佛光山二十多年來一直在從事教育工作。老師教導學生,如同教化眾生一樣,這菩薩道的工作是難行能行,自利利他的,雖很辛苦,但代價是至高無上的,只要學生有所成就,老師的菩薩道即完成。
余陳縣長表示,選擇在佛光山舉行「優良教師頒獎典禮」,乃是希望透過宗教的寧靜莊嚴,以落實心靈淨化運動,來教育我們的新生代……
晚,七時,「讀藏指導」的課程上《觀無量壽佛經》。(收錄在《大正藏》第十二冊)。
《觀無量壽佛經》內容敘述,佛陀應韋提希夫人之請,示現西方極樂淨土,並說修三福、十六觀為往生法--
一、重在定觀念佛︰本經十六種觀想,可以說離不開定觀念佛,以定觀對散亂,修學者極易成功。
二、對娑婆要厭離︰對淨土要欣往,愛不重不生娑婆,願不切不往生淨土。
三、淨土風光美好︰彌陀真身妙莊嚴,定觀成功人人能去。
四、重在修福往生︰不可少福德因緣得生彼國(世福︰孝養父母,戒福︰受持三皈,行福︰發菩提心)。
《觀無量壽佛經》對我們現世有很大的用處。「觀」即智慧(思想),可以訓練我們的思想。
淨土宗的三經一論,除《阿彌陀經》、《觀無量壽佛經》外,還有︰
《無量壽經》︰詳述法藏比丘在因地修行時,所發四十八大願,以致果地圓滿成佛,莊嚴國土,攝受十方念佛眾生,並載明三輩九品往生之條件。
《往生論》︰以五念門修行的成就,令眾生畢竟得生安樂國土,見彼阿彌陀佛。
我一生念佛有五十年以上,參加的佛七有一百多次,雖非每天二六時中都在念佛,但每天總會和彌陀往來親近,在佛號聲中,感受到萬種福德因緣。念佛要隨著感情自然流露,將佛號念「熟」、念「熱」、念「純」,自然就會與佛相應。
蕅益大師《淨土十要》中的「西齋淨土詩」,非常優美,特影印十六觀的部分給同學們來和著唱,以便於增加記憶。
今天給同學們的作業是寫「我的十六觀經」。以大家身旁的人事物,寫出自己的「觀」法。
■九月 二十八日 星期六
「事以利人皆德業,言堪相贈即文章;
得志當為天下雨,論文要有古人風。」
《覺世》旬刊是本山和信眾間的橋梁,已發行了整整三十四年,對佛光山和各別分院的創建發展功不可沒。每旬一期,至今已一千二百一十二期,從未脫稿延期過。
目前在國內發行達十萬份以上,國外則近萬份,其郵資及經費對《覺世》旬刊而言是不小的負擔,故我在《佛光通訊》上寫了幾個字,希望各別分院發動信徒,給
《覺世》贊助--
《覺世》旬刊每月三期,共三十多萬份,寄費近七十萬元,印刷費一佰餘萬,已到了無法繼續之勢,不得已發起普遍勸募一次,希望本山別分院大眾,鼓勵信徒熱烈響應,務期這份發行贈送量最多的旬刊,能繼續發揚光大,為讀者服務。
今晚「讀藏指導」上《四十二章經》(收錄在《大正藏》第十七冊)。
《四十二章經》,為入道之基,僧俗皆可受持,無欲無爭,而為世間服務,終極走上解脫之道。全經共有四十二章,故稱此名。
每章內容簡短扼要,最長者百餘字,最短者二十餘字,簡要說明早期佛教之基本教義,重點宗要在強調,沙門果位應求證得,善惡諸業應當遠離,一切欲望應予淨化,人命無常應當知曉。本經主要在闡釋出家學道之要義,說理方式平易簡明,為佛學入門書。
《四十二章經》之特點--
一、辭最簡妙,本經只有二千餘字。
二、義最精富,本經包含大小乘義理。
三、譯最古真,為我國最古的譯經。
四、傳最平易,本經留傳最廣,中、日、英、法皆傳。
叢林學院送來一座檯燈和一個坐墊,作為教師節送給老師的一份心意。東西的價值其次,一份敬意卻讓人很受用。
我希望佛光山的幹部,做事之基本態度應該做到︰
一、不幻想不空談,應該務實不虛。
二、不好大不喜功,應該集體成就。
三、不匆促不急忙,應該事先計畫。
四、不草率不敷衍,應該精確無誤。
五、不偷懶不取巧,應該勤勞發心。
六、不虎頭不蛇尾,應該有始有終。
七、不諉過不塞責,應該擔當責任。
八、不浪費不奢侈,應該節儉惜福。
■九月 二十九日 星期日
九時,由佛光山出發北上,同行者有慧龍、永均。
下午二時抵普門寺,在「佛光世界」辦公室,慈莊請示了一些工程上的要點,這是他目前擔任巡監工作負責的範圍,其對工程之內行,和心平、慧禮同等,佛光山若要再找對工程有「興趣」的徒眾也不容易。
四時,往北海道場,沿途只見山間的霧氣飄然而下,整個北海在一片霧海中屹立。
晚,七時,在綜合教室為男眾學生上「讀藏指導」。
現代社會光靠文字要讓人了解意義是不夠的,必須要利用統計、數字、圖表來表示。
佛教早在幾千年前就採用了圖表,以分科方式來講解經典大意,是最科學化的教學方式。
近一個月來,平均每天都收到幾封從各地寄來的慰問卡、信件︰
「……得知您骨折入院,心中甚痛……晚輩已發菩提心,天地可鑑,聖佛知之,唯智慧不足……蒙大師賜教應改『菩薩僧團』為『菩薩教團』,內心不勝讚歎及感激……」--台灣‧李元松
「……看著您坐在輪椅上,心裏非常難過,在此問候您!請多保重!」--洛杉磯‧吳南屏
「……此次回台探視師父,真是百感交集……請師父為佛教、為眾生,千萬保重……」--舊金山‧曾敏敏
「……由《佛光世紀》報導上,得知您受傷消息,心中好急、好緊張,……聲聲『沒有關係』總是給人安心的作風,令弟子又感動、又心疚……」──東京‧涂玉盞
今晚安單在北海道場,慧庭、慧海怕山上夜晚氣溫較低,在我房內放了一台電暖氣。冷倒不至於,只是窗外風聲樹聲不停,思緒起伏很有提筆的念頭,但舉步艱難,終於一股倦意把我送入夢鄉。
■九月 三十日 星期一
「佛門無量法,盡在一聲鐘。」清晨在鐘聲裏醒來,那清脆的餘音,絲絲在耳際迴繞!
北海的早晨霧很濃,近在咫尺也只能感受到虛渺的影子,我們常看武俠小說上描寫,練劍要吸取日月之精華……在北海住久了,相信也能孕育出一股靈氣。
十時和榮總醫生有約,要檢查眼睛。八時從北海下山,車行到石門街上,就感受到空氣差很多。
常云︰「人至無求品自高」,然真正做到無求於人的,我想大概只有醫生這個行業吧。
在榮總,慈照依然為我忙前忙後,並約了蔡世澤醫師了解我血糖狀況,他表示情況良好。
中午回到普門寺,慈莊向我告假,下午一時三十分將飛往泰國,轉往法國。
曹仲植先生送來一卷他到大陸探望母親的錄影帶,非常感謝他這份心。
晚,七時三十分,前往松山佈教所,在滿隆的帶領下,每星期都有固定的共修,今為信眾開示「念佛的方法」,由永固台語翻譯。
九時四十分,和徒眾一起觀看「章孝嚴及謝長廷的辯論會」。
外交部政務次長章孝嚴與民進黨籍立委謝長廷,在我國退出聯合國二十年後,今晚在台視針對我國進入聯合國的問題展開辯論。
章孝嚴強調︰我國是否進入聯合國與我國的安全無關,他同時質疑以「台灣」名義申請進入聯合國,會得到多少國家認同?
謝長廷則表示︰以台灣申請進入聯合國,是凝聚台灣命運共同體最好的方法,不僅可使台灣獲得國際人格,更能確保台灣安全。
(台視記者李四端在辯論前說明規則時表明,此次辯論雙方完全以「個人身分」參加。)
電視公開辯論,雙方以坦誠態度各抒己見,提供大家思考方式,頗值得肯定。
我的看法是︰
一、辯論會站在打擊一方則有利(刺激),保守者較艱難(解釋性,較無說服力)。
二、對二千萬人民安全及今後社會發展,要有具體的行動保護。
三、記者很公平、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