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看到慈青舉辦傳燈晚會,我就會想到佛教的典籍中也有一個相應的故事。
持世菩薩有一天在靜坐時,有位天人來到他面前說:“菩薩殷勤精進,功德無量,我要供養菩薩。”就帶來幾位天女,說要供養他。
持世菩薩問:“你帶這么多人來,要為我做什么事?”
天人說:“她們可以唱歌給你聽、跳舞給你看,還能陪你作樂!”
持世菩薩說:“我是佛陀的弟子,世間的娛樂已不能令我動心,你不該拿世俗的欲樂來引誘修行人。”
天人說:“難得人生啊!為何要脫離欲樂……”
持世菩薩正無法應付時,忽然間,維摩詰居士出現在眼前。對天人說:“持世菩薩不接受,我來接受,你將這些天女獻給我吧!”那位天人一見到維摩詰居士,臉色大變,心裏很驚慌。
維摩詰居士說:“你是波旬魔王,想利用魔女引誘修行人的心。”魔王眼見身份被拆穿,急著要把魔女帶走。但維摩詰居士的法力比魔王強,他將魔女鎮住,不能動彈。魔王更加驚恐的掙紮,並說:“大士!請原諒我,以後我不敢再來擾亂修行人的道心!”維摩詰居士說:“你能掙脫就讓你走,但這群魔女我要定了!”魔王只好獨自一人脫身而去。
此時,維摩詰居士為魔女說法,警惕她們不可再沉迷於五欲中,應好樂佛法,利益一切眾生。
魔女聽了,覺得菩薩的境界真是清淨地,那份歡喜快樂不是魔界的享樂所可比擬,因此很歡喜的住於佛法中。
魔王愈想愈不甘心,又現形要求維摩詰居士讓他把魔女帶走,結果倒是魔女都不願意。但維摩詰居士說:“你們回去可以化導同伴。”
魔女問:“要如何在汙濁欲樂之中而不受汙染?”
維摩詰居士回答:“要以佛法點亮無盡燈。一盞心燈可以點亮無數黯淡的心地,回去之後,趕快把心燈傳出去。”
魔女們心開意解,對於人世欲樂與菩薩境界之間的差異,已了了分明,因此發願要以心燈來照亮一切迷茫的人。
每次看到慈青傳心燈,我就會想起維摩詰居士度魔女的故事。同時也想到,許多慈青和慈少來慈院做志工時,晚上會在精舍住宿。精舍的作息是每天淩晨三點五十分敲板起床,但板聲一響,有的同學卻掙紮著翻身、起不來。明知時間應分秒必爭,要充分利用使用權,但卻起不來,這種心態和初發心修行的人很類似。
初發心時,不論什么苦都願意吃,不論環境如何複雜都願意忍受。但經過一段時間後,內心就會有掙紮。同學們也一樣,要來當志工之初,立志不論多辛苦都沒關系,但一遇到境界,內心就會掙紮了。修行人難免有氣餒之時,何況是同學們呢!
不過大家是否想到,若一直不起來,就永遠不能進步;最後還是得勇敢的起來,才能繼續扮演人生的角色。人生就是這樣,往往只要一個動作就能打開心門,繼續完成理想。
此外,有些年輕人原本非常好強,但來做志工卻必須低聲下氣的說話,才不會讓病人或家屬發脾氣。志工的服務必須設法維護病房的安靜,在醫院裏又會遇到各式各樣的人,因此醫院非常需要志工在院內疏導、護持。
這是很辛苦的事。第一要勇敢,第二要耐勞,第三要從內心發出愛,表現於人前。值得高興的是,這份護法的精神、金剛的毅力和菩薩的愛,都在同學身上顯現無遺。我曾聽人分享,說活潑的學生志工在病房裏稱呼老伯為“哥哥”,還幫他刮胡子,讓病人忘了病痛之苦。不論是老人或小孩,學生志工都會去照顧。
不過,在醫院也看到內心黑暗的人生。有些病人以往的生活,除了吃、喝、玩樂之外,就是睡覺。這種被欲念引誘而無法自主的人生,實在很悲哀,這就是魔。
魔境引誘我們的心,使人浪費金錢、浪費人生,魔無時無刻不在我們生活四周。例如,早上起不來就是“睡魔”在作用。明知要早點起床,才能充分發揮人生功能,卻被睡魔控制,爬起來又倒下去。這種無作用的人生,等於是活在魔的境界裏,他們內心黑暗,缺少心燈照明。
維摩詰居士所說的“無盡燈”在哪裏呢?其實無盡燈在人人內心。我們點亮自己這盞心燈後,接著要以行為、動作去感化內心黑暗的人。希望人人都能點亮無盡燈,並且再傳給別人,照亮天下黑暗。請大家多用心呀!
推動“佛法生活化,菩薩人間化”的竅門:第一要勇敢,第二要耐勞,第三要從內心發出愛,表現於人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