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美國慈濟志工陪同慈濟人文學校的家長和孩子回精舍尋根。這些孩子中,最小的八歲,最大的才十四歲。
從他們的分享中,我知道小孩子在美國就像在天堂一樣。因為有父母親疼愛、庇護著他們,一切都是父母侍候得好好的。許多孩子即使到了十四五歲,仍然連洗碗都不會,遑論其他家事。
這樣是好命嗎?不是。
人生世間,應該要發揮出人生的功能—不只發揮功能,還要付出良能。人生在舞台上的角色委實變化多端,即使小時候被呵護得很好,但人生無常,誰知道將來會如何。假如小時候沒有好好訓練,得以發揮本能、付出良能,待本能與良能都失調時,日後就會很辛苦。所以應該從小培養孩子的功能,啟發他們的良能。
孩子在受教的過程中,絕不能有“父母生育我,就應該為我服務”這樣的想法;反而應該知恩、感恩,知福、惜福,更重要的是要努力造福人群,也就是要懂得“再造福”,以此回報父母恩。這些都是做人最根本的道理。
所以美國慈濟人文學校的孩子回精舍尋根那幾天,慈濟人很用心的訓練他們生活規矩和日常作息,讓他們清楚自己一天的時間中,什么時候要做什么工作。
比如一早起床,一定是先將床鋪整理幹淨、棉被折整齊;之後盥洗、梳理儀容。女孩子將頭發梳得幹幹淨淨,衣服穿得整整齊齊;男生也一樣。
聽說這群小孩子要回來前,有的人心裏也會掙紮,因為怕不會洗碗、不會洗衣服,所以不太想來。但後來在精舍時,發現自己居然也會洗碗、洗衣服,因此很開心。做了後,感覺到開心,這就是好命的孩子。
所以不要怕,一個人到了某一個階段後,只要有適當的環境,大家互相啟發、互相陪伴,本身的功能自然可以發揮出來。他們來到台灣,不但將功能啟發,還增加了他們的潛能,讓生活更充實、更歡喜。在這當中也啟發了他們知恩、報恩的觀念和行為。一個懂得知恩、報恩,知福、惜福、再造福的孩子,一定是個好命的孩子。
成為好命孩子的竅門:會做家事,懂得知恩、報恩,知福、惜福、再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