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不止是著重德、智、體、群、美的宗教,亦是著重人的知情意獲得平衡發展的宗教。佛教的真理教育,不僅是開拓人類智慧的利器,亦是促進人性覺悟的力量;因為佛教的教育,是以智慧為體,道德為用,慈威兼施,品學並重,而且是世出世間,通行無阻。學佛的青年人,可以憑藉佛的真理,開拓智慧;可以憑藉佛的道德,輔導行為,以奔向真善美的領域,以體會宇宙萬物的層次和價值,以明瞭人生的真相與意義。使青年人從發掘真理,開拓智慧的道德實踐中,不斷長養慈悲,不斷擴展生命熱能,退則可以獨善其身,進則可以兼善天下,獻身社會,造福人群。由是可知,佛教的確可以使青年的一代,潔身自愛,自覺自奮,自尊自立,自制自勵。
特別是佛教的八正道法門,更是納青年於人生正軌的良方,是有利於社會,正風氣,淨人心,去罪惡,化腐朽的無上聖藥。何謂八正道?八正道指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等八種正確的修身養性的方法,通用於出家與在家的佛弟子們。
正見,指明白事理,分析邪正,又合乎邏輯的見解。見解正確的人,處事必然提高警覺,意志堅決,不同流合污,不隨俗浮沉;做人必定居仁由義,公正廉明,不歪曲真理,不誇張事實。特別是學佛的青年人,一定要見解正確,以培養正知正見,趣向正信正覺之道。否則,邪知邪見,極易墮入魔道,淪為魔眷,自害害人,不可不慎。至於出家人,更需要知見正確,既理解無常、苦、空、無我的真理,還要捨有漏行,修無漏法,以謀斷惑證真,方名正見。
正思惟,又名正欲,是一種純正的思想,正當的欲望。然而人之思想有邪正,欲望有善惡;凡由思想欲望所引生的行為,足以獲得真實的利樂,對己有益,對人有利的謂之善、謂之正;反之,足以招致苦果厄難,自害害人的謂之不善,或不正。學佛人受佛法的薰陶,深信因果,明白事理,知道人生的財富,非在於金錢的積蓄,而是在於智慧的開拓;人生意義,非在於一己之利益,而是在於群體的福利。因為一己之利益,是寓於利他的行動中,也唯有在利他的行動中,始可以達成個人的利益。是以學佛青年的思想,應該是以群眾的福利而出發,學佛人的欲望,應該是欲各遂其生,欲各適其適,欲同樂其樂,欲天下為公,欲世界大同。至於出家人對佛教真理,如理思惟,以無漏心,斷滅世間苦惱之因果,進修出世無漏道,不但欲斷惑證真,還欲令自他開佛知見,共成佛道,因此名正思惟,又名正欲。
正語,是正當的語言,語言是人的心聲,有之內而傳於外,是以思想不正,私慾氾濫的人,不但兩舌惡口,且妄言綺語,知言不知,不知言知,以飾其奸,以助其惡。而學佛的青年人,見解正確,思想純正,不但行為光明磊落,且非理勿言,言則合理,不妄言,不綺語,不搬弄是非,不惡口罵人。至於出家佛弟子,更應該以無漏心,收攝口業,住於善法,凡有言語,皆與真理相應,名為正語。
正業,就是從事正當的事業。佛教認為,凡能促進社會安定、繁榮,對自他有利,對國家有益的行動,無論是士、農、工、商,皆名正業。否則,唯利是視,或挺而走險,走私漏稅,或販賣色情,販賣毒品,危害社會,擾亂秩序,種種不合理的行為,甚至與殺、盜、淫,妄有關的行業,皆非正業。出家佛弟子,更應退則以勤修戒定慧,息滅貪嗔癡為業,進則以弘法為家務,利生為事業,否則,醫卜星相,妄言吉凶,或販賣如來,或依附權貴,廣求名聞利養,或經營行商,謀取盈利,皆非正業。所以出家人應以無漏慧,斷一切邪行,使身業清淨,恆修梵行,不殺,不盜,不淫,不妄,律己修身,隨緣教化,是名正業。
正命,是指合理的經濟生活。從正當職業,取得合理的經濟,過著合理的生活,謂之正命。否則,經營娼寮、舞廳,茶樓、酒館、販毒、走私,或從事不道德的行業,賺取厚利,養活自己,都是屬於邪命。身為出家佛弟子,更應以無漏慧,除去身口意中,五種邪命,淡薄名利,寡欲知足,住於清淨正命中,以道自活,長養法身,培植慧命,不詐現異相,不自說功德,不星卜相命,不現通示威,不論說名聞利養,遠離五種邪命,謂之正命。
正精進,精謂精勤不懈,進謂進取不倦。人的精進有善與不善之分,善則名正,不善名邪。所謂正精進,該是精於道業,進於德行,既要克己復禮,善與人同;還要努力增長善業,設法停止惡業,所謂:「己生善令長,未生善令生;已生惡令止,未生惡令不起。」謂之正精進,出家佛弟子,精於無漏道,進修無漏業,對涅槃解脫,進取不懈,行必契智,證必契理,名正精進。
正念,即是正當的意念,亦即是正當的志願。人不可以無志,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但人立志,必須向善,勤於正道,立於正行,念行一致,切忌為邪念所侵,為惡勢力所動。特別是出家之人,更要視富貴如浮雲,視名利如蔽屣,不為利動,不為色惑;恆以無漏智,斷除妄想邪念,住於正念,善念,志趣真理,願成佛道,是名正念。
正定,定是禪定,禪定有正邪之分,有世間與出世間之別,而出世間禪定,又有小乘禪,大乘禪,如來禪,種種不同。八正道是僧俗共修的法門,僧人志在出塵,修行偏於無漏,故修正定是出世禪;世俗之人,偏重於福業進取,行為向善,故修正定,該是世間四禪八定。無論是修習世間禪定,或出世間禪定,皆應以正見,正思惟為領導,對於定境,分別明了,不生執著。否則,未得謂得,末證謂證,謗佛謗法,必墮無間地獄。如無聞比丘,依佛出家,精進修定,可惜不肯多聞,缺乏智慧,證入初禪,以為證得初果,次第增進,證得四禪境界,以為證得小乘四果,自以為足,不再求上進。及其命終,四禪天中陰身現前,將生四禪天,便起邪見,以為既證阿羅漢果,仍然未能了脫生死,然則所謂涅槃,豈非是佛妄語欺人?僅此一念謗佛謗法的邪見,即現阿鼻地獄中陰身,而生阿鼻地獄,求昇反墮,我們學佛修定,豈可不慎?
八正道,不獨是出家人尋求解脫生死必循的正途。亦是在家學佛者生活的導師,行為的指南。尤其是青年人,若能以正見為眼目,以正思惟為出發,以正語、正業、正命為德行,以正精進為努力,以正念為修定的前方便。以正定為智慧的源泉,使自己見解正確,思想純正,言論合理;從事正當職業,爭取合理利潤,過看合理生活,無不良嗜好,無不良行為,無不良企圖,無不良心理。同時,以八正道來孕育下一代的思想,培植下一代的道德觀念。然則直接可以建立理想的家園,創造理想的事業,培養理想的下一代;間接可建立理想的社會,理想的世界,而導人類奔向光明的前程。
特別是正語,因為在家庭中,家長的語言行為,對下一代的影響既深且鉅。例如:家長講廣東話,孩子亦懂廣東話,家長講國語,孩子亦懂國語,家長講英文,孩子亦講英文,家長講粗口,孩子當然也學講粗口,家長講大話,孩子當然也會講大話。今日社會,你虞我詐,互相欺騙,互相漫罵,究其主因,皆由家長妄言綺語,惡口粗口太多之過。學佛青年,果能以佛的八正道帶回家中,作為家族的德目,作為兒童的精神補品,使兒童在八正道的法乳養育中長大,自小就知見正確,思想純正,行為合理,不粗口,不妄言,不綺語;自少就養成仁慈博愛的個性,自小就富於同情心,正義感,那麼,長大成人後,必然向善發展,向道德進軍,甚而肯為天下人的幸福而努力,而犧牲,這是自然的演變,可見八正道對於青年人及其下一代,是何等的重要?
青年人學佛,除以八正道為生活規範,以八正道為思想行為的準則外,還要以佛志為己志,以佛心為己心,以佛行為己行。
佛的志願,是欲令無量眾生,離苦得樂,覺悟成佛;學佛青年,也應該立志令自己和他人,皆離苦得樂,覺悟成佛。所謂:「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
佛的心意,是慈悲喜捨四無量心,學佛的青年,應學佛的慈悲喜捨,以佛的慈悲喜捨之心為自己之心。慈,是至極的博愛,是平等而又無條件的給予,能夠令無量眾生,在佛的慈愛普蔭中,獲得出世間的利益與安樂,謂之:「慈無量心」。悲,是至極的同情心,正義感,是無限度、無止境的救濟。平等拔除一切眾生煩惱生死的苦惱,謂之:「悲無量心」。喜是至極的隨喜功德心,無論任何人,任何事,凡對人身心有益,可以助長佛道的功德,皆應該隨喜讚歎,隨力協助,使一切眾生,獲得支持,獲得鼓舞,積極向善,勤求佛道,謂之「喜無量心」。捨,是至極的平等心,不分人我,不管是非,不問冤親,不論順逆,一概捨棄,不分別,不執著,不瞋恨,不眷戀,順我不喜,逆我不瞋,對怨家不生報復心,對親屬不生愛戀心,內則情與智保持平衡,外則冤親平等,拔苦與樂,謂之:「捨無量心」。
學佛的青年,能夠以佛的慈心為己心,自然可以改變往昔殘暴的個性,而成為仁愛的慈善家;能夠以佛的悲心為己心,將會改變刻薄寡恩,幸災樂渦的心理毛病,而成為悲心救苦的天使;能夠以佛的喜心為己心,再不會妒忌障礙別人,反而隨喜成就他人的功德;當其能夠以佛之捨心為己心,再不會分別人我是非,喜怒無常,反而實行悲智雙運,平等救濟;所以學佛青年,能以佛心為己心的結果,必然是利己利人,自救救人,法喜充滿,心情愉快。
佛的行為,不超出六度四攝等自利利他的範圍。六度的意義與內容,前已詳細介紹,現在不再談,但六度萬行的法門,必需由四攝法的方便來完成。所謂四攝,就是布施、愛語、利行、同事等四種利樂有情,攝受眾生的良好方法:
布施,有財施、法施、無畏施,運用在現代社會而言,財施,是杜會救濟的慈善工作;法施,是社會教育文化事業;無畏施,是法律的組織與執行。所以,財施是用來協助貧苦大眾建立基業;法施是用來作育英才,教化群眾;無畏施是用來執行賞善罰惡,使人的生命財產,獲得安全的保障。一個以佛行為己行的青年,遇見他人需要內財外財資助時,必然以財施來解救他人的困苦;遇見求知慾強盛的人,必須以法施來充實對方知識,開發他人智慧,解救他人精神的貧乏;若然遇見處於水深火熱中,飽受憂患的人,就應該以無畏的精神來排難解紛,保障他人的安全。同時,還要做到三輪體空,內不見能施之我,外不見有受施之人,於其中間亦無所施之物;以內外皆空,人我一如的胸懷來發揮人性中:「人溺己溺,人飢己飢」的同情心,正義感,實行拯救與協助一切眾生。
愛語,包括安慰語、鼓勵語、祝賀語,以及清淨語,殊勝語。語言之於人生,關係至大,人與人間情感的維繫,意志的傳達,思想的交流,無一不憑藉語言為媒介。不善於詞令,或口不擇言的人,勢必成事不足,敗事有餘。所謂:「一言興邦,一言喪邦。」特別是實踐四攝,志在利人的青年,既要辯才無礙,常以歡喜的詞令,說出真實話,正法話,引導眾生走向真理的話;還要審情度勢,說契情契理,契時,契機的話,否則,當人辦理喪事卻時,說些祝賀的話,當人辦喜事,卻說撫慰語,何止詞不達意,令人反感,而你的善意亦變成惡意,試問誰喜歡你,而肯接受你的教導和感化呢?
利行,可以說是一種公共福利的事業。其目的有三:一令人改善生活環境,得到幸福與快樂;二使人止惡行善,由今日的善因,引生他日或來生的善果;三勸人出家修行,破除煩惱,了脫生死,獲得真理智慧的永恆生命。學佛青年為達到令一切眾生,現在和將來,皆得利益之目的,不特自利利他的事要做,就是損己利人的事也要做,如焚網經菩薩戒本中說:「惡事向自己,好事與他人。」本著寧可「天下人負我,不可我負天下人」的犧牲精神,去實踐利行,饒益群眾,令人感動,而受你的影響和教化。
同事,學佛青年,實行四攝法教化眾生,絕不能離群獨居,或閉門自修,必須深入民間,接觸各階層人物,不分種族,不分職業,平等教化。為了弘法,為了利生,固然要從事杜會文化教育,慈善、軍政、商業、醫學、工業或農業種種工作,還要因應環境的需要,不斷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不斷改變自己的行業,以遷就對方,實行與之同事,實行潛移默化。將佛教自我犧牲精神,作為群眾模範:將佛教智慧種子,散播在眾生的八識田中,使眾生共種成佛之真因,以感成佛的結果,而達到同事之目的。
學佛青年,能以佛的八正道來改造自己的思想行為,以佛的八正道來培育下一代的道德觀念,以佛的八正道來淨化自己,淨化社會,淨化世界;同時以佛志為己志,以佛心為己心,以佛行為己行,一定能夠負荷時代的使命,一定能夠擔當艱巨的任務,一定能夠為自己、也為他人開闢前程,走向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