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歸依三寶 如本法師著

歸依三寶 如本法師著

未歸依佛門者 令速歸依佛門 早登覺悟彼岸

[日期:2010-08-15]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如本法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未歸依佛門者 令速歸依佛門 早登覺悟彼岸

法華經云:『三界(梵語trayo dhatavah)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常有生老病死憂患,如是等火,熾燃不息。』

三界輪迴,六道往返,受盡一切酸甜苦辣,痛苦無量,煩惱無盡,猶如大海波濤洶湧,永無止息,生死輪迴的我們,亦復如是。現在應該疲倦啦!應該醒啦!應該停歇啦!

學佛到某一個程度,正見佛法之後,心裡就沒有諍啦!平穩啦!和諧啦!統一啦!瞭解世態本是無常的,空幻如夢,了不可得,內心強烈的執著性、貪戀性、留戀性、罣礙性、恐怖失落性、排斥性、瞋恨性、貢高我慢性、也就因此而消融、冰釋、強烈的對立性、也因此消跡無蹤了!

能夠如是正見,世間無盡的欲望,內心自然收歛,妄想自息,清淨本性自然流露,流露涅槃四德,常、樂、我、淨。因此永離輪迴(梵語samara),速脫生死,得三明六通,入如來地,證大涅槃。

眾生長年累月在錯覺的當中過活,一輩子都在追求錯誤的東西,背覺合塵,因此,借著物質現象,來滿足他內心的缺陷、痛苦、空虛、寂寞,當這些物質現象,一旦消失的時候,他又回歸原來的缺陷、痛苦、空虛、寂寞當中,這一連串的事實,是無補於事,當下的觀念作法,就是錯誤的行為,這樣做是不對的,不能達到永恒安樂的境界。

眾生(梵語bahu -jana)所以稱為眾生,就是沒有大智慧,來透視這一連串的錯覺幻境,拚命往這似是而非的錯覺幻境,猛鑽!死鑽!把整個頭都鑽尖了,依然錯覺在迷魂陣中,只能暫時的麻醉自己,一旦清醒過來,又是撲了一場空,內心的懊悔,痛苦寂寞,空虛感!又再度浮現眼前了,永遠無法擺脫這缺陷的窠臼裡。

我們今天來學佛,學佛就是學覺悟,以大智慧透視人生觀與宇宙觀的真相,而且還要證悟人生觀與宇宙觀的真相,證悟了人生觀與宇宙觀的真相,就不會被人生觀與宇宙觀的真相騙去啦!

凡夫(梵語prthag -jana)所以稱為凡夫,無始劫以來,從未證悟人生觀與宇宙觀的真相,也從未踏實的關心過,因而永遠迷惑無知,因迷惑無知,而造下無量的業因、業緣、業果,如是輾轉遷流不息,如蠶作繭,自困其身,難以自拔。眾生所以會輪迴六道,就是無知所致,因無知而起惑,因起惑造業,因造業而受苦,如是惑、業、苦,相互糾纏,如同車輪周旋不停,又如鐵鍊互為釣鎖,緊扣不鬆,這是眾生輪迴的路線。

眾生在輪迴的路上,走得佷熟練,路面都被走得特別光滑,閉著眼睛也不會失去方向,這就是眾生輪迴以來的慣性作用,五欲六塵是眾生慣性作用的對象,不分男女老少,不分富貴貧賤,眾生皆以五欲六塵為命為依,被五欲六塵牽制而流轉。

因為五欲(梵語panca kamah)六塵(梵語sad visayah)大家都會愛染,這不用費很大的功夫去學它,自自然然的,不必請老師教導,愛染五欲六塵之心,是與生俱來的慣性作用。

所以說,走得很熟練,路面很光滑,閉著眼睛亦然不會失去方向,諸君認為如何?這就是眾生相、眾生路、眾生命,一切的缺陷與痛苦皆在裡頭,醞釀成眾生無限的悲哀、傷感、與痛苦。

今天我們來學佛,歸依三寶(梵語sarana trioratna),是為了什麼而來學佛?來歸依佛門?斬釘截鐵一句話,是為了要徹底解決我們自己生死輪迴的問題,因而發大菩提心願來學佛,來歸依三寶。

只要生死(梵語samsara)的問題,一日未解決,就有一日的不安,如是長年累月未解決,就有長年累月不得安寧,不安寧的日子是惶恐的,美中不足的;生死輪迴當下就是無常的,因為有無常的變化,所以有無量苦,苦由無常變化所感召。

如果透過智慧(梵語jnana)的抉擇,肯定自己的人生觀,不要被葛藤所縛,提起大智慧劍,快劍斬亂麻,速脫生死輪迴之苦,畢竟光陰迅速,人命無常,呼吸之間。

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因此,未歸依佛門者,令速歸依佛門;已歸依佛門者,早登覺悟彼岸,莊嚴福慧,圓滿佛道,是名慶幸,諸君,請珍重!

【書籍目錄】
第1頁:自序 第2頁:學佛為什麼要歸依三寶?
第3頁:歸依三寶有限制或忌諱嗎? 第4頁:歸依的意義
第5頁:何謂三寶? 第6頁:三寶有何分類?
第7頁:三寶有六義 第8頁:歸依三寶的次第
第9頁:歸依三寶的程序與方法 第10頁:歸依三寶應有的認識
第11頁:歸依三寶的功德與利益 第12頁:歸依三寶後,心靈感受如何?
第13頁:歸依三寶後,如何護持三寶? 第14頁:未歸依佛門者 令速歸依佛門 早登覺悟彼岸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