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敬悼—已被殘蝕的理性 正義法師編著

敬悼—已被殘蝕的理性 正義法師編著

附(一)

[日期:2011-01-24]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正義法師編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附(一)

錄自《五戒心法》周秉清著

 

◎其心不婬

何謂婬?凡耽著色慾即謂之婬。

凡以身接而耽著於此色慾者,固已名為身婬;然有時雖未身接,而意已繫戀此色慾,攀緣此色慾,希冀此色慾者,雖不名為身婬,實即名為心婬。

心婬起於意識,或追憶前所受觸,或貪念昔所見聞,或被邪友戲語之所動搖,或為閒書小說之所勾引,或平日不肯攝目收心,愛馳情於道路,一見色身,則迷妄之心逐之流轉。或臨時不知防微杜漸,謀娛心於戲曲,引起色慾,則邪蕩之念,不克自持。凡此種種,或由內業自動,或因外緣始生,遂於本來之清淨心地中,起有婬念之垢污矣。

心婬既起,其為害將若何?一、邪婬之心,既見增長,道義之心,必形退減。二、現雖止於心婬,轉瞬必見身婬。三、本來婬欲熾盛者,心婬愈盛,則淫業愈增,勢必少壯者名節喪亡,老弱者身軀不保。四、本來顧惜名譽已知檢束者,今因此婬心忽起,以一念邪妄之惛迷,作蕩檢踰閑之導線,一朝失足,畢世疚心。五、如係已知向道,發願修行者,今忽起此心婬,縱身惡未成,而其心不淨,則從前所有道功,盡同魔事,隨處度人功德,悉等詐欺,能無清夜懷慚,當眾默愧乎!以上種種,一念不慎,種此妄因,惑業既成,招諸苦報。現身則有干清議犯國法遭苦惱禍身家等報,身後則有生諸惡趣墮入地獄等報,各視所造業之淺深,自作自受,無稍差謬,而推此種種罪惡之原因,固無不由此心婬一念基之也。更深言之,有心婬則不能逆生死流,有心婬則不能斷輪迴根,有心婬則不能離煩惱障,有心婬則不能成清淨覺。

故修心之道,不惟戒身婬,尤貴戒心婬。

戒心婬之法若何?心婬起於視邪色,故應非禮勿視。心婬起於聽婬聲,故應非禮勿聽。心婬起於道戲言,故應非禮勿言。心婬起於行邪僻,故應非禮勿動。心婬起於近狂且,故應遠離不端正之人。心婬起於無忌憚,故應不履不清淨之地。如是則邪緣既絕,斯心惡無自而萌矣。

夫能心不婬則其心清淨,斯其德清淨,其行清淨,其身清淨,故律己而己淑,治人而人化,推之從政而政治清明,正俗而風俗寧壹。況十方世界一切眾生,本乎此而始能超凡入聖,亦本乎此而始能由戒生定,倘不斷心婬,縱有種種行持,何異蒸沙欲成飯乎?

補註:

甲、「心婬起於意識」者,《四十二章經‧第卅一章》云:「......欲生於汝意,意以思想生,二心各寂靜,非色亦非行。」《四十二章經解》明‧蕅祖云:「斷心之法:推此欲從意生,意復從思想生。只此思想,為自生耶?他生耶?共生耶?無因生耶?又此思想,為在內耶?在外耶?在兩中間耶?為在過去耶?現在耶?未來耶?如是推時,思想寂靜。思想寂靜故,意即寂靜。意寂靜故,欲即寂靜。慾寂靜故,觀一切色如鏡像等,即是非色;觀一切行如泡沫等,即是非行。從上諸佛展轉傳受,不過傳此調心方便而已。」

乙、「追憶前所受觸」者,《起信論》云:「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

丙、「被邪友戲語之所動搖」者,據筆者詢問,多數男眾第一次犯手婬,皆為邪友激將法所激,或一時好奇,或醫學界誤導為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健康的宣洩」,此實害人不淺的邪知見也。若此貪婬一再地惡性循環,無法藉運動等疏通,或不以坐禪引導精液周補全身,恐一再壓抑而成性變態,以致傷害其他眾生。若退而求其次傷害自己,還勉強說得過去;若言此為健康行為,則實假錯謬知見以殺人不見血也。

丁、「閒書小說」者,今有媒體、影碟、電腦網路更甚於文字者。謹恭錄《印祖文鈔下‧勸燬婬書說》印祖開示之法語一則,以為誡勸。文云:「三代而下,世多邪說;而邪說之最足以害人心世道者,莫如婬詞小說為甚。蓋聖賢經傳,唯恐不能覺天下之愚迷;而婬詞小說,唯恐不能喪斯民之廉恥。以故小說出而婬風熾,婬詞興而貞德衰。然誰無羞惡之心,豈肯作禽獸之事?但以聰明子弟、靈敏婦女,一睹此書,悉為所惑。初則豔其詞章,以為佳妙;繼則情隨文轉,不能自持。遂致竟以希聖希賢宜家宜國之身,甘作鑽穴踰牆偷香竊玉之事,而絕無顧惜者,皆此等邪書之所蠱惑也。其毒人也,烈于蜜餞砒霜;其陷人也,慘于雪覆坑坎。令人滅理而亂倫,折福而損壽,破家而殺身,辱先而絕後。及其死也,尚使神識墮于地獄,受諸極苦,久經長劫,莫由出離。可不哀哉。凡作此書,及販賣此書者,其罪甚于叛逆之首,亂賊之魁。當為國法所必誅,天律所不赦也。奉勸當權諸名公偉人,及一切有心世道仁人君子。甩見此等人,務必勸令改業;凡見此等書及板,務必盡行焚燬。有力則獨任其資,無力則勸眾共舉。又祈輾轉化導,俾人各景從。必期于世間永無此書,人民各敦彝倫而後已。將見佛天雲護,災障冰消。身心安泰,家門迪吉。富壽康寧,現身獲箕疇之五福。勛徽爵位,後裔納伊訓之百祥矣。」

戊、「攝目收心」者,當「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也。

己、「誤娛心於戲曲」者,今流行歌曲、賣座影片似乎不以男女情愛為主題,則無人見聽;悲夫!故佛戒律中制止修行者—「觀聽歌舞倡伎」。

庚、「一朝失足,畢世疚心」者,《四十二章經》云:財色於人,人之不捨。譬如刀刃有蜜,不足一餐之美;小兒舐之,則有割舌之患(第廿二章)。愛欲之人,猶如執炬逆風而行,必有燒手之患(第廿五章)。

辛、「不惟戒身婬,尤貴戒心婬」者,《四十二章經》云:「如人鍛鐵,去滓成器,器即精好。學道之人,去心垢染,行即清淨矣!」(第卅五章)

【書籍目錄】
第1頁: 第2頁:何以須戒殺墮胎?
第3頁:防止墮胎根本之道? 第4頁:有人說提及墮胎之某經係偽經,或云無嬰靈作祟之事?
第5頁:有關淨業行者戒殺之文 第6頁:結勸
第7頁:附(一) 第8頁:附(二)
第9頁:附(三) 第10頁:附(四)
第11頁:附(五)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