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戒律學綱要 聖嚴法師著

戒律學綱要 聖嚴法師著

第四篇 了生脫死的門徑-八關戒齋 第四章 受了八關戒齋以後

[日期:2010-07-22] 來源:網絡轉載  作者:聖嚴法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第四章受了八關戒齋以後
  
  第一節捨戒
  
  本來,八關戒齋的受持,僅僅一日一夜,故也無所謂捨戒,既然受了,就不該捨戒,也用不著捨戒的。但是為防萬一,在《薩婆多毘尼毘婆沙》卷一中,也有捨八戒的許可:「若受齋已,欲捨齋者,不必要從五眾而捨齋也,若欲食時,趣語一人,齋即捨。」(《大正藏》二三.五○九頁中)也就是說:如因逆緣,或因煩惱,或以飢餓難忍時,只要向一個懂事懂語的人一說,便算捨齋。在《義鈔》中也說:「若有染心,將欲犯戒,寧可捨已為之,後還懺悔亦得。」五戒十戒同此。這是說:不能守持,應捨戒,以後要受,懺悔之後,仍得再受。
  
  第二節稱呼
  
  前面說過,八戒是七眾戒之外的頓立戒,受了三皈五戒的人,可以加受一日一夜的八關戒齋,未受三皈五戒的人,同樣可以求受八關戒齋。但是,這有一個稱呼上的問題:受了三皈五戒的人,稱為優婆塞(近事男──親近三寶承事三寶)與優婆夷(近事女),加受了八戒,乃至菩薩戒者,仍然稱為優婆塞與優婆夷。如果不受三皈五戒而僅於齋日受八戒者,稱為什麼呢?《薩婆多毘尼毘婆沙》將這稱為「中間人」,也就是說,受持戒齋之日,稱為優婆塞、優婆夷,平日則不名之為優婆塞與優婆夷了。
  
  又有將受了八戒的在家男女,稱為「近住男」與「近住女」的,這是說:八關戒齋是出世正因,出世的究竟(不是菩薩道的究竟)則是阿羅漢果,所謂「近住」,是指所住境地接近阿羅漢,或者是指親近阿羅漢而住,因其心樂於出離世間,故又較「近事」優勝了一層。《大毘婆沙論》卷一二四中說:「受八戒齋……,問何故此律儀名為近住,答近阿羅漢住,故名近住。」(《大正藏》二七.六四八頁下)實際上也應如此,通常受八戒的人,多半是先受了三皈五戒的人,不受三皈五戒,單受八關戒齋,那是很少有的。
  
  第三節功德
  
  受持八關戒齋,雖僅一日一夜,如能受持清淨,其功德之大,乃是不可限量的。
  
  《佛說齋經》中說:「奉持八戒,習五思念(即六念),為佛法齋,與天參德,滅惡興善,後生天上,終得泥洹。」(《大正藏》一.九一一頁下)受持八戒,雖生天上,必將泥洹(即涅槃),而得了生脫死,這是多大的功德果報了!
  
  《優婆塞戒經》卷五中說:「受八戒者,除五逆罪,餘一切罪,悉皆消滅。」又說:「若能如是清淨,受持八戒齋者,是人則得無量果報,至無上樂。」又說:「彌勒出時,百年受齋,不如我(釋尊)世一日一夜。」又說:「善男子!是八戒齋,即是莊嚴無上菩提之瓔珞也。」(《大正藏》二四.一○六三頁中)
  
  《阿含經》中說:「若於六齋日,奉持八戒一日一夜,福不可計。」(參照《大正藏》二.六二五頁下─六二六頁上)
  
  《涅槃經》中記載一個廣額屠夫,於日日中,殺無量羊,後遇見舍利弗,即發心受八戒,經一日一夜,命終得生天上。(《大正藏》一二.四七九頁中)
  
  《菩薩處胎經》中說:「八關齋者,諸佛父母。」(《大正藏》一二.一○五二頁上)
  
  第四節普勸受持八關戒齋
  
  受持八關戒齋,既有這樣大的功德,八關戒齋要求雖嚴,但也未必不能如法做到。我人學佛的目的,絕對多數是希望出離生死的,但於在家弟子,若不種下出世之因,殊難獲致出世之果。同時,受了五戒的人,再持每月六日的八戒,也不是一樁多大的難事,一月之中,僅六天不吃晚飯(過中午不食),那是容易做到的事,八戒齋中,主要是在此條不非時食的「齋」戒;這條守了,其他八戒比守五戒是困難不了多少的。所以在早期大陸時代的在家弟子,受八戒的很多,在南傳國家受八戒的則更普遍。在今日的臺灣以及海外,受八戒的風氣很低,即使有些人受,也是不夠如法。因此,我很希望提倡這一受八戒的風氣,故而不厭其煩地廣徵博引,寫了這篇文字。但願讀了這篇文字的人,能夠響應並促成這一受持的風氣。同時弘一大師也說:「若嫌每月六日太多,可減至一日或兩日,亦無不可。」(《律學要略》)
  
  這也正如《優婆塞戒經》中所說:「既是易作,而能獲得無量功德;若有易作而不作者,是名放逸!如是齋者」(《大正藏》二四.一○六三頁中)
【書籍目錄】
第1頁: 第2頁:自序
第3頁:第一篇 緒論 第一章 受戒學戒與持戒 第4頁:第一篇 緒論 第二章 戒律的傳承與弘揚
第5頁:第二篇 信佛學佛的開始-皈依三寶 第一章 三寶及皈依 第6頁:第二篇 信佛學佛的開始-皈依三寶 第二節 什麼是皈依三寶
第7頁:第三篇 人間天上的護照-五戒十善 第一章 五戒及其內容 第8頁:第三篇 人間天上的護照-五戒十善 第二章 求受五戒的方法及其功德
第9頁:第四篇 了生脫死的門徑-八關戒齋 第一章 八關戒齋及其內容 第10頁:第四篇 了生脫死的門徑-八關戒齋 第二章 六齋日及其戒齋清淨
第11頁:第四篇 了生脫死的門徑-八關戒齋 第三章 八關戒齋的條件與受法 第12頁:第四篇 了生脫死的門徑-八關戒齋 第四章 受了八關戒齋以後
第13頁:第五篇 解脫之道的基礎-沙彌十戒與式叉六法 第一章 出家與出家的目的 第14頁:第五篇 解脫之道的基礎-沙彌十戒與式叉六法 第二章 沙彌戒與沙彌的類別
第15頁:第五篇 解脫之道的基礎-沙彌十戒與式叉六法 第三章 沙彌投師與沙彌出家 第16頁:第五篇 解脫之道的基礎-沙彌十戒與式叉六法 第四章 沙彌受戒及其持犯威儀
第17頁:第五篇 解脫之道的基礎-沙彌十戒與式叉六法 第五章 式叉摩尼的種種 第18頁:第六篇 通向涅槃的橋樑-比丘比丘尼戒綱要 緒說
第19頁:第六篇 通向涅槃的橋樑-比丘比丘尼戒綱要 第一章 比丘及比丘尼的起源 第20頁:第六篇 通向涅槃的橋樑-比丘比丘尼戒綱要 第二章 僧尼戒律的由來及種類
第21頁:第六篇 通向涅槃的橋樑-比丘比丘尼戒綱要 第三章 比丘比丘尼戒的內容及其同異 第22頁:第六篇 通向涅槃的橋樑-比丘比丘尼戒綱要 第四章 比丘及比丘尼的重要戒
第23頁:第六篇 通向涅槃的橋樑-比丘比丘尼戒綱要 第五章 羯磨法與懺悔法 第24頁:第七篇 三世諸佛的搖籃-菩薩戒綱要 第一章 菩薩的層次與境界
第25頁:第七篇 三世諸佛的搖籃-菩薩戒綱要 第二章 菩薩戒的內容與分別 第26頁:第七篇 三世諸佛的搖籃-菩薩戒綱要 第三章 菩薩戒的重戒與輕戒
第27頁:第七篇 三世諸佛的搖籃-菩薩戒綱要 第四章 菩薩戒的授受與條件 第28頁:第七篇 三世諸佛的搖籃-菩薩戒綱要 第五章 菩薩戒的秉受方法
第29頁:第七篇 三世諸佛的搖籃-菩薩戒綱要 第六章 受了菩薩戒之後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2)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2 楼
素食者 发表于 2012-12-31 2:38:27
戒為道源功德母 長養一切諸善根 佛在涅槃時 告戒弟子們 以戒為師 弟子合十禮拜
第 1 楼
能悟 发表于 2012-11-13 1:24:42
真正的佛法 弟子禮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