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州(今浙江安吉)何山佛燈守珣(xun)禪師,佛鑑慧懃禪師之法嗣,俗姓施,本郡人。出家後,一度參禮廬山開先行瑛廣鑑禪師,未能契旨。
于是又改投太平佛鑑慧懃禪師座下,隨眾參請。過了很久,守珣禪師仍然邈無所入。于是,他便將自己的被子封存起來,發誓道:“此生若不徹去,誓不展此!”
從此,守珣禪師堅持夜不倒單(不睡覺),白天打坐,晚上經行或站立,其用功之精勤與懇切,如喪考妣,如履薄冰。這樣過七七四十九天。
一日,佛鑑珣禪師忽然上堂雲:“森羅及萬象,一法之所印。”
守珣禪師一聽,豁然頓悟。于是歡喜踴躍,往見佛鑑禪師。
佛鑑禪師一見他,便道:“可惜一顆明珠,被這風顛漢拾得!”
為了勘驗他,佛鑑禪師問道:“靈雲道:自從一見桃華後,直至如今更不疑。如何是他不疑處?”
守珣禪師道:“莫道靈雲不疑,只今覓個疑處了不可得。”
佛鑑禪師又問:“賢沙(即玄沙師備)道:諦當甚諦當,敢保老兄未徹在。那(哪)裡是他未徹處?”
守珣禪師道:“深知和尚老婆心切。”
佛鑑禪師遂予印可。
守珣禪師于是禮拜,並呈偈雲:
“終日看天不舉頭,桃花爛熳始抬眸。
饒君更有遮天網,透得牢關即便休。”
佛鑑禪師看過之後,便囑咐他要好好護持。當天晚上,佛鑑禪師厲聲告訴大眾說:“這回珣上座穩睡去也!”
圓悟克勤禪師後聽說此事,懷疑守珣禪師還未真正開悟,便告訴佛鑑禪師道:“我須勘過始得。”于是派人將守珣禪師召來。
一日,圓悟禪師與守珣禪師一同遊山,偶然來到一水潭邊,圓悟禪師忽然將守珣禪師推入水中,急忙問道:“牛頭未見四祖時如何?”
守珣禪師道:“潭深魚聚。”
圓悟禪師又問:“見後如何?”
守珣禪師道:“樹高招風。”
圓悟禪師進一步追問:“見與未見時如何?”
守珣禪師道:“伸腳在縮腳裡。”
圓悟禪師此時方信守珣禪師已經大悟,于是便大加稱贊。
佛鑑禪師後移居蔣山,守珣禪師亦隨而前往,並受命分座說法。
守珣禪師出世後,首住廬陵之禾山,不久又退職隱居故裡,後應道俗之迎請,居天聖寺,末後又住持天寧。
守珣禪師曾上堂為眾舉婆子燒庵之公案——
昔有婆子供養一庵主,凡二十年,常令一二八女子送飯給侍。一日,婆子令女子抱定庵主,試問:“正恁麼時如何?”庵主雲:“枯木倚寒岩,三冬無暖氣。”女子送飯畢,回來把其經過告訴了婆子。婆子道:“我二十年只供養得個俗漢!”于是將庵主驅出庵外,放火將庵燒卻。
守珣禪師舉完此公案,謂眾道:“大凡扶宗立教,須是其人。你看他婆子,雖是個女人,宛有丈夫作。二十年簁(shi)油費醬,固是可知。一日向百尺竿頭做個失落,直得用盡生平腕頭氣力。自非個俗漢知機,洎乎巧盡拙出。然雖如是,諸人要會麼?雪後始知鬆柏操,事難方見丈夫心。”
守珣禪師另有一則上堂法語,也很精彩,言語雖短,卻堪作我們參禪悟道的指南:
“如來禪,祖師道,切忌將心外邊討。從門所得即非珍,特地埋藏衣裡寶。禪家流,須及早,撥動祖師關捩,抖擻多年布襖。是非毀譽付之空,豎闊橫長渾恰好。君不見寒山老,終日嬉嬉,長年把掃。人問其中事若何?入荒田不揀,信手拈來草。參!”
守珣禪師住山期間,經常告訴弟子們說:“先師只年五十九,吾年五十六矣,來日無多。”紹興甲寅(1134)年,守珣禪師退出天寧法席,告訴其在家弟子雙槐居士鄭續雲:“十月八日是佛鑑忌,則吾時至矣。”並乞還鄣南。十月四日,鄭續居士便派他的弟弟道如禪師前往問訊。
守珣禪師道:“汝來正其時也。先一日不著便,後一日蹉過了。吾雖與佛鑑同條生,終不同條死。明早可為我尋一只小船子來。”
道如禪師問:“要長者,要高者?”
守珣禪師道:“高五尺許。”
三天之後,守珣禪師便令僧鳴鐘集眾,端坐如平時。侍者請求他留下遺偈,守珣禪師道:“不曾作得。”言訖而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