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州石門獻蘊禪師,青林師虔禪師之法嗣,洞山良價禪師之嫡孫,京兆人。姓氏不詳。出家後,他一度雲遊參學,遍歷諸禪席。
後投青林師虔禪師座下。
一日,獻蘊禪師問青林和尚:“如何用心,得齊于諸聖?”
青林和尚仰面良久,說道:“會麼?”
獻蘊禪師道:“不會。”
青林和尚道:“去!無子用心處。”
獻蘊禪師便禮拜。就在額頭觸地的時候,他豁然契悟。從此以後,他便不再四處遊方了,而是留在青林和尚的座下,充當園頭(負責種植和管理菜果花木)。
一次,獻蘊禪師從園裡歸來,侍立次,青林和尚勘問道:“子今日作甚麼來?”
獻蘊禪師道:“種菜來。”
青林和尚又問:“遍界是佛身,子向甚處種?”
獻蘊禪師道:“金鉏(chu,同“鋤”)不動土,靈苗在處(隨處)生。”
青林和尚一聽,便欣然微笑。
一日,青林和尚來到園子裡,呼喚道:“蘊阇黎!”
獻蘊禪師應喏。
青林和尚道:“剩(更、更加)栽無影樹,留與後人看。”
獻蘊禪師便問:“若是無影樹,豈受栽邪?”
青林和尚道:“不受栽且止,你曾見他枝葉麼?”
獻蘊和尚道:“不曾見。”
青林和尚道:“既不曾見,爭知不受栽?”
獻蘊禪師道:“只為不曾見,所以不受栽。”
青林和尚便點頭稱道:“如是!如是!”
青林和尚將入寂時,曾召喚獻蘊禪師的名字,獻蘊禪師應諾。
青林和尚道:“日轉西山後,不須取次(任意、隨便,引申為充裕、寬舒)安。”
獻蘊禪師道:“雪滿金檀樹,靈枝萬古春。”
青林和尚又問:“或有人問你金針線囊事(原指家務事,這裡比喻本分事),子道甚麼?”
獻蘊禪師道:“若是毛羽相似者,某甲終不敢造次(粗率、輕易)。”
青林和尚圓寂後,獻蘊禪師初住南岳之蘭若。後住夾山,途經潭州的時候,楚王馬氏出城延請,從師問法。
楚王問:“如何是祖師西來大道?”
獻蘊禪師道:“好大哥,禦駕六龍千古秀,玉街排仗出金門。”
楚王一聽大喜,便請獻蘊禪師入天冊府,供養數日,之後方至夾山。
因為獻蘊禪師接眾時,經常用“好大哥”這一口頭語,故時人皆稱他“大哥和尚”。
獻蘊禪師在夾山住了不多久,便趕上蠻夷作亂。他不得不離開夾山,遷至湖北襄州鳳凰山,創石門寺。從此,獻蘊禪師就一直住在那裡開法接眾,再振宗風,一直到他入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