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芭蕉參禪,恐怕確有其事。
佛頂和尚一次訪問在深川的芭蕉庵。芭蕉滿面悅色,跑出來迎迓和尚。一般看人臉色,便能大體察覺人的心理。見芭蕉喜形於色,和尚問道:“近日何所有——最近有什么好事嗎?”結果芭蕉指著院子裏的青苔回答:“雨過青苔濕。”雨過天晴,青苔多美呀!怎么樣。人們常說的“像禪問答”,問的是“你有什么好事嗎?”回答“雨過青苔濕”簡直就是“禪問答”。雨後青苔多美啊,您覺得如何?這時的芭蕉已經無我。那苔、那苔的綠色,對於芭蕉來說是唯一的實存。
然而,和尚不會這么輕易地放過他,又深入一步:“青苔未生,春雨未來時,如何——苔蘚生長之前怎樣?青苔啦、雨後啦,這樣的意識產生之前怎樣?”所謂父母未生以前怎樣,這樣逼問。弄不好,這時很想表現一下“本來無一物!”口誦“無……”然而,芭蕉不說這些。偶有青蛙撲通一聲跳入水池。芭蕉立即答曰:“寂寂古池旁,青蛙跳入水中央,撲通一聲響。”實在太默契了。
佛頂和尚叫“好,就是它!”說著入庵中,書覺悟印可狀,並將自己手中的如意送芭蕉留念。
當晚,杉風或嵐雪等大約有兩三弟子聚來,和尚說:“今天,我有十七字的俳句,但我只把後面十二字拿出來‘青蛙跳入水中央,撲通一聲響’,你等誰能把前面五字對出來。”
弟子們七嘴八舌提出各自的對句。
有的說“對‘五月時雨落’怎樣?”
“‘五月時雨落,青蛙跳入水中央,撲通一聲響’?總覺得別扭!”
“那‘棣棠花開時’如何?”
“‘棣棠花開時,青蛙跳入水中央,撲通一聲響’?怎么像在做說明。”
“‘闃靜天地間’總可以吧?‘闃靜天地間,青蛙跳入水中央,撲通一聲響’。”
最後,還是佛頂和尚告訴了他們芭蕉的詞句:“寂寂古池旁,青蛙跳入水中央,撲通一聲響。”都說這是芭蕉覺悟之句,假如這件事不是史實,則最能說明芭蕉達到的境界之深直可通禪。
博多的仙厓禪師畫了一幅青蛙入水圖,並題贊:“寂寂古池旁,芭蕉跳入水中央,撲通一聲響。”
不愧為仙厓禪師,對芭蕉的境界心領神會。撲通!這就是芭蕉。青蛙與芭蕉之間沒有半點隔隙。將森羅萬象一切視同自己,必欲表現出來。這樣的境界,驅使芭蕉的長年行旅,化為俳句之路。
清澄透明,猶如相機鏡頭一樣的心,觸物觸事而生成感動,凝結為俳句。俳句的世界盡現其中,比之和歌,它更近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