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四眾佛子共勉語

四眾佛子共勉語

知恩報恩為先

[日期:2010-08-15]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法鼓山智慧隨身書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知恩報恩為先
  
  一般凡夫,多多少少都會恩將仇報、過河拆橋。別人對我們有恩,我們卻把他當仇人看,對方不幫我們忙還好,幫了忙之後反而更糟糕,認為沒有幫夠、沒有幫好。
  
  因此有人對我說:「師父!我們幫了別人的忙,人家反而對我不好,真的是引狼入室,怎麼辦?」
  
  我說:「這很平常,我們自己也許也是如此,只是未曾自覺自省罷了。對方報不報恩,不必放在心上,幫助人就是幫助人,沒有條件,盡其在我就好。對於別人恩將仇報,就把它當成是前世欠了他的果報。施恩於人的時候,目的即已達成,能夠不計較恩將仇報,便能福至心寧了。」
  
  可是,如果是自己受了別人的恩,那就一定要知恩、報恩。恩從那裡來?從四面八方來。從小到大,到老死,我們都在接受各種人的幫助與協助,父母、師長、朋友、親戚、同事,以及所有
  
  直接、間接與我們產生種種關係的人,都是我們的恩人。
  
  曾經有一位年輕人告訴我:「師父!人人都可報父母恩,我沒有恩可報,因為從小父母就把我送給別人領養,我還要報父母什麼恩呢?」
  
  我告訴他:「生身父母雖然沒有養育你,對你還是有恩。因為母親懷胎十月,而父親與你的關係也是過去無量劫以來結的緣,所以從過去世來看,父母對你都有 恩。我們要飲水思源。這個身體得自於父母,是父母就是父母,要知恩報恩。」此外,只要有人曾經給我們一碗飯、一杯水、一張車票,乃至於僅是一個動作、一句 話,幫我們解決了問題,也都該心存感謝,感謝他對我們的布施。
  
  報恩,可以有下列兩種方式:
  
  (一)直接報恩:誰對你有恩,就報答施恩的人。對父母盡孝養,對師長盡恭敬,對國家盡忠誠,對社會盡責任,對家人盡義務,對友人盡道義,對眾生盡關懷這些都是直接報恩。
  
  (二)間接報恩:別人培養你、護持你、幫你的忙,都是希望你能夠有成就,能夠有利於社會、有利於眾生。你也以同樣的方式培養人、護持人、幫助人,不為 自求回饋,但為報答恩人,便是間接報恩。例如出家人要報施主的恩,就是好好修行幫助眾生,以一切功德迴向給一切眾生,這就是報施主的恩。施主布施給僧尼, 僧尼若拿金錢還給施主,那就不是報恩了。
  
  佛教徒的報恩觀念就是:得到了恩,先回報給對我們有恩的人,要念念不忘地想著他、懷念他;在適當的時候要表揚他、讚歎他,這是念恩。念了恩之後,更要 好好地努力修行來幫助眾生,利益人群。人家如何幫助我,我也要如此助人,而且要付出更多來幫助他人、回饋社會、影響世人,這就是報恩。
【書籍目錄】
第1頁:四眾佛子共勉語 第2頁:信佛學法敬僧
第3頁:三寶萬世明燈 第4頁:提昇人的品質
第5頁:建設人間淨土 第6頁:知恩報恩為先
第7頁:利人便是利己 第8頁:盡心盡力第一
第9頁:不爭你我多少 第10頁:慈悲沒有敵人
第11頁:智慧不起煩惱 第12頁:忙人時間最多
第13頁:勤勞健康最好 第14頁:為了廣種福田
第15頁:哪怕任怨任勞 第16頁:布施的人有福
第17頁:行善的人快樂 第18頁:時時心有法喜
第19頁:念念不離禪悅 第20頁:處處觀音菩薩
第21頁:聲聲阿彌陀佛 第22頁:結語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