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常樂
◆在你生命的過程中,必須先要清楚自己的立足點,然後再加上認清方向,才能走出一條正確而安全的路來。(禪門·136)
◆人的煩惱都是從情緒、情感產生,一碰到情一定會有煩惱。(佛子共勉語·026)
◆任何事的原動力,都是出於人心的取捨及向背,只要有心,雖僅一念,也必有其影響的功能,如能善用心念,則念念趨向成功。(智慧一ΟΟ·115)
◆不用牽掛過去,不必擔心未來,踏實於現在,就與過去和未來同在。(智慧一ΟΟ·026)
◆為了個人的私利,應當少欲知足,安自己的心;為了眾生的福利,要盡心盡力安他人的心。(法鼓山的方向·110)
◆人人有拒絕誘惑的權利,人人有婉謝回報的權利,人人有忍苦耐勞的權利。(禪門·167)
◆人間沒有真的壞人,只有偶爾有人動了壞念頭,做了壞事;壞事可以改,壞心可以變,如此淨化的人生或人生的淨化,方有其實現的可能。(修行在紅塵·089)
◆一般人認為煩惱是外在的環境帶來的,其實,真正的困擾,是來自各自內心的掙扎。(聖嚴法師教禪坐·067)
◆現在的台灣,流行著一句話:「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這是放逸頹廢、不負責任的觀念。(智慧一ΟΟ·266)
◆過去是虛,未來是幻,要把握現在。(心靈環保·289)
◆如果你能把自我中心的執著放下,把事實真相釐清,外在的環境就干擾不到你了。(聖嚴法師教禪坐·067)
◆我們的心,容易受環境影響而波動,我們自己常常跟自己過不去,自己找自己的麻煩。(禪的生活·031)
◆在生活裡和生命過程中,越挫越勇,是成功者必備的條件。(拈花微笑·026)
◆用「情」可以使我們的環境和諧,用「理」可以使環境公平,二者執一不可,也缺一不可。(禪與悟·050)
◆所謂「理性」,就是多為他人著想,多站在客觀的立場設想,多為大眾的利益著想。(禪門·041)
◆懺悔和慚愧都是反省的作用。慚愧是發覺自己的錯誤;懺悔是在承認自己的過失之後,願意承擔責任,並著手修正自己的錯誤。(禪的體驗·禪的開示·270)
◆如果偶爾受到人攻擊或刺激,就無法忍受而退縮躲藏起來,那就永遠也不會有成功的可能了。(拈花微笑·026)
◆很多人天真地認為,懂得很多知識,就是成長。事實上,不經過實際生活的經驗,是不容易成長的。(禪門·159)
◆責任是本分事,你是什麼身份的人,就應該做什麼身份的事。(禪門·163)
◆你是站的什麼立場,擁有什麼地位,就得盡你該盡的責任。(禪門·163)
◆面對許多的事情,如果你只管處理,而不擔心它的利害得失,就不會有煩惱了。(禪門·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