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可以藉由修行消除嗎?
聖嚴法師:想請教您,在漢傳佛教之中,對於往生佛國淨土這部分有些爭論。其中的關鍵在於業,如果靠修行,業是可以消的,什麼樣的業都可以消。只要修行,只要心念轉變了就可以消,在您的書中也是這樣講。
但另外若從因果的觀念來看,如果造得是很重很重的業,則定業是不可轉的。這有一點矛盾,有一點衝突。
以藏傳佛教的觀點,對這個的看法如何?是不是即使造了再重的業,包括五逆的罪也可以轉?(按:即殺父、殺母、出佛身血、殺阿羅漢、破和合僧等五種重業)。
索甲仁波切:在藏傳佛教中有一種非常重要的說法,就是說,一些負面的或惡的業,例如五逆罪,在本質上是惡的。但它仍有一點好的質,就是它還是有可能被淨化。
一般來說,所有的業都可以淨化,因為其究竟本質是無常的,既然所有的事物都是無常的,是空,則業也是如此。
但是我認為兩種說法都對,因為如果你造了很重的惡業,是很難淨化的,所以有些人會說幾乎不可轉,因為它需要很長的時間去淨化。
但這也要視許多因素而定,有時候人在佛前認真的悔改,真正的懺悔,因為是非常特殊的情況,甚至連很重的惡業都可以被淨化。但一般而言,像五逆這類的業確實很難轉。
聖嚴法師:其實漢傳佛教也是這樣說,如果你能夠起觀想,觀中觀或者是空觀,觀成了,那罪就是不存在的。罪,它的自性是空的,或說任何一種業的自性都是
空的,所以它可能不存在。若你觀想成功了,那這些業便是不存在的。但是因為犯的罪太重了,很難觀想成功,阻礙很多,因此我們要懺悔,要有很長的時間來懺
悔、修行、結善的緣,才能夠修行成功。
索甲仁波切:是的,影響罪業能否消除的因素很多。例如我們那些很重的習慣就很難調整,光是一種很重的口音就很難改了。
聖嚴法師:如果一個人的習氣太重,可能會阻礙他對空性的了解,並造成許多不好的後果。不過依據漢傳佛教的傳統說法,一個人可以藉由持戒、布施、忍辱等修行來轉化其習氣。
索甲仁波切:是的,這就好比是五波羅蜜多,如河流一樣匯歸於般若波羅蜜多的大海。就某種角度而言,這些修行法門都是技巧性的手段,是方便法。但有一點
很重要的,智慧和五波羅蜜是結合運用,要以智慧來結合五波羅蜜,若沒有空性的了解,即使修習了種種相關的善行,也不是真正的波羅蜜多。
當人們了解了空性,才有可能淨化重業。也就是了解到,所謂負面的業是不實存的,甚至連造業的人也不存在的,只有領悟到,明瞭這些事實上都是幻化的,才有可能淨化。問題是,在修行的時候,可能可以領悟到一些空性;一旦回到日常生活中,很快就會忘記,壞習慣又回來了。
因此,如何將空性持續在日常生活是很重要的,讓心常保澄澈明覺的狀態,讓空性的體悟與人的現實生活結合。我們常教人觀想,在下座時自己是幻化之子,能夠如此,在空性現前的當下,心就會被淨化,壞習慣不會再出現;可是如果不經常練習,一些負面的習性很快就會故態復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