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二○○八年二月二十三日
地點:法鼓山台北安和分院
提問人:《聯合報》記者王瑞伶、梁玉芳
與談人:聖嚴法師(法鼓山文教禪修體系創辦人)
單國璽(天主教會台灣地區主教團樞機主教)
大師的一生
問:非常高興能邀請兩位大師對談,今天的訪談將分成三部分:一是「大師的一生」,二是「疾病與信仰」,三是「真正的自由」。
兩位一向深受國人尊崇,因此想請教,未來如果有人提起「聖嚴法師」、「單國璽樞機主教」,兩位希望他們如何記得您們?
聖嚴法師(以下稱師):希望別人怎麼記得我?我從來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事實上,我們對於歷史人物,所能夠留下的記憶非常有限,況且我能不能成為一個歷史人物,都還是個問題。
雖然有人抬舉我,說我是歷史性人物,未來一定能在歷史上留名。但是,即使在歷史上留下紀錄,也不一定能為後人所記憶,而且將來的人怎麼看我、怎麼記得我,可能有多種分歧的觀點。即使是現在,大眾對我的看法,一百個人也可能有一百種看法。
再說,未來也要蓋棺才能論定,現在講這些都是多餘。人死之後,還去在乎後人是不是記得自己,根本毫無意義,也不重要。
單國璽樞機主教(以下稱單):我認為自己不是什麼重要的人物,也不希望將來的人紀念我、記著我。不過,我希望人們能夠記住我是如何用我的生命來為我的信仰作見證,也就是證明宇宙之間有一個偉大的、超越的天主,還有祂無私的大愛。
因為大愛,祂創造了宇宙萬物;因為大愛,祂降生成人,住在我們中間,願意與我們人類接近;因著大愛,祂願意把祂永恆的生命傳給我們。
我希望人們能夠記住這些,記住我用生命為代價所見證、宣揚的基督大愛的福音。人們若能記得這個信仰、這個福音,就足夠了。至於後人記不記得我,無所謂,我非常渺小,沒有什麼可讓人記得的事情。
問:兩位在宗教界德高望重,不論有沒有宗教信仰的人,都經常向兩位尋求生命的解答,特別是在生活上或者精神、信仰上有疑難的時候。請問兩位,您們真的每一次都有答案嗎?有沒有答不出來的時候呢?
師:答不出來的問題應該很多,因為我只是一個普通的凡夫,並不是全知全能。而且有些宇宙之間的奧妙和不可思議之事,是無法解答的,何況我對宇宙的體驗、對人生的經驗,都不是非常豐富,所以不大可能解答所有的問題。
在佛教,就連創始者釋迦牟尼佛也不解答所有的問題,譬如「人最初是怎麼來的?」、「宇宙最初是怎麼形成的?」等等。釋迦牟尼佛所關心的、會去解答的是,人在這個世界上,如何處理遭遇到的生老病死等種種苦難?要如何從生老病死中得到解脫?至於宇宙初始、人類出現的問題,佛稱之為「戲論」。因為這些問題不去解答可能還好,一經解答,可能永遠也追究不完。既然稱為「不可思議」,就是不可思、不可議,也就無法解答。不可解答的問題實在太多了。
問:在您印象所及,是否曾經很坦白地對自己說「這個問題,我沒有答案」?
師:我遇到無法回應、沒有答案的問題,我會反問提問的人:「你對這個問題有何看法?」因為通常提問的人心中已有看法,只是希望從我這裡得到認同,希望我的看法和他的見解相同,也就是附議他的看法。
但也有的提問者,本身是沒有答案的,他存著疑惑來問我,這時我會反問他:「如果由你來回答,你怎麼看?」這樣給他一個激勵、一個挑戰,結果當事人原本模糊的思緒漸漸得到澄清,自己有了答案。
至於某些根本無解的問題,譬如每次選舉時,都有人喜歡問我:「師父,你覺得誰會當選?」我怎麼會知道呢?就是參選人自己也不知道。除非這是一場沒有競爭的選舉,否則一定要等到選後,答案才能揭曉。像這種問題是沒辦法事先給答案的,只能說給一個預測,一個不可靠的假設而已。
單:首先,我承認我不是萬能的,也不是全知的。現代社會的各種知識領域都畫分得很清楚,也很仔細,譬如有自然科學、醫學等領域,我不是樣樣精通,也不是每種都研究過,因此有的問題我不會回答。
對於宗教信仰,我雖然稍有把握,但是因為沒有深入研究過所有的宗教信仰,所以很多問題也沒辦法回答。至於我自己的宗教信仰,因為是終身的研究,八十多年來也按照這個信仰來生活,所以一般的問題還可以回答,但是有時提問者把宗教信仰當成是一種科學實證,要我拿出具體的證據來,這我就沒辦法了。譬如靈魂的存在、天主的存在、天堂地獄的存在等,這些與我們世俗世界完全是不同的層面,一個是精神的,一個是物質的;一個是神聖的、超越的,一個是局限的。以我們人類有限的智慧來探討這些問題,並且還要求用實驗的科技證明,當然沒辦法產生交集。
譬如天主的存在,天主是神,祂沒有物質的身體,所以我們沒辦法丈量祂,也沒辦法摸著祂、感覺到祂,但是我們人類有智慧,可以推理。
比方很多科學家說,宇宙的初始是因為大爆炸後忽然形成的,可是偌大的宇宙,有那麼多的星系,彼此互相吸引、運作,秩序井然,有可能是自己產生的嗎?簡單如手錶,只有幾個齒輪轉動,就把一天分成二十四小時,假使我們說它是自己忽然有了,大概誰也不相信,何況是宇宙呢?其實以現代人類的科技,也可以製造出大爆炸來,但是否也能形成像宇宙間無數的星系,彼此之間如此秩序井然?這是一個問題。又如原子,小到我們用肉眼看不見,但是它的陰電子、陽電子互相運轉,也自成一個小宇宙。
我們存在的這個宇宙,大有大的奇妙,小有小的奇妙,而我們不相信一只可看到、可觸摸的機械錶是自己產生的,卻願意相信這偌大的宇宙、如此奧妙的秩序是忽然有的?因此,我們相信,有一個超越的神,是祂創造了宇宙。
對於信仰,我們只能夠用推理、用人的智慧來證明,沒辦法以科學的數據、測量,或者摸到、看到的方式來證明。假使要我用現在科學的實證角度,去證明神的存在、靈魂的存在,因為這完全是兩個世界,因此我沒辦法用現在的物質科學知識來證明精神及宗教領域的事,這也就是有時我答不出來的原因。
問:現在很多年輕人,都埋怨活在一個「什麼都可以相信,卻什麼都不能相信」的年代,大家看起來好像胸有成竹,但是內心卻非常空虛。請教兩位大師,要如何真實地活在當下?
師:在時間上,是有過去,也有未來,但是過去已經過去了,未來還沒有來,這不是很空虛嗎?但是如果只講現在,而否定過去或未來,這也是錯的。
以個人來講,從父母生我們的那一刻開始到今天,就是我們的「過去」;對宇宙而言,它的開始,就像剛才樞機主教所說,科學家提出是因為宇宙大爆炸而形成的,但是大爆炸以前是什麼,我們無從得知,只能依據科學家的論點來理解,然而這些都有過去的。
過去的事,現在已經捉摸不到。以我親身的經歷來講,譬如我的出生地,現在是在長江底,淹沒在水中,看不到了。我七十來歲時,曾回大陸去看我童年成長的地方,那裡的建築、河道、樹木、地形、地貌都變了,人也不認識了,如果有照片的話,過去只能在照片裡看到,或是只能存在記憶中了。
而未來還沒有來,只能夠想像,但是想像並不等於現實。譬如我們到訪一個陌生的地方之前,可能已經開始在腦海裡想像那個地方的人、物和建築,等實際到達以後,才發現想像與現實是有差距的。
因此,過去、未來都是虛幻的,活在當下、把握當下最重要。當下是什麼?譬如我現在是個和尚,做一日和尚就要撞一日鐘,我的責任是什麼?職務是什麼?工作是什麼?所處的環境如何?位於哪一個時間點上?都不能跟這些脫節。我要把握我現在的生命、現在的環境,負責任、盡義務,也就是站在自己的立場,把握當下。這樣的話,我是非常積極的,不會空虛,不會落空,也不會失望。
人所以感到失望,是因為夢想未來,結果未來跟夢境不一樣,所以失望。活在當下是最快樂的,如果放棄現在,老是回憶過去或幻想未來,那現在就會落空,這是非常悲哀的一樁事。
單:現代的青年什麼都相信,又好像什麼也不相信,我們該當同情我們的青年。因為他們生活的這個大環境經常在變,不斷地接觸新事物,什麼樣的思想和價值觀都有,讓人眼花撩亂,無法形成中心思想,甚至包括社會與學校教育等都是。實際上,人們過的是一種唯物無神的生活,所追求的都是讓經濟發展、物質生活提昇,青年們從小在消費主義的環境裡長大,只要有錢,什麼東西都能要得到。而且現在的家庭孩子少,每個孩子就像個小王子、小公主一樣,要什麼有什麼,從小只想著如何滿足自己,很少想到別人。
我們的青年從小在這樣的環境長大,因此養成以自我為中心的習慣,總是追求個人的滿足,凡是能使自己滿足的就相信,不能使自己滿足的就不相信。從前有句廣告流行語:「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正好可以代表這一代青年的價值觀。
但是,當他們所追求的都得到時,卻還是感覺非常空虛,好像什麼也沒有。這是因為人不光有肉體,還有靈魂,僅是滿足物質生活的貪慾,而缺少精神、靈性的生活,當然會覺得空虛。所以,無論是宗教界人士、教育界人士或是為人父母者,都應該重視如何使我們年輕的一代,在追求物質生活之餘,也能夠找尋精神的價值、靈性的生活,這樣的發展,才能夠成為一個「完人」—健全的人。
現在的青年好像對社會不滿意,有很多的埋怨,卻不想辦法去改善、改造。所以,我要奉勸年輕的一代,與其詛咒黑暗,不如點亮蠟燭!不要去看政治、社會、教育的黑暗面,只要把自身的小蠟燭點亮起來,就有改變的契機。就像在一個黑暗的大廳,人一走進來很可能就被桌椅絆倒了。假使你把小蠟燭點亮起來,就可以辨別方向,不至於跌倒。
譬如選舉時,我們經常批評許多候選人的缺點,最後可能就索性不去投票,反正沒有一個是中意的。假使是抱持這種消極的態度,那些人可能還是會當選,因為自有支持他的群眾。其實可以按照自己的觀察和判斷,投給將來可能對社會、選民的服務和貢獻比較大的一位。沒有十全十美的候選人,至少將票投給缺點少而優點多的人。
現在我們的家庭、社會和教育,最大的問題就是缺乏是非之心。因此我也希望年輕的朋友,能夠慢慢建立是非之心。所謂是非之心,就是我們的良知,如王陽明先生所說:「千聖皆過影,良知乃吾師。」父母應該要讓孩子從小在家庭裡學會分辨什麼是好、什麼是壞,讓他的良知常常清明。而學校的教育也不能光是傳授知識,還要培養他真正的判斷力,讓他在現代社會這麼多新奇的事物、環境,以及層出不窮的問題之中,能夠判斷什麼是正確和不正確的?什麼是善和惡?讓他有獨立思考、獨立判斷與獨立選擇的能力,成為一個真正獨立的人。所以,我希望年輕的朋友除了物質生活之外,還能夠追求精神價值、靈性生活,並且能夠有一個明辨善惡的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