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可以再多想想,放下自殺念頭
吳念真(以下稱吳):我有自殺的念頭,是在金門服役時。那個年代,在金門服役是沒有假期可以回台灣的,只能靠書信與家裡聯絡。有一天接到家裡的一封
信,弟弟在信中寫到家裡生活狀況最近比較不好,有一次沒錢繳電費遭到斷電。當時我家所在的九份礦區的生活,家家戶戶日子都過得很辛苦,我身為家中老大,又
比較會胡思亂想,因此心情大受影響。
剛好有一次演習,我私自將無線電對講機借人,後來出了狀況,可能會面臨軍法審判,我腦海中想到了自殺,因為我有槍、有子彈,要自殺很容易。那天晚上我
反覆地想,覺得自己真的沒辦法再承受壓力了;可是繼而又想,我希望以後要成為很有用的人,結果反而產生一股撐下去的力量。因為這樣的一個轉念,加上後來也
解決了軍務上的問題,所以沒走上自殺這條不歸路。
黃春明(以下稱黃):我過去是一個不良少年,念過很多所學校,從北部的宜蘭、羅東開始,一路被退學、轉學、重考,念過頭城中學、台北師範、台南師範,
最後考上台灣最南的屏東師範,校長還跟我開玩笑,說我是「流」學,不是留學,是流水的流,從宜蘭一路流下來。校長還說屏東下去是巴士海峽,沒有師範學校可
讓我念了。
我不受學校歡迎,加上與父母的關係不好,在這樣的情形下,自殺念頭慢慢在醞釀。我常常想:「死神是什麼?」也變得很喜歡胡思亂想,我那時候以為,來到
世上或是出生在這個家庭都非我所願,唯一能夠按照自己的意思做,就是自殺!自殺的時間、地點與方式都可以自行決定,終於可以找到自我,找到我當時認為的自
我。
當真正要去自殺時,我更懷有一種報復心,一想到身為長子的我死了,父親一定會難過、傷心;還有想到父母會被鄰居指指點點,我內心便覺得很高興,他們在我死後可以受到譴責!
就在同時,我也想起疼愛我的爺爺,如果我死了,他一定比任何人都難過。我只要想到兩行淚掛在他老態龍鍾臉上的畫面,整個要自殺的勇氣頓時就消失了。後來我稱那個畫面為「呼喚的力量」,任何事物都能成為呼喚的力量,把人的生命喚回來。
後來,當我大兒子出生的那一天,我在產房陪太太,小孩子一生出來,我莫名其妙地哭了。我很清楚地告訴自己說:「黃春明!你已沒有自殺的權利!」如果自殺是一種權利的話,我已經沒有自殺的權利,我有的是養育兒子的責任,還有其他的生命任務。
葉:所謂「天無絕人之路!」可是在生起自殺念頭時,都會產生這樣的迷思:以為這樣做,可以懲罰別人,讓別人為我傷心。另外,自殺還可能讓人誤以為是很
壯烈的行為,例如愛國詩人屈原投汨羅江,被視為英雄;或是自殺是很羅曼蒂克、很淒美的事,例如西方的羅密歐與茱麗葉,東方的梁山伯與祝英台。接下來請李明
濱從學術、醫學的角度來談自殺,而且自殺的原因錯綜複雜,應該用怎樣正確態度來面對?
李明濱(以下稱李):在我看診的經驗,幾乎天天都會碰到有自殺想法的人。按照我們去年針對台灣一萬多位民眾的最新調查統計,大概百分之一的人在過去一
年裡曾經有過自殺的意念,百分之零點五曾經有計畫過,百分之零點二曾經實際去行動。去年全國自殺死亡的個案有四千二百八十二人,按照統計,自殺個案約是自
殺未遂的十分之一到二十分之一,所以每十萬人口約有二百人自殺未遂。十大死因中因自殺身亡的,每十萬人口裡,以前大概平均約十萬分之十五,最近飆到十萬分
之十八點九,所以自殺率很明顯升高。
但自殺行為會成功,絕對不是突然的,一般是從自殺的意念醞釀起,變成自殺的計畫,最後在衝動的作用之下,或者媒體報導的模仿作用之下,或發生一個誘導的壓力事件,才會導致自殺的行為。
自殺是可以預防的,為什麼?因為從意念到行為這中間,最短一個月,最長可以達好幾年。這一些人之中,有高達百分之五十以上都曾透露訊息,只是我們聽了卻沒有認真思考。
一個人會有自殺意念出來,最基本的是來自生活的壓力事件,包括:離婚、倒債、卡奴、親友死亡等等之外,其次是精神方面的疾病,特別是憂鬱症。任何原因
導致一個人覺得無助、無望,便很容易產生自殺的意念;而無助、無望的基本定義就是對自己、對旁人、對未來感到灰暗,感覺得不到他人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