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紀的社會趨向
(一)快速的生活步調
二十五年前,我剛到日本東京念書,就感覺到日本人的生活步調好忙、好快,與臺北簡直有天淵之別。但現在不論我到紐約、臺北,或到東西方世界各地,不論是都市或鄉村,每個人的生活步調都是緊張而快速的。
站在禪修者的立場,我常常勉勵大家,生活態度「要趕不要急」。不論是對工作、成績、速度、品質的要求,只要盡心盡力去做就好,心中不要給自己壓力,不必有憂慮。
我曾對法鼓山僧俗四眾弟子提出二十句「共勉語」,其中有一句是「忙人時間最多」,也許有人不同意這樣的說法。不過,就以我個人來說,每天的行程與工作
非常忙碌,但由於能夠充分支配運用時間,所以我也有休息的時候;不過前提是即使忙著工作,心情仍然要保持悠閒,這才能「忙人時間最多」。
(二)疏離的人際關係
由於現代人的生活環境及工作性質,與農業社會完全不同,人與人之間的疏離感也越來越強,人際間缺乏溫暖與互助的精神,因此,我們要多關心他人,少憂慮
自己,盡量充分運用現代通訊工具,例如電話、傳真、電報、E-mail、國際網路等,與人們建立較多的接觸關係。所以落實「共勉語」中所說的「利人便是利
己」,便能改善疏離的人際關係。
(三)複雜的社會狀況
現代的社會情況非常複雜,誘惑、刺激的事情太多。走在馬路上,到處都是琳琅滿目、奇招百出的商品與資訊,讓人目不暇給、眼花撩亂;一打開報紙、電視、網路等各種媒體,也有許多神奇、離譜、怪異的新聞報導。
就像最近一些小道刊物,乘機將幾個形象不錯的佛教團體,以所謂的內幕新聞、獨家報導,用「想當然爾」的醜化手法來散播謠言,等著看這些佛教團體會有什麼反應;他們最喜歡被醜化的團體去交涉抗議,因為這樣一來就有更多的新聞可供炒作了。
事實上,面對黑白顛倒的言論是不必介意的,不妨以慈悲心來原諒包容他們,以智慧來處理就不會起煩惱。
因此,我們要將自己專注在「利人便是利己」的工作上、責任上,物質生活簡樸節儉,興趣不要太多太雜,利害得失少管一些,倘若能夠如此,社會環境的複雜,就不會對我們產生負面的影響。
不用在乎人家怎麼談論你,重要的是盡量做好自己該做的事,「共勉語」中的「盡心盡力第一」,便能化複雜成簡單。
(四)多變的時代背景
時代的思想潮流是永遠不斷在變幻著,就以食物的營養觀念來說,有一陣子說是菠菜鐵質最好,接著又強調卡洛里、蛋白質、維他命E、維他命C或某種礦物質的重要,不但各種說法不斷在變,連變換的時段也越來越縮短,使我們無所適從。
但是,生命是極為有限的,我們如何來得及追上潮流變化的腳步呢?若以《金剛經》所說的:「過去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的觀點,就知
道應該把變化看作幻相,我們有需要跟著變嗎?過去已過去,未來的事又怎麼會知道?只有現在最重要,把握現在的每一個因緣、每一個時間,盡心盡力把現在的專
業、專職做好,不是抱殘守缺地固執不變,也不是無主遊魂似地不知為何要變。不論變或不變,都要滿心歡喜、充滿感激和感謝的心。
因此,我在「共勉語」中有一句「時時心有法喜」,其中的「法」就是用來調適身心的方法和觀念,讓我們不受環境所影響。
(五)物質豐富而心靈空虛
一個欲望很強卻沒有事情可做的人,其心靈必然是空虛的。尤其現在物質文明越來越豐富,既然不必擔心生活問題,就應當盡量運用自己的資源,為整個社會、世界人類來付出、做奉獻,如此,心靈自然充實。因此,「共勉語」中另有兩句話,就是「布施的人有福,行善的人快樂」。
我個人是一個沒有薪水的終身義工,而法鼓山這個團體就像一個輸血的導管,把有人需要的血,從願意捐血的人那兒拿來救人,而導管中是不留任何東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