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養生保健,延年益壽
拜醫學進步之賜,現代人普遍長壽,並在追求高壽的同時,也希望能減少患病的機率,延緩老化的程度。因為老人如果病痛纏身,需要依靠親人照顧,不但造成起居作息的不便,生活品質大受影響,更遑論享受老年生活。
根據統計,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老人患有一種以上的疾病,其中以癌症、腦中風、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呼吸器官等的病症居多。而隨著身體機能的退化,
則容易出現記憶力減退、骨質疏鬆、青光眼、白內障、聽力退化、皮膚病、消化不良、腰痠背痛等狀況。若以中醫的觀點來分析,老人病往往有表裡並發、虛實夾
雜、陰陽獨盛的特徵。
高齡者在平日就要注意自己身體的狀況,有問題立刻求診專業醫師,不要諱疾忌醫。並且最好能在住家附近找一名家庭醫師,不但方便就診,而且他會比較瞭解您的健康狀況,有什麼變化可以及早發現,必要時才上大型的醫院。此外,吸收正確的醫學常識,也有其必要。
(一)長壽養生的要訣
年長者除了生病要尋求醫師的診治,最重要的還是注重日常的養生保健,因為「預防重於治療」。觀察長壽者,通常可以在他們身上發現一些共同的特徵,再配合專科醫師的建議,便可歸納出長壽的要訣如下:
1.注重飲食營養
飲食與健康息息相關,適當的營養更可以減緩老化的速度。每餐的份量不要多,最好只吃七分飽,但是營養一定要足夠、均衡。此外高齡者多半牙齒不好,會影響進食的意願與食物的咀嚼,或是因服用某些藥物,都會降低營養的吸收,必須特別注意。
2.養成每天運動的習慣
運動對身體健康有益已是不爭的事實,但是高齡者做運動不可以太激烈,也不要太勉強,步行、游泳、太極拳、瑜伽、健身操、爬山⋯⋯等都不錯,但要注意,適合別人的運動不見得適合自己,例如爬山,對有退化性關節炎的人就不適合,所以一定要配合個人的體能狀況來做選擇。
3.起居作息要正常
上了年紀的人作息要正常,生活步調最好是不疾不緩,尤其睡眠要充足,不要熬夜,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並在早、中、晚各做一些運動,若有安排娛樂休閒活動,也要有所節制,千萬別因此勞累過度。
4.定期健康檢查
不要等到身體很不舒服了,才上醫院求診,最好能早期發現,即時治療。根據醫師的建議,超過六十歲的人,每年最少要做一次健康檢查,而平時在家也要常常注意血壓是否正常。
5.戒菸、戒酒
菸與酒是健康的大敵。抽菸會增加心臟血管、呼吸系統患病的機會,酒喝多了會影響肝臟、腦神經等的功能,上了年紀尤其應該戒絕。
6.行善修福
常言「助人為快樂之本」,從佛教的觀點來看,健康與否,僅注意生理的調養是不夠的,心理的平衡與精神的提昇更是重要,常常行善、助人、布施、修福,對身體、心理都有極大的好處。
7.保持樂觀的心情
長期情緒低潮,會加速身心的老化,不利於疾病的痊癒,所以要時時保持開朗、愉悅的心情,凡事不要斤斤計較、鑽牛角尖。偶爾有什麼不順心的事,也要懂得疏導情緒,可以多參加社交活動、多做有益身心的休閒、和三五好友談心,最好還能有正確的宗教信仰,及健康的修行活動。
8.多動腦,多用腦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記憶力會衰退,但是如果能加強鍛鍊腦力,多從事讀書、寫作、計數、繪畫、下棋等腦力活動,就比較不容易遲鈍,也會減少罹患老年癡呆症的機率。此外,對周遭的事物保持高度求知和關心的態度,也都有助於延緩腦力的退化。
9.選擇合宜的生活環境
環境中的空氣品質、濕度、噪音、飲用水質都會影響身體的健康,高齡者適應力較差,更要注意居住的環境。如果無法改變居住的地點,至少也要有改善的措
施,例如加裝除濕機,加強隔音設備,避免在空氣不好的時段出門等。對於那些需要長期在家養病的人,則要格外注意環境的清潔,布置上要明亮、整齊,切勿暮氣
沉沉。
(二)別讓病痛成主宰
然而,再怎麼注重保健養生之道,也不可能一輩子無病無痛。所以在心態上要接受年紀大了難免會生病的事實,要認知到飲食、生活習慣會因為療病而有所調整。
生病並非什麼都不能做,除非情況特殊,最好不要成天躺在床上,或是坐著發呆,應該在必要的休養外,盡可能維持正常的作息和社交活動,只要是自己做得來的事就不要假手他人,否則會更不利於復健。
在養病的過程中,則應格外注重心理的調適,不要自怨自艾,也不要常發脾氣,見到人抱怨連連。應該敞開心胸,一方面接受老病的事實,一方面讓自己的生活有目標、有重心,若有正確的宗教信仰,更可以轉移對病痛的注意力。
人生難免有病痛,雖有醫藥治療,仍然不時感受到痛苦、絕望、恐懼、忿恨,所以最好能有虔誠的宗教信仰。以佛教來說,年長者可以經由念佛禮拜,祈求佛菩薩加被,並在佛法的信念之中,找到安慰,尋得精神的寄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