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贊曰 王宮誕生 不居尊貴 聞師指示 頓明宿慧 或說偈曰 ◎宣公上人作 乘大願船度五濁 不畏艱苦入娑婆 |
|||
尊者,那提國常自在王之子也:摩拏羅尊者,是從釋迦牟尼佛那兒算起第二十二代的祖師。這一位尊者,他是那提國的人,他的父親就叫常自在王。這位常自在王是非常有智慧的人,也是非常通情達理的一個人,也篤信佛教;所以他生這個兒子的時候,就覺得這個兒子是很不平凡的。 年三十,會婆修祖至彼國:這位尊者年到三十歲,就遇見婆修盤頭尊者。當時婆修盤頭尊者到了他的國家,覺得與這位國王很有緣,於是就來見這個國王。 王問祖曰:羅閱城土與此何異?國王就問婆修盤頭尊者說:「你從羅閱城那兒來的,羅閱城那個地方和我們這個國家,有什麼不同呢?」 祖曰:彼土曾有三佛出世。婆修盤頭尊者就說了:「在羅閱城那個地方,有過三位佛出世。」這三位佛,總起來可以說是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不單羅閱城有三位佛出世,哪一個國家都會有佛出世。今王國有二師化導:現在國王你的國家,會有兩位大導師,來化導你這個國土。這兩位導師,是佛早就給授過記的。 王曰:二師者誰?國王說:「這兩位導師是誰?」 祖曰:佛記第二五百年,有二神力大士,出家繼聖。即王之次子摩拏羅,是其一也:婆修盤頭尊者說:「佛授記佛入涅槃後,第二個五百年,有兩位有神通、有大力量的大行之士,他們兩位都會出家,繼續佛的心印法,作第二十一代和第二十二代的祖師。這兩位祖師中,常自在王你第二個兒子摩拏羅,就是其中之一。」吾雖德薄,敢當其一:第二十一代祖師婆修盤頭尊者又自謙地說:「我婆修盤頭雖然沒有什麼道德,可是也被佛授記了,所以也是其中的一個。」 王曰:這位常自在王就說了:「誠如尊者所言,當捨此子作沙門:尊者,我知道您不打妄語,您所說的話是誠誠實實的。我現在就把這個兒子布施給您作徒弟,作個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的沙門。」 祖曰:善哉大王,能遵佛旨。婆修盤頭尊者就說:「大王,你真是個很聰明、很明理的人,你真是篤信佛教的人!好得很。大王!你能遵守佛預先授記的預言。」 即與薙落授具,付以大法:於是二十一祖就為摩拏羅落髮,授具足戒。又把以心印心、教外別傳的法門,傳給摩拏羅尊者了(註1)。尊者得法後,付鶴勒那,即跏趺奄化:「尊者」,就是摩拏羅。他得法之後,又把法傳給鶴勒那尊者。於是就結上跏趺坐,坐在那地方就無疾而化──什麼病都沒有,就圓寂、往生了。
贊曰 王宮誕生,不居尊貴:他生在國王的家裏,但不貪戀這種尊榮和富貴。 聞師指示,頓明宿慧:聞婆修盤頭尊者來指示他,他立刻就明白前生這種的根性了。 泡影非真,施大無畏:這一切有為法都「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這不是真的,所以就要布施大無畏給眾生。 體露堂堂,千花萬卉:這體現出來一個堂堂大丈夫、佛的相貌,他是傳佛心印的祖師,以後受他教化的徒眾,就好像花卉,有無量無邊那麼多。
又說偈曰 這個「又」,怎麼叫個「又」?就是「多餘的」,也就是不需要的、沒有必要的、多此一舉。所謂 「頭上安頭」,沒有事情找一點事來做。吃飽了不做一點事情,打太多妄想就不好,所以就藉著講祖師的傳,再加上幾句。其實這就叫「畫蛇添足」,本來畫了一條 蛇,再畫幾條腿,那麼蛇也不蛇、龍也不龍了,啊!更難看。有人說「獻醜不如藏拙」,但是我覺得「藏拙也不如獻醜」,於是就要說幾句不重要的話;讓有的人在 剛學中文的時候,尤其學對對聯的人,可以稍微作一個借鏡、取法的作用。 這偈頌我若唸錯了,你們告訴我,因為這其實也沒有什麼錯不錯,隨時都可以改的。我願意怎麼樣 唸,就怎麼樣唸;你們願意怎麼樣聽,就怎麼樣聽;願意怎麼樣看,就怎麼樣看。嘴是我的,眼睛是你們的,耳朵則你的、我的都有。為什麼說嘴是我的,眼睛是你 們的呢?因為我這兒沒看黑板上的偈頌,你們在那兒看;你們不說,我這兒說。所以或者我唸錯了,或者你們看錯了,或者也是互相聽錯了,總之一定會有錯的。總 而言之,若人人都弄錯了,可是有一個不弄錯的,這已經就夠了。為什麼?有一個注意的,覺得有點意思、有點道理,那我已經夠了! 乘大願船度五濁:這位摩拏羅祖師不是普通人,是個特別的、很特別的人。為什麼?因為生到皇帝家裏去了!不特別,怎麼會生到皇帝家裏呢?好像我一生,生到一個老百姓家裏。所以這位尊者不是普通人,是乘願再來的人;他乘大願,來度五濁惡世的眾生。五濁,是劫濁、見濁、命濁、眾生濁、煩惱濁。 不畏艱苦入娑婆:他不怕艱難困苦,來到娑婆世界,教化眾生。 託跡王宮常自在:王宮,也是皇宮。託跡到皇宮去,就做國王的太子。他的父親叫「常自在王」,那麼他就是「常自在子」;所以父親自在,兒子也自在,這叫「常自在」。好像果某常常哭,他兒子也常常哭 ,所以有其父,必有其子。 寄寓客舍祖印說:你不要以為我們人在這世界上,這就是個家。李太白說過: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 這個天地間,就是我們的一個旅館。這個光陰,就是百代之過客。你看!他這都是對聯──「天地 者,萬物之逆旅」,下邊他對一個「光陰者,百代之過客」;「萬物」對「百代」,「逆旅」對「過客」。那麼就是在這個天地間,有旅客在這兒來旅行的。我們在 世界上都是在這兒住旅館,這不是我們真正的家庭,我們也不是主人。 「祖印說」,祖師都是這樣印證,這樣說的。 佛昔授記摩拏是:佛在以前就授過記,說佛滅後第二個五百年,有兩位神力大士出現於世,出家繼聖,來繼續祖師的心印法門,這叫佛昔授記。「摩拏是」,現在你這第二個兒子摩拏羅,就是其中的一個。 我今來訪大頭陀:我也是其中一個,那麼我知道我是,我要把第二個也給找著;所以我來找了!我來找傳佛心印,「大頭陀」,抖擻精神的這一位尊者。 誠哉言也吾當捨:國王一聽他這麼說,就說:「你說得對!我現在把我這個兒子布施給你了!」「吾當捨」,我應該捨棄這種父子之愛,我把我兒子送給你了! 廣開法筵設無遮:這時候,常自在王說:「我兒子出家了,我請全國的人,來為我兒子出家慶祝一下,設無遮大會。」這無遮大會,有錢的人可以來吃齋,沒錢的人也可以來喝可樂;沒有靠關係,也不需要講人情,所以是無遮。這是說常自在王在那個時候,廣開法筵,設無遮大會。 也可以說摩拏羅尊者接婆修盤頭尊者的法之後,就大興教化,好像廣開法筵,設無遮大會一樣的。 所以這句有以上兩種意思,不知道我說的對不對?你們若認為對,就把它記一記;若認為不對,就把它忘了!沒關係。
──宣公上人‧一九八一年九月五日講解 註1:二十一祖付二十二祖之傳法偈‧見《景德傳燈錄》與《指月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