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故道白雲(佛陀傳記) 一行禪師著

故道白雲(佛陀傳記) 一行禪師著

生死輪轉

[日期:2010-12-19] 來源:轉載  作者:一行禪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一天,在善來山的鞞沙伽羅園林坐著時,佛陀對眾比丘說:「比丘們,我想給你們講說真正偉大人的八種覺證。阿耨陀尊者也曾經講說過這些覺證的內容。它們是大智者體證的真理,有助於一般人對治顛倒昏沉,以使他們能轉迷為悟。」
  
  第一所覺證的,就是一切世法的無常與無自性。觀照世法無常和無自我的之性,你們使問解除苦惱,達致開悟、平和與喜悅。
  
  第二所覺證的,就是越多的慾念會產生越多的苦惱。世間的一切罪苦,都是來自貪慾。
  
  第三所覺證的,就是少欲簡樸的生活,才會導致平和、喜悅與安寧。在簡單的生活中,才會有時間集中於大道的修行和幫助別人。
  
  第四所覺證的,就是只有努力精進,才可達致覺悟。怠惰與沉迷欲樂之中,都是修行的大障礙。
  
  第五所覺證的,就是無明乃了無止境的生死輪轉之起因。你們要謹記時刻多聞多學,以增長你們對一切事物的真正瞭解和發揮你們的辯才。
  
  第六所覺證的,就是貧窮會導致憤恨,因而引起循環性的惡念邪行。在廣行佈施的時候,行大道者應以平等以對待所有的人,不論是朋友、敵人、過去曾犯錯或目前造成傷害的人。
  
  第七所覺證的,就是雖然我們有住世的任務去教導和幫助他人,但也絕不可以為世務所纏。出家的修行人,只得三衣一缽他們是應該過簡樸的生活,以慈悲視眾生。
  
  第八所覺證的,就是我們不只是為自己開悟而修行,而是要全然貢獻自己於帶導他人入覺悟之門。
  
  「比丘們,這就是真正偉大才之八種覺證。所有真正偉大的人,都因為這些覺證而達致徹悟。無論在那裡,他們都會以這些體證為作育他人,開擴別人的視線,以使人人都找尋到導致解脫覺悟之道。」
  
  當佛陀回到王捨城的竹林精舍,他獲悉薄伽梨比丘病重的消息,並知道他很想見佛陀最後一面。薄伽梨比丘的侍從前來謁見佛陀。他向佛陀三鞠躬後,說道:「世尊,我的師傅病重。他現在寄住在一位造陶瓷的在家弟子家中。他囑我前來代他向你頂禮。」
  
  佛陀對阿難陀說:「我們立即前去探視薄伽梨比丘。」
  
  薄伽利比丘見到佛陀步進他的房間時,竭力嘗試座起來。
  
  「不用了,薄伽梨。」佛陀說道:「不要坐起來。阿難陀和我會坐在床邊這兩張椅子上。」
  
  與阿難陀坐下後,佛陀說:「薄伽梨,我希望你會恢復體力,痛苦減少。」
  
  「世尊,我的體力正迅速減弱,而因為疼痛加劇,我實在感到很辛苦。」
  
  「那麼,我希望你沒有擔憂悔疚的苦惱。」
  
  「世尊,我是有擔憂悔疚的苦惱的。」
  
  「我希望你的悔疚不是因為曾犯戒律所致。」
  
  「不是,世尊,我一向都嚴持戒委,心中無疚。」
  
  「那你擔憂和後悔的是什麼?」
  
  「我悔疚的,是我久病以來,未能親往控視世尊。」
  
  佛陀用微帶責備的語氣說道:「薄伽梨,不要擔心這些。你的一生沒有內疚,這就已經是我們師徒間最難難可貴的了。你以為要見到我的面容才是見佛嗎?這外在的身體是不重要的。最重要是我所教之道。你見到佛所教的,就是見到佛。如果你單是見到我這個身體而不見我所教的,那便完全沒有價值了。」
  
  靜默發一會,佛陀問道:「薄伽梨,你明白我和你的身體,都是同樣的無常不實嗎?」
  
  「世尊,我能很清楚的體會到這點。身體不斷在生、死、和變化。我也明白到感受也是無常虛幻,不斷的在生、死、和變化。思想、行念和意識也都依循生死的規律。它們全部都是不永恆的。今天你來訪之前,我曾觀想五蘊無常之性。我見到生命的五條川流,色相、感受、思想、行念和意識,全都沒有獨立的自性。」
  
  「好極了,薄伽簟!我對你很有信心。五蘊內的一切,都不存自性。張開眼睛看清楚。那裡沒有薄伽梨?什麼不是薄伽梨?生命的美妙,到處皆是。薄伽梨,生與死都再不能碰觸你。對你四大原素假合的身體,置之一笑。對你體內起伏的疼痛,也只城建置之一笑。」
  
  薄伽梨微笑,眼裡閃著淚光。佛陀站起來離開。佛陀和阿難陀離開之後,薄伽利請他的朋友把他連床的扛到仙人山上去。他說:「像我這樣的人,怎能在房間裡死去?我要在遼闊天空之下的山邊辭世。」
  
  他的朋友天是抬了他上仙人山。那夜,佛陀禪坐至深夜。剛天亮,他便告訴幾個經過他房子的比丘,說:「前去探訪薄伽梨比丘,叫他不要害怕。他將會很安祥無悔的入滅。告訴他要安心。我對他很有信心。」
  
  當比丘們找到在仙人的薄伽梨比丘時,他們把佛陀的訊息傳遞了給他。這時,薄伽梨說:「朋友,請你們把我從床上移到地上去。我怎可以在高床上接聽佛陀之語?」
  
  他們照他所要求去做,再重覆一遍佛陀所說的。薄伽梨合掌說道:「兄弟們,回到精舍時,請你們代我向佛陀作三鞠躬,並告訴他薄伽梨比丘已不久人世,又受著嚴重的疼痛。告訴他薄伽梨清楚見到見到五蘊的無常和無自性。薄伽梨已不再受五蘊所縛。臨終時,薄伽梨已釋放了所有的恐懼和憂惱了。」
  
  比丘們說:「師兄,放心吧。我們回去時,會替你向佛陀三鞠躬和轉告你的遺言。」
  
  比丘們剛離開,薄伽梨比丘便入滅了。
  
  那天下午,佛陀與數名比丘爬上仙人山上。藍天沒有點滴的雲。只見一絲的輕煙從山下的一間房子裡緩慢地圈綣上升,在空氣中飄拂了一會,便散失了無痕跡。望著廣闊圓渾的天際,佛陀說道:「薄伽梨已得到解脫了。再沒有妄想心魔可以擾亂他了。」
  
  佛陀繼續他的行程,前往那爛陀和毗捨離。一天,在大樹林的大林精舍捨裡,佛陀對比丘們說:「作為眾生之一,人類多少都必定要受苦。不過,那引起虔於學習和修行正法的人,是會比其他人受少了很多的苦。這是因為他們具有瞭解的慧力,他們修行的果實。」
  
  當日非常悶熱。佛陀和比丘都坐在美麗的娑羅樹蔭下。他用手撿起一小撮泥土,提在他的姆指和食指之間,問道:「比丘們,如果我們將這泥土與伽耶山相比,那一樣較大?」
  
  「當然是伽耶大得多了,世尊。」
  
  「正是如此啊,比丘們。那些因修習正法而生慧的人,他們所受的苦比起那些沉淪於無明的人所受的,實在少得太多了。無明把痛苦擴大了億倍。」
  
  「比丘們,又譬如一個被箭射中的人。他會感到疼痛。但如果他被第二支箭在同一位置上,他的疼痛將會是雙倍的嚴重。又如果他被第三支箭身中同一位置,他要受的疼痛就更加嚴重得超出千倍了。比丘們,無明就是第二和第三支箭。它會加強痛楚。」
  
  「由於能深切瞭解,一個行者便可以替自己和他人防止痛苦加深。當不安的肉體或精神感受生起時,智者並不會擔憂、埋怨、飲泣、拳胸、扯發、折磨自己的身心或暈倒。他會平靜的觀察他的感受,而很清楚知道這只是一種感受而已。他知道他並不是那感受本身,而且更不是受制於這種感受。這樣,痛苦便不能纏縛他。當他有痛苦的感覺時,他知道那痛苦感覺的存在。但他沒有失去他的平和鎮定,沒有擔憂,沒有畏懼,更沒有怨言。因此,他的痛苦便只是肉體上的,而不能擴散和扼殺他的整體。」
  
  「比丘們,你們要精進修行甚深的察覺,以能得到慧果的產生,因而脫離痛苦的藩蘺。那時,生、老、病、死、便再不會對你們做成任何擾惱。」
  
  「一個比丘要去世的時候,他應該投入於觀照身體、感受、心和心生的物象之中。他的每一靜太和行動,都應該盡在專念之中。就是他的感受,也應該投於專念。那比丘應該觀照身體感受的無常性和互依性,以使他不會再被身體和任何好與壞的感受所縛束。」
  
  「如果他需要氣力來抵受痛苦,他應該這麼觀想:『這是一種需要我全部氣力來抵受痛苦。這痛苦並不就是我。我不是這痛苦。我沒有被這痛苦控制。我此刻的身體和感受,就像一盞油盡心桔的燈,快將熄滅。燈的光,只是因緣而現、因緣而滅。我不被緣所困。』如果一個僧人這樣修觀,平和解脫便會現前。」
  
  初雨的來臨,將炎夏的熱氣頓消。佛陀回到祗園精舍結夏安居。他再次對比丘和比丘尼講說緣起之法。一個比丘起來問道:「世尊,你說意識是形相的基本。那麼,是否所有世法都是由意識而生呢?」
  
  佛陀答道:「對。色相只是意識的客體對象。主體與客體是意識的一體兩面。沒有客體,就不可能有意識。意識與意識的客體,是互依而存的。就因為意識的主客兩體不可分割的關係,它們便可說是因心想而生的了。」
  
  「世尊,如果色相是由意識所生,那麼意識不也就是宇宙的來源?有沒有可能知道意識或心識是從何而來的?它起自何時?我們可否說心是有開始的?」
  
  「比丘們,始與終都只是心智構造的概念。其實,並沒有真正的始或終。只有當我們被困於無明之中的時候,才會產生始與終的念頭。人就是因為被困於無明。才會墮落生死輪轉之中。」
  
  「如果生死輪轉無始無終,我們又如何跳出生死呢?」
  
  「生和死也都只是無明所生的意念。超越了生與死和始與終的念頭,便是超越了這個了無止境的輪轉。比丘們,我今天就是要說這麼多了。謹記修習深觀萬象。我們日後再談這個問題。」
【書籍目錄】
第1頁:為步行而行 第2頁:牧牛
第3頁:滿臂姑屍草 第4頁:受傷的天鵝
第5頁:一碗乳汁 第6頁:蕃櫻桃樹下
第7頁:白象之獎 第8頁:寶石的項鏈
第9頁:慈悲之路 第10頁:未出生的孩子
第11頁:月下之笛 第12頁:金蹄
第13頁:開始修行 第14頁:渡過恆河
第15頁:森林苦行者 第16頁:耶輸陀羅有睡著嗎?
第17頁:畢波羅樹葉 第18頁:晨星出來了
第19頁:對橘子的專注 第20頁:一隻鹿
第21頁:蓮花池 第22頁:轉法輪
第23頁:法蜜 第24頁:歸依
第25頁:音樂的妙境 第26頁:水也會上升的
第27頁:世法燃燒 第28頁:棕樹林
第29頁:緣起 第30頁:竹林
第31頁:我會在春天回去 第32頁:手指非月
第33頁:不會褪滅亡美 第34頁:重聚
第35頁:清晨的陽光 第36頁:蓮願
第37頁:新的信念 第38頁:啊,喜樂!
第39頁:等待明天 第40頁:黃金鋪地
第41頁:有誰見過我的母親? 第42頁:愛就是瞭解
第43頁:每個人的眼淚都是鹹的 第44頁:元素會重新組合
第45頁:開啟大門 第46頁:一把申恕波樹葉
第47頁:依照正法 第48頁:以禾蓋土
第49頁:大地的教化 第50頁:一把麥糠
第51頁:慧藏 第52頁:功德田
第53頁:投入此刻 第54頁:住於專念
第55頁:晨星出現 第56頁:覺觀呼吸
第57頁:木筏非岸 第58頁:一把珍貴的泥土
第59頁:論說之綱 第60頁:鹿子母夫人的哀傷
第61頁:獅子吼 第62頁:舍利弗之吼
第63頁:一直到海裡 第64頁:生死輪轉
第65頁:非滿非空 第66頁:四座山
第67頁:海洋詩人 第68頁:三妙門
第69頁:佛陀會到那裡去? 第70頁:鵪鶉與白鷹
第71頁:調弦的藝術 第72頁:默默的反抗
第73頁:隱藏的飯團 第74頁:象後的叫聲
第75頁:快樂的熱淚 第76頁:修行的果實
第77頁:眼裡的星斗 第78頁:二千僧袍
第79頁:檀香樹茹 第80頁:你們要精進!
第81頁:故道白雲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2)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2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4-6-14 14:57:19
感恩有緣閱讀此書.感恩所有成就此書的因緣!
回复 支持 (10) 反对 (55)
第 1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3-3-28 12:43:13
你好, 我很欣賞你們這個平台所流動的書籍,從中我獲益良多,感恩。
我發現了一個問題, 當我使用Safari內置的Reader 功能閱讀一行禪師的《故道白雲》時,它只能顯示到第39頁,並餘的頁數均未能顯示。

Safari 的Reader 功能能讓我更方便的閱讀你們平台的書藉,所以希望你作出相關修正。

最後,若你們能提供顯示全書或PDF檔便更好方便讀者們作離線閱讀。 感恩。
回复 支持 (18) 反对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