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佛陀在一個貧窮的村莊裡乞食時,遇到一些小童在污呢路上嬉戲。他們正在用泥沙堆砌著一個城鎮,內裡有城牆、創庫、住宅、甚至河流。他們看見佛陀和比丘行近時,一個小童對其他的說:「佛陀和比丘路過我們的城鎮,我們不是應該給他們供養嗎?」
其他的小童都覺得這個主意很她,但卻說:「但我們只是小童,有什麼可以供養佛陀?」
提出供養的孩子答道:「聽著吧,朋友,我們的泥沙倉庫裡不是存著很多米糧嗎?我們可以拿一些來供養佛陀。」
其他的孩子都高興得拍手叫好。他們從泥沙倉裡掘起了一把泥土,充當他們的米糧,把它放在一塊樹葉上。想出這個主意的孩子跪在地上。小童說:「我們城鎮裡的人,現在敬上倉庫的米食,希望你會接納。」
佛陀微笑。他在小童的頭上輕輕拍拍,說道:「小孩子,謝謝你們給我們供養這珍貴的米。你們真有心思。」
佛陀轉過來對阿難陀說:「阿難陀,請你收下這些供養。回到精舍明,用一點水與它拌勻,抹在我房子的泥磚上。」
阿難陀接過了那把泥土。小童請佛陀坐在一棵榕樹下的大石上。阿難陀與眾比丘也圍聚在一起。
佛陀給小童說了一個故事:
「多世以前,有一個太子名叫衛屍朋他羅。他是一個慈心慷慨的人。他常把自己的財物與貧窮和有需要的人分享。他的妻子嘛達利也是同樣的心量。她知道丈夫很歡喜幫助別人,因此她對丈夫送那麼多的財物給別人,從來都沒有怨言。他們有一個名叫闍鄰的兒子,和一個名叫訖利屍納吉納的女兒。」
「在一次饑荒中,衛屍朋他羅太子取得他父王的同意,從倉庫裡分派布米糧餉饑民。人民的情況非常惡劣,以至倉庫的儲存幾乎派得一空。這卻引起了一些大臣的微言。他們意圖阻止太子繼續這樣做。首先,他們提醒大王,如果太子繼續這樣,國家將會受害。他們透露太子曾送出了一頭宮中的寶象,使用權大王也為之愕然。最後,他們成功說服大王把他唯一的兒子送到闍夜哇羅的邊遠山區,讓他一嘗艱苦簡樸的生活。衛屍朋他羅、嘛達利、和他們的兩個子女,便這樣被放逐了。」
「在往山區的旅途上,他們遇到一個乞丐。太子把自己身上的外衣脫下,送了給他。再遇上別的窮苦人時,嘛達利又把自己的衣服施贈他們。不久之後,闍鄰和訖利屍納吉納也將身上的衣服佈施了。一路上,他們一家人都把全部珠寶財物給了有需要的人。未到達山區,他們已什麼都沒有了。最後,太子更將他們乘坐的一車兩馬都施予他人。太子抱著闍鄰,嘛達利也把訖利屍納吉納抱起來。就這樣,他們毫無怨悔的步行,直至抵達闍夜吐羅。他們一邊走,一邊哼著歌謠,不覺得有一點的煩惱。他們心裡消遙自在。」
這段路程很長。到達山上時,衛屍朋他羅和嘛達利的雙腳都紅腫流血。幸好他們在坡上找到一間棄置了的房子。這是從前一個修行者居住過的。他們打掃一番後,便搜集了大堆的枝葉作床。森林裡有足夠的水果野蔬供他們食用。兩個孩子很快便學會搜集食物、用泉水洗衣、播種和園作。太子和妻子一起教孩子們認字寫字,把大塊的樹葉權充紙張,有刺的樹枝作筆。
「雖然他們生活艱苦,但他們都很滿足地過了三年平靜的生活。一天,衛屍朋他羅和嘛達利在外打摘野果回來,發覺一對兒女被人擄走。他們在附近的村落四處尋找,也沒有他倆的下落。」
「最後,他們帶著疲備和失望回家,只望孩子們已自行歸來。他們在房子裡見不到孩子,但卻被一個王宮裡派來的官差嚇了一跳。當官差告訴他們闍鄰和訖利屍納吉納都平安無恙,在王宮裡與大王一起時,他們都喜出望外。他們查問事情的原很時,官差告訴他們說:『數日前,一個宮中的夫人在市集見到有人在賣孩子。她認出兩個孩子就是太子的一對兒女。於是,她急忙回家告訴她當參謀的丈夫。他立刻到市集告訴那販商把孩子帶到宮中,更保證他會獲取厚酬。大王也認出破衣污臉的孫兒。他發覺自己實在非常掛念你們。』」
大王問道:『你是在那裡找到這兩個孩子的?你把他們賣多少錢?』
但販商未及回答,那參謀官便先說:『陛下,女的賣一千兩黃金和一千頭牛。男的賣一百兩黃金和一百隻牛。』
當時每人都覺得非常奇怪。大王便問道:『為什麼女的會賣得比男的貴那麼多?』
參謀官答道:『你肯定珍惜女的比男的為多。你從來都不責罵公主們的劣行。就是宮中的婢女,你都待她們很好。你只得一個獨子,而你卻把他放逐到虎豹出沒和只得野果作食的山區。你不是很明顯地重女輕男嗎?』
大王不禁流淚。『請不要再說下去。我明白你的意思。』
大王得悉販商也是從山上的另一個男子買孩子回來。於是,他給了一些銀兩那販商,著他帶領軍警前去輯拿綁匪。擁抱著兩個孫兒,大三細問他們這幾年來在山上的生活狀況。他下令把兒媳接回城都。自始,大王十分珍惜兒子,更協助他致力於救援貧苦大眾的工作。
小童們都很喜歡這個故事。佛陀對他們笑著說:「衛屍朋他羅太子很高興眾人分享他所有的東西。今天,你們與我分享了你們倉庫裡的米糧。你們使我非常高興。你們如果每天給別人一點點的禮物,也可以令他們很高興的。這些禮物未必要是買回來的。把在田禮摘的一朵花送給你們的父母親,已經會令他們非常高興。一句感謝的說話或一點愛心,也是很珍貴的禮物。一個慈祥的目光或表示關懷的舉動,也可以替別人帶來快樂。每天都給你們的家人和朋友一點禮物吧。我和比丘們要走了,但我永遠都會記著你們今天的供養的。」
小童答應他們會相邀多一些朋友一起前往祗園精舍探望佛陀和比丘。他們很想聽佛陀說故事。
下一年的夏季,佛陀回到王捨城說教。之後,他又前往靈鷲山,戌博迦到那裡探訪他,並邀請佛陀到芒果園住幾天。佛它接納邀請之後,便相約阿難陀在那兒會合。這位醫師的芒果園林令人清新涼快。那裡的樹,已是第八年結果了。戌博迦一早便替佛陀打掃好房子,又每天都做些素菜給佛陀供食。他提議佛陀暫停乞食幾天來恢復體力,又用一些山果根葉泡了一服草藥給佛陀調養。
一天,他們一起共坐時,戌博迦說:「世尊,有些人說你讓比丘吃肉。他們揚言喬答摩可以容忍殺牲口來供自己及弟子所食。一些人更指責你要別人給僧團供肉。我知道這不是真的,但我仍希望聽聽你在這方面的意見。」
佛陀回答道:「戌博迦,那些說我准許殺牲口作食的人,不是在說真話。其實我已不只一次談過這個問題。如果一個比丘看到別人為給他供養食而殺動物,那比丘當然要拒絕受供。就是他不是親自目睹而只是聞說,他也應該拒食。再者,就是他對所供之食有此懷疑,也一要拒絕。戌博迦,依照乞食的習慣,除非他知道供者是因為給比丘供食而殺牲口之外,一個比丘是應該接受任何乞到的食物的。知道比丘發願慈悲的人,都會只供養素食給僧人。但有時,他們真的只得有肉的食品。另一些人則因為沒有接觸過佛、法、僧,因而並不知道僧人吃素。在這種情形之下,比丘為免冒犯供者而令供者失了接觸大道的機會,便應該接受他們的供食了。」
「戌博迦,總有一天,人們會明白比丘是不會想殺動物的。那時,便再沒有人會給比丘供肉,而比丘便可以全部素食了。」
戌博迦說:「我是相信素食比較對身體有益的。素食的人覺得比較輕快和沒那麼容易生病。我已持素有十年了。我發覺我的健康很好,而且更培養了我的慈悲心。世尊,我很高興獲得你給我的明確指示。」
戌博迦同時也讚許僧團改變了吃隔夜食物的習慣。那些食物是會變壞因而導致生病的。佛陀很感激戌博迦,並邀請他到精舍再為比丘們講說基本的衛生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