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思
壬午年二月初六
2002年3月20日
名副其實的大德們修行時,從不希求名聲、財富及世間妙欲。恆常以身體力行來斷除世間貪慾,希求來世解脫。
藏傳佛教噶舉派大譯師慈祥(綽迫羅雜瓦(1173-1225),曾到印度、尼泊爾依止克什米爾班智達等大成就者,其間風餐露宿、夜以繼日地精進研學,終得精通顯密教言。回藏地後,廣建寺院、弘揚佛法,使佛法之精妙甘露得以沐浴四方。他說:「不知身壽似水泡,不念死主已迫近,縱然修善極眾多,仍為此生之武器。不曉名利乃幻化,未棄貢高利牽縛,縱然被奉為聖者,仍為八法之僕役。今生殘體未放棄,縱然勵力勤修善,終將赤手奔來世,前途渺茫真可憐!不懂輪迴之過患,欲妙享樂不知厭,誇誇其談空口言,亦為狡詐偽君子。」
他的大弟子《布頓佛教史》作者布頓仁波切在《自我教言》中也說:「為了即生親怨之利益,貪瞋積財攝受諸眷屬,死時眷屬受用不跟隨,業果苦痛唯有己承受。梵天帝釋轉輪之王等,所獲輪迴樂果不穩固,死時未必不會墮惡趣,當於輪迴生厭仁親哲!」(布頓名)
讀到這些言教,聯想到自己一生中雖然表面行善,但仔細觀察,歸根結底往往是為了自己今生的利益。為眾生、為來世的成分究竟有多少,沒有很大把握。前輩大德們的高尚心行真令人羨慕。
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從現在做起,也許還不是很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