淚水
壬午年八月初七
2002年9月13日
對於哭泣,有的人歌詠,有的人貶斥。城崩杞婦之哭,竹染湘妃之淚,為女人哭中之上品;屈大夫之《離騷》,杜工部之《草堂詩集》,為寄哭於詩之佳作;李後主以詞哭,八大山人以畫哭;《西廂》為王實甫之哭泣,《紅樓》為曹雪芹之哭泣。然而,自遠古以來,被人們所認同的哭泣仍然屈指可數。常言也道:「男兒有淚不輕彈」,受傳統思想的影響,我從小就學會了「淚往肚裡流」。
很久沒有嘗過流淚的滋味了。不管是父親去世,還是遭遇其他磨難。今天我卻破例在課堂上流了淚。
幾天前聽別人講,德巴堪布有一天冒著暴雨乘坐拖拉機回家,心裡十分不是滋味。今天在課堂上講到:「觀解脫道商主上師恩,深心生起敬信淚漣漣」時,聯想到這一情節,滿懷激情地向大家講起,一下子抑制不住內心的酸痛,淚水潸然而下。這絕非是矯情,是德巴堪布引領我從佛法上的蒙童,成長為一名僧人。他對我的恩德,是任何世間感情都無法比擬的。過去與他在一起的日日夜夜,將永遠鐫刻在我的記憶深處。也只有像這樣的師徒感情,才會讓我流淚。
恰好今天我接到電話,德巴堪布將要去漢地治療,我雖然沒有太大的號召力,但也想為德巴堪布與漢地居士結緣盡微薄之力。我趕緊寫了一封介紹信:
「有緣信士惠鑒:
德巴堪布是一位德高望重、深受愛戴、非常了不起的善知識。我本人最早出家時,也曾在他老人家坐下恭聽過《大圓滿前行》等法要,從而對佛法生起了堅定不移的定解,實在是受益匪淺。堪布對我可謂恩德深厚。
此次堪布去漢地治療,機會難逢,希望有信之士不要坐失良機,應當在其前聆聽傳承,祈求加持,如此則利益無窮。
堪布如今已至七旬,年邁體弱,法身欠佳,望多方予以幫助。
願一切吉祥!
二ΟΟ二年九月十五日
索達吉」
我真誠地希望這封信,能成為德巴堪布與漢地眾生之間的紐帶。讓堪布的智慧甘露,也能像當初滋潤我們一樣,去澆灌他們乾裂的心田,使那些撒播已久的種子,能早日生根、發芽、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