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派可分,心不可分
其實,宗派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所有的有無,都在人心。無論是哪種宗派,不都是佛家嗎?宗派本身沒有矛盾,矛盾在人心。
這幾年,總會有人問我,藏傳佛教和漢傳佛教有什麼區別?
佛法有大乘小乘之分,中國佛教有藏傳、漢傳之分,而無論是藏傳還是漢傳,其中又都有很多分支,成為宗派。我也曾想過,為什麼分這麼多宗派呢?有沒有哪個宗派的修持更好、更容易成佛呢?
我想,這是每一個願意皈依佛門的人的普遍想法,大多數人更願意選擇捷徑,或者避免苦行吧。
但既然選擇修行,又怎麼會怕苦呢?其中重要的原因是修持之心不堅定,信仰心不真誠。世俗之人在城市生活久了,總有些急功近利的想法,總是要求結果的好,而不去想過程的苦,或者,既要求一個好的結果,又要求一個輕鬆、自在的過程。這種意識本身便不利於修行。
「修行」二字,在「修」也在「行」,是修正自己的行,也是在行中修正自己的心。其實修行,不只是字面上理解的修正行為,比如飲酒、殺生等等,更主要的,是修心,心選擇的路,不也是行嗎?而且,心路不正,所作所為也必定不正,有惡念才會導致惡行。
所以我經常告誡我的弟子,端正自己的行為不是最主要的,先要修心。不要只想著修持之後能得到什麼,也不要覺得別門別派的修持方法有多好,沒有堅定的向佛的心,什麼修持方法都不能通往極樂淨土。
佛教分成了那麼多的宗派,並不是哪一派好與不好,哪一派離佛遠還是近,只是方法不同,心路則是同一的,終歸是往一個方向走的,如同百川終歸大海。很多俗家人很不理解,有的河九轉輪迴,歷經坎坷,但也有的河奔騰雄壯,直入大海,兩者確實不同。其實,這是機緣不同。就如佛家修持,前世有了什麼因,現世就有什麼果,如一味地追求不適合自己的、甚至是捷徑的求佛之道,就是貪念。本已有貪念的人,讓他用什麼宗派的方法修持,都不會求得正果的。
在藏傳佛教的寺院中,上師會根據修持者的稟賦、刻苦程度,給他選擇一條合適的修持方式,比如,愛好藝術的人,可以讓他研究書法、繪畫或者建築,讓他為寺院做一些藝術方面的工作,為上師、喇嘛的修持服務,或為求佛的眾生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這本身也是功德。
其實,宗派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所有的有無,都在人心。這甚至在佛門弟子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在交流中我也曾聽一些其他宗派的僧侶說,他們如何如何好,這也是貪。無論哪種宗派,不都是佛家嗎?宗派本身沒有矛盾,矛盾在人心。
我也曾簡單地瞭解過世界上其他的宗教,比如基督教,他們也要求眾生平等,也要求與人為善,從根本上看,我們都是普度眾生的,只不過是有一些要求不同,有一些方法不同。那麼,我們又為什麼非要論個高低,非要爭論誰好誰不好呢?
以前別人問我藏傳佛教和漢傳佛教的區別時,我會一一給他們講清楚,如何如何不同等等,但現在,我大多跟他們講,沒有不同。我覺得,對一些不願意皈依佛門或者只是以好奇的心看待佛門的人,這樣的解釋基本就可以了。但是,對一些掌握了一定的佛學知識,或者已經在家修持的人,我都會認真地告訴他們其中的差別,並願意與他們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