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盛噶仁波切心得 盛噶仁波切著

盛噶仁波切心得 盛噶仁波切著

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日期:2010-08-09]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盛噶仁波切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人到了一定歲數,才顯得睿智,才顯得成熟。這話有一定的道理。在紛繁複雜的社會生活中,老年人通過自己的經驗和教訓,對社會事務的處理方法更老到,這個老到,不是油滑,而是穩健。
 
  應該說,老年人在我們的社會裡是年輕人的一筆精神財富。俗話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在一定的角度上看,這話是很有道理的。不管是什麼動機,老年人願意將他們對人生的感悟傳授給我們,並希望我們能夠少走彎路,少遇到挫折。
 
  正所謂老年人「過的橋比年輕人走的路都長」,在他們的一生中,遇到過的矛盾、困苦要比年輕人目前所遇到的多得多,同時,他們對這些困難的理解也比我們全面、深刻得多。這不就是一種財富嗎?
 
  很多人說人到了一定歲數,才顯得睿智,才顯得成熟。這話有一定的道理。在紛繁複雜的社會生活中,他們通過自己的經驗和教訓,對社會事務的處理方法更老到,這個老到,不是油滑,而是穩健。所以,在行為上,給人的感覺是,老年人卻比年輕人更有智慧。
 
  年輕人的智慧是聰明,是勇氣和信心,而老年人呢,是對前因後果的瞭然於胸,是對處理方式的全盤掌握。
 
  為什麼會到了老年的時候,人會越來越有智慧了呢?不是因為老年的時候人的頭腦從生理上成熟了,如果這樣理解,就是將「智慧」等同於「聰明」或者「創造力」了。我們說的「智慧」,其實質就是佛家所說的「智慧」,這種智慧,能通達宇宙萬物,能觀照人世百態,是一種對人生的觀念和看法。
 
  老年人具備這種「智慧」,有兩個必備的條件,第一,是要在漫長的人生中,對人間的矛盾、困惑、苦難等有深刻的認識,這種深刻,一要不偏激、不激憤,而是理性地看待,二要善於思考,善於總結,不是得過且過,而是要在經歷中發現人世生活的普遍道理和普遍規律。第二個條件,則是老年人已經基本上不參與紛繁的社會生活了,因此,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思考人生的問題,而不受世俗事務的打擾,這個環境讓他們的思考和總結很少有雜念。這個環境,也就類似於佛家講的「禪定」的狀態,雖然有很大的不同,卻也殊途同歸。
 
  這樣講,我們就可以明白,佛家講的「智慧」從哪裡來的?一是從入世中來,從實踐中來,沒有這個基礎,所有的思想都是別人的,都是別人說的或者是別人寫的,要不,就是自己的空想。二是從內心的環境中來,不能邊思考深刻的問題,邊做一些干擾思考的事情,這個時候,我們的思考成果往往會受到所做事情的左右,這一點,我想很多人都感受過。不受世俗事務的左右,在佛家講,就是不受有相的幻象的誘惑。
 
  有一個很著名的政治家,他從小不是我們想像的「好孩子」,他也淘氣,也叛逆,有年輕人那種我行我素的天性。他說過一句名言:「30歲之前,父親的話在我看來是迂腐的,30歲後,才知道父親的話每一句都是真知灼見。」
 
  我們每一個人的人生,都是要經歷困惑甚至磨難的,但是,老年人是提醒過我們的啊,我們不能說沒有先輩的例子作為我們的借鑒啊。
 
  那麼,我們為什麼非要「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而不能在年輕的時候就具備老年人的智慧呢?為什麼非要到了已經沒有時間和精力去做什麼事情的時候,才有成熟、容忍的性格和掌握處理事情的方法呢?
 
  喜歡讀歷史書的人大概都知道,在我們中國歷史上,每一代都不乏這樣的人,在年輕的時候,他們就已經具備了非常高的人格修養和非常適應社會的處世原則,這類人大多都成為時代的佼佼者,也為時代創造了很大的價值。這就是說,不需要靠天才,也不是神秘現象,和我們一樣的普通人,也可以在年輕的時候充滿「智慧」。
 
  這個「智慧」,就要靠修煉。這種修煉,有善於學習、善於總結、對社會事務的敏感等多種因素,這些,都是後天可以養成的。可是,為什麼大多數人不具備這種素質?這就是因為很多的人執著於世俗了。
 
  人年輕的時候,接觸的東西多,領悟得快,好奇心也強,所以,什麼事情都願意嘗試,什麼事情都可以去做,這就難免分了心,也就是說,被很多幻象的東西誘惑、迷惑了。現在也有很多年輕人,昨天還發誓好好學習,今天又要做明星夢,後天沒準兒和別人學著做生意去了。這樣,世俗的事就糾纏住了人的本心,這個本心本應該是純淨、安靜和充滿智慧的,可被這麼一攪,想的都是爭鬥、矛盾、迷惘等等,在佛家講,這就是陷入貪嗔癡三惡趣了。久而久之,這樣的心怎麼能看明白自己?又怎麼能看明白這個世界呢?
 
  每一個人都可以有大智慧,問題是,你用什麼樣的心去看待這個世界。

【書籍目錄】
第1頁:寫在前面 第2頁:信仰有多重要?
第3頁:心態100分 第4頁:佛法非迷信
第5頁:正法與外道 第6頁:宗派可分,心不可分
第7頁:人人皆可成佛 第8頁:佛法如海
第9頁:人成即佛成 第10頁:佛法要在入世中修持
第11頁:讓你的信仰發揮作用 第12頁:有了信仰,就要好好堅持
第13頁:嗔心如水月 第14頁:癡心如鏡花
第15頁:長大了,便有長大的好 第16頁:人生苦難老方知
第17頁: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第18頁:愛情的力量
第19頁:友誼永在 第20頁:在童年,你耕種了什麼?
第21頁:如是因,如是果 第22頁:冷水泡茶慢慢濃 -- 第一部份
第23頁:冷水泡茶慢慢濃 -- 第二部份 第24頁:冷水泡茶慢慢濃 -- 第三部份
第25頁:冷水泡茶慢慢濃 -- 第四部份 第26頁:冷水泡茶慢慢濃 -- 第五部份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