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盛噶仁波切心得 盛噶仁波切著

盛噶仁波切心得 盛噶仁波切著

癡心如鏡花

[日期:2010-08-09]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盛噶仁波切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癡心如鏡花

  癡迷帶給人們的除了痛苦還是痛苦,除了汗水便是淚水。可人們卻總是捨不得,只在紅塵俗世中癡情於自己的妄想。癡迷於俗世,結果總是一場空。癡心如鏡花,轉頭不復得!
 
  人皆有癡心,也正因此,貪嗔癡被謂為「三毒」。
 
  世間的癡人最多,尤其是那為愛癡狂的人更是數不勝數。孟姜女為夫哭倒長城,梁山伯與祝英台雙雙化蝶,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最具代表性的還得算是那流傳至今的「石頭記」,寶玉和黛玉的愛情悲劇震撼和感動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就連蒲松齡筆下的狐仙鬼怪,也不乏那癡情癡心種,白蛇傳中的白娘子和許仙,還有一年才能相會一次的牛郎和織女,更成了人間真心癡情的代表。
 
  世人皆癡,看了癡心人做的癡心事,卻難得有情人終成眷屬,便免不了一掬熱淚,感慨不已。輪到自己,茫茫人海中,為尋到那真正的心靈契合的人,又有多少人在不斷尋找,不斷失望,又不斷尋找……
 
  豈不知,癡心猶如鏡花,抓不到摸不著,一觸即破,不復可得!
 
  佛說,人因癡心,不明真理,不尚正義,不知因果,僅憑情緒衝動,胡作非為,導人於迷信,陷人於邪見,人間苦惱,隨之而增。若能學佛,以智慧心對治內心愚癡,不信邪教,止息邪行,進而洗刷內在無明煩惱的積垢,使內心清淨,不顛倒是非,不嫉賢妒能,不傲慢無禮,輕視他人,抬高自己;反而能夠時刻關懷別人,關懷社會,以智慧劍,斷我法二執,放下個人的利害得失,進而捨己為人,如是積福積德,自然使自己的運程,脫離苦因苦果,長養善根,運行於永生不滅,純樂無苦,純淨無染的真理境界……
 
  愛,究竟是什麼?愛她秀美的容貌?愛他滿腹的才華?愛天真的笑容?還是他毫無心機的坦誠?可是,一切終究會變,變了的他(她)你還愛不愛了?如果你曾經那麼癡迷的愛人都會在某一天被你所背棄,那麼還有什麼是你真正所愛的?說白了,你癡情的,你愛的只不過是你自己,以及讓你感覺愉悅的東西而已。
 
  有首偈子說:  
 
  世人意馬離慧房 只用心猿守情長
 
  更有萬般飢渴飲 何時得以歸西鄉
 
  常言恩愛意漸濃 旋踵即落惆悵中
 
  都把愛比天地久 我視驟雨紙蝴蝶
 
  今人若能明此理 何勞別處立功課
 
  我佛言身如露電 一失萬劫難復還
 
  我意勸諸同人知 情愛只是古董貨
 
  粉碎虛空為了當 從此極樂可相賀 
 
  雖然並不知道這偈子出自哪兒,連它的作者也不知所終,但我想,這偈子中寓於情愛之中的癡迷到底是什麼,看完之後便知道了,大概就是那「驟雨紙蝴蝶」以及 「粉碎虛空」吧!世人執著於虛無飄渺的愛情,卻不知那癡迷的盡頭全是淚水和傷痛。追求了一生,卻怎麼也看不透情愛的虛妄,不知那癡情就如鏡中花,一轉頭便不復可得!
 
  愛情如此,世心如是。癡迷帶給人們的除了痛苦還是痛苦,除了汗水便是淚水。可人們卻總是捨不得,只在紅塵俗世中癡情於自己的妄想,不明白無論你得到名也好利也好,最終仍會是「赤條條來去無牽掛」地離開這紅塵。癡迷於俗世,結果總是一場空。癡心如鏡花,轉頭不復得!
 
  《紅樓夢》裡的《好了歌》道: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塚一堆草沒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
 
  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嬌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
 
  癡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 

   可見,癡於情、癡於事,終於會在種種的痛苦或短暫的歡娛之後走向虛無,想起來不免可歎,人活一世,歷盡千辛萬苦,以為自己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其實卻是一場空。不如化解癡心,悟得癡心鏡花的因果,明瞭此生輪迴的因緣,為得悟菩提積蘊正見。
 
  雖人皆會癡,若以此悟道,也不枉癡情一次,此生輪迴!
 
  鏡花水月本是空
 
  人生在世,要經過多少苦難,我們才能相信平安就是福?要經過多少折磨,我們才能體會寧靜就是祿?要經過多少生滅,我們才能證悟涅就是壽?千江有水千江月,鏡花水月本是空。
 
  鏡中花與水中月,本來就是不可得、不可摸的,因為它們只是影子,是鏡中與水中倒映的影像,也是鏡中與水中並不實際存在的東西。
 
  佛家以五蘊(色、受、想、行、識)、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塵(色、聲、香、味、觸、法)、四大(地、水、火、風)及八識(即佛門唯識學中所講的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賴耶八個識)來概括人類生命中的活動、功能、現象和本質等的全部內容。我們的一切身心狀況、形態、生命活動、生活歷程、生存環境與時空,乃至包括行善作惡、聽聞佛法、修證佛法等等,均離不開五蘊、六根、六塵、四大和八識之「屬性規則」。佛家還把衰、毀、譏、苦、稱、譽、利、樂統稱為八風。對於人們來說,最難克服的不是衰、毀、譏、苦,而是稱、譽、利、樂。然而從這些再向裡看,則會看到佛門常講的「四大皆空」,「空」 實際是泛指一切事物的本質為「空性」,是說沒有一種事物能孤立產生、存在和恆常不變,一切都是真如實相的「起用」和「顯露」,因此佛門把事物在實際上非恆常、非孤立、非實有的本然性質叫做「空性」。而若要做到四大皆空,便要做到「無我」。在佛法中,「我」是萬法之中的「法」,萬法都是大空性,「我」是真如依緣起的「產物」,其形態方式自有升滅,絕沒有一個恆常不變的、獨立之本體的「我」可以執取和貪著。「無我」並非是否定「我」的生命現象、功能和活動,而是由菩提心和慈悲心引發的「無我」的觀照,是從心生出的反觀自照。
 
  若能因此明白了「無我」與「空」,那麼,自然也就明白了鏡花水月其實也是一種「空」了。所謂千江水自有千江月,月只一個,卻化身無數投影江水之中,誰又能說是月亮本身掉在了千江水中?中國古有猴子撈月的傳說,以為是月亮掉到了水裡,撈來撈去卻是一場空,這才知道那真正的月還在天上,水中的月不過是影罷了。何又為影?雖然表現出了物體的形象,實際卻是假的物體,是空的。
 
  紅塵俗世,慾海浮沉,而世間萬物變化無常,滄海桑田,緣起緣滅,一切皆是空。而一切貪嗔癡心,不過如鏡花水月,看著如霧裡看花,卻是一抓即破,終不復得。佛說,明得真性在,方識身外身。看破那鏡花水月,看出的應只有空。執著貪嗔癡,佛道不可為——不執著於貪心,不執著於嗔心,不執著於癡心,不執著於語言,不執著於空像,實相無相無不相,真幻兩不立,不執空不執有,性相一如。
 
  人生在世,要經過多少苦難,我們才能相信平安就是福?要經過多少折磨,我們才能體會寧靜就是祿?要經過多少生滅,我們才能證悟涅就是壽?
 
  千江有水千江月,鏡花水月本是空。了了世間萬物,才知萬物皆空。

【書籍目錄】
第1頁:寫在前面 第2頁:信仰有多重要?
第3頁:心態100分 第4頁:佛法非迷信
第5頁:正法與外道 第6頁:宗派可分,心不可分
第7頁:人人皆可成佛 第8頁:佛法如海
第9頁:人成即佛成 第10頁:佛法要在入世中修持
第11頁:讓你的信仰發揮作用 第12頁:有了信仰,就要好好堅持
第13頁:嗔心如水月 第14頁:癡心如鏡花
第15頁:長大了,便有長大的好 第16頁:人生苦難老方知
第17頁: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第18頁:愛情的力量
第19頁:友誼永在 第20頁:在童年,你耕種了什麼?
第21頁:如是因,如是果 第22頁:冷水泡茶慢慢濃 -- 第一部份
第23頁:冷水泡茶慢慢濃 -- 第二部份 第24頁:冷水泡茶慢慢濃 -- 第三部份
第25頁:冷水泡茶慢慢濃 -- 第四部份 第26頁:冷水泡茶慢慢濃 -- 第五部份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