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爭議,我相信,凡是做實事的人最終總能理解我。在走過了官府供給、農禪並重之後,現在的少林寺應該走上一種自給自足的生存方式。
2009年,是社會對我關注度很高的一年。但那年真正使我感到棘手的是少林寺「被上市」的事件。
這些年,少林寺採用了不同的方式弘揚少林文化,使少林寺擺脫了生存艱難的困境。只有解決了溫飽問題,僧人才能安心修行,禪宗祖庭的影響力也日
漸擴大。地方上要利用少林寺加快發展,少林寺本身也應為地方的發展做出貢獻,這是互惠互利的事情,也是普度眾生的好事情,少林寺是非常樂意為造福當地出力
的。但我一直堅持,發展少林文化的關鍵點是不能變的,即信仰不變,禪宗祖庭的傳統不變;我們希望各個方面能在尊重宗教信仰,有利於寺廟發展的前提下,贏得
少林寺與登封的共同繁榮。當然各個方面都要用心,用智慧去解決少林文化和地方發展之間的矛盾和出現的困難。
在少林寺的發展方向上,遇到原則的問題,少林寺是不會讓步的。比如,少林寺上市這個事情。縱觀世界各地的宗教場所,信眾出入是從來不收門票
的,也沒有拿宗教場所進行上市的。這方面,少林寺是絕對保守的,因為這是原則問題。現今少林寺的門票收入有部分屬於少林寺支配,這是僧團的生活費和口糧
錢,即便這樣,我還是一直主張並多次建議政府取消門票,為什麼會這麼做?國家政策規定宗教信仰自由,設置門票等於阻擋了信眾,這是違反政策的,從長遠來
看,這對少林寺的發展也是不利的。為了確保少林寺佛教聖地、禪宗祖庭的純潔性,涉及少林寺原則的事情我們是不會讓步的。
當時,我表面不得不平靜,但內心確實非常焦慮:少林寺上市的可怕程度,比1928年火燒少林寺還要厲害!火燒掉了少林寺,遇到了改革開放的好
政策,可以再把少林寺建起來;少林寺一旦上市,品牌沒有了,就等同於主權就沒有了,這難道不比火燒少林寺還可怕嗎?一旦上市了之後,失去了少林寺的知識產
權,少林寺發展佛教事業、弘揚佛法的事情就很難堅持下去了。師父把少林寺的當家權交給我,我一再承諾,要對少林寺下一個1500年負責,若上市,等於說就
是在我們這一代毀了整個少林寺了,這真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當時,我們把少林寺上市後的方方面面的負面影響全想到了,做了個全面的剖析,考慮清楚了。原則問題是不會讓步的,但也要力爭做到有理有節,解決問題。這畢竟是社會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麼。
後來沒想到媒體又來湊熱鬧。我們為了說明真相,開了一個記者會。事後,一些記者用「少林寺上市風波」這樣的標題做文章。普通觀眾、普通消費
者、普通讀者,他們往往不看內容,直接看標題,就以為是少林寺自己在搞上市,誤導得很厲害,很多人理解為商業化的少林寺如今竟然走上了上市之路。
有些媒體為了吸引人的眼球,有點不負責任。後來,有記者採訪我的時候,我乾脆說:「少林寺永不上市。」記者們都有點疑惑了,到底是少林寺被上市還是少林寺在上市?如果我不說這句話,就以為是少林寺上市。
現在,省市領導都支持把少林寺從上市的圈子裡給切割出來,沒人敢說把少林寺放進來了,因為這是民意,從中央到地方都是這個態度。
2009年最後一天,登封市政府、少林寺等單位坐到一起,共同就上市這一敏感話題發表聲明。登封市市長表示:少林寺、中岳廟、嵩陽書院等宗
教、文物等資產不納入合資公司經營範圍,並提出「三個確保」和「四個不變」。我作為少林寺方丈也首次使用了「歡迎」來表達自己的態度,並同時堅守「少林寺
不會上市」這一原則。
作為少林寺的方丈、少林文化傳承人的代表,努力讓祖宗家業、中國禪一代代傳遞下去,傳給下一個千年,這是我的歷史使命。在這方面,我自認為是
堅定的保守者,因為我們的傳統,蘊含著創造性地應對現實人生以及社會、自然問題的智慧資源。對我們來說,保守就是創新,創新同時就是保守,一禪一武、一動
一靜、出世入世、保守創新,都是自然而然地出現和選擇的。它們從來不是二元論,而是一回事,沒有分別。
在尋找和創建今天少林寺的生存模式中,我會有所創新,但再怎麼發展,再怎麼超前,也不會離開中興少林的這個目標。
出家人的宗教信仰是不會改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