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坡(勞動),是住在寺院裏的僧眾日常的作務。
趙州禪師有一個掃地的公案。
有一天,趙州在佛堂掃地,有僧走過來,問“禪師,你是得道高僧,怎么還掃地?”
趙州:“塵埃是從外面飛來的。”
那僧:“這裏是清淨聖地,怎么會有塵埃?”
趙州:“瞧,又飛進來了一個。”
1995年,在柏林禪寺期間,每天早餐以後,我有幸負責打掃趙州禪師塔前的塔院。
有一天,淨慧法師走過塔院,見我正在打掃,他勉勵道:“你和趙州結的這個緣很殊勝。認真地掃地,可以保證我們的心不受染著。掃地是精進的法門,需要拿出勇氣來。”
我答道:“我有勇氣。”
淨慧法師笑了,他說:“做任何的事,都要有把一件事做徹底的勇氣。掃地的勇氣,就是要把地面掃得徹底幹淨。”
做任何的事,都要有把一件事做徹底的勇氣。這句話,在我離開柏林禪寺之後,一直對我很受用,一直讓我心存感恩。
欣逢機緣,寫作這些文字,恰是報恩時。
有一天,要集體清洗大殿的地面。大家完成了各自的包幹衛生區域的清掃工作後,陸陸續續向大殿走去。此時,淨慧法師已是挽著袖子,趿著拖鞋,手握橡皮水管,正在大殿裏沖洗地面。
我拎起門邊的拖把就要往裏邁,淨慧法師一把拉住我,說:“裏面都是水,先脫下鞋襪。”我在殿外,脫下鞋子,輕裝進殿,淨慧法師見了笑了,贊許地說:“對!這是這個樣子。幹什么就要像什么。”
淨慧法師的一言一行,平等如常。如前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老居士題寫的楹聯:“本分事接人,洗缽吃菜,指看庭前柏樹子;平常心是道,搬磚蓋瓦,瞻依殿裏法王尊”。
幹什么就要像什么。淨慧法師的這句話,對於我的人生,如燈如燭。
觀音殿落成後,頭一回沖洗時,水磨石地面上的積垢難以擦洗下來。淨慧法師拿著鏟刀,蹲在地上,一點一點刮地上的汙跡。清理一會兒,他又站起來,用拖把擦掉刮下的泥垢。
望著法師時而蹲下時而站起的身影,我忽然想起近代的禪宗大德虛雲老和尚,在長達一個世紀的禪者生涯中,老和尚為建寺安僧、振興禪宗行腳不止。虛雲老和尚世壽 120歲,趙州禪師住世也是一百二十年,人們常說虛老是趙州乘願再來,那么身為虛雲老和尚入室弟子的淨慧法師,今日又到趙州住持這千年的道場,必與趙州古佛有很深的緣了?
一開始,我負責清洗拖把,後來,我對淨慧法師說:“師父,您歇會兒,讓我來吧。”
淨慧法師看了我一眼,微笑著說:“學會了?”
“學會了。”
“好,你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