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禪寺的僧眾,每天的時間排得滿滿的。早晨四點半起床,五點上殿,六點早餐,然後出坡,打掃衛生。十一點半過堂用齋,中午稍事休息。下午四點半晚課。晚上22點熄燈。其間,上午、下午、晚上,都要到禪堂坐禪,一天坐六枝香。
參加生活禪夏令營,既要體驗禪宗寺院生活,更要體驗禪坐。
禪坐是心靈的體操,幫助人們認識自己,培養專注與智慧。這也是耐力和忍力的考驗,更是對煩燥或妄念紛飛的治療,身心貼合一體,無二無別。反複嘗試,不氣不餒,由此可以契入“禪”的堂奧。
曾有人引《壇經》中六祖慧能關於坐禪的開示,說禪不在坐。
“此門坐禪,元不著心,亦不著淨,亦不是不動。若言著心,心元是妄,知心如幻故,無所著也。若言著淨,人性本淨,由妄念故,蓋覆真如。但無妄想,性自清淨。起念著淨,卻生淨妄。妄無處所,著者是妄。淨無形相,卻立淨相,言是工夫,作此見者,障自本性,卻被淨縛。”
慧能大師指示眾人的這段話,譯成白話就是:
“我所講的坐禪,原本不要求觀想心,也不要求觀想清淨境界,也不要求靜坐不動。如果主張觀想心,心原本是虛妄不實的,既然知道心的虛妄,所以它也就不是可以觀想的對象了。如果主張追求觀想清淨的境界,人的本性先天純潔清淨,因為有妄想邪念,才遮蓋了自我的真如本性,只要沒有妄想邪見,自我的本性自然清淨。如果有追求觀想清淨的主觀心念,反而產生了對清淨的錯誤理解。虛妄沒有固定的產生地,執意追求的主觀願望就是虛妄。清淨的境界本來無影無形,硬要樹立一個清淨的形相作為觀想的對象,並且說這就是修行做工夫。持這種觀點的人,會阻礙他們認識自己的本性,反而被所追求的清淨境界所束縛。”
六祖慧能在這裏所標舉的禪,是對深體禪心的禪者而言。契入禪心的禪者,行、住、坐、臥,都應“善用其心”,而非拘泥於一相。
在禪修的初級階段時,參學者體驗禪境的惟一一條路,就是禪坐。通過禪坐,調整身心,增加定力,開發智慧。
在曆屆的夏令營中,淨慧老和尚都會仔細地接引年輕的學子們如何修習禪定。
要修好禪定,首先要了解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選擇環境,二是調整身體,三是調整心態;
選擇環境是說要有一個安靜、通風、空氣好、屋裏沒有異味的地方。異味對人有刺激,不利於心境的安定。二是坐的地方要有一個棉墊子或者坐在床上。席夢思不好,最好是木板床,在床上放一個棉墊子,後面放一個厚度一寸左右的小棉墊子。
具備了以上條件,再就是選擇一個適宜的坐禪時間,最好是在一早一晚,早五點以後,晚九點以後、十一點以前。
坐禪時肚子不能太飽,也不能太餓。坐禪要有充沛的精力,不能打瞌睡,因為坐禪本身就是一種修養、一種修行。假若我們很疲勞,一坐到那裏就想睡覺,那就達不到坐禪的目的。如果想睡覺,那就去睡,不要坐。
另一方面是坐禪時,衣服要穿的寬松,褲帶都要解開,寬衣、松帶。有的人穿很瘦小的褲子坐禪,那就不容易使肌肉放松,不容易使血脈流通。血液不循環、肌肉不能放松,直接影響我們坐禪的情緒,不容易進入安靜的狀態。這些都是坐禪前的一些方便。時間、地點、衣服、坐墊、都安排好了,然後就可以開始坐禪。
我們一般人不能盤雙腿,盤單腿也可以,盤單腿不要分哪個腿在上,哪個腿在下,隨各人的身體狀況、習慣而定。
坐好之後,可以拿一條毛巾被或一條毛毯,把腿包好。包腿有兩個作用:一是能保暖,不使腿受涼;二是能夠使腿固定,包來腿就不會松散。坐好後身體前後左右搖動幾下。
如果你的精力旺盛,眼睛可以閉起來,閉也不要閉得太緊。如果精神不那么好,那就不妨眼睛三七開,開三分閉七分。睜開眼你就看著坐位前三尺遠的地方。不管你是睜也好閉也好,總之不要東張西望。不要彎腰,也不要故意挺得很直,自自然然就行了。頭靠衣領,身體放松,手結禪定印,眼睛開三分閉七分等是講的調身。
調身以後是調呼吸。因為呼吸調整得不好,也會直接影響入靜。調整呼吸有兩種方法:一是數息,二是隨息。
數息就是數呼吸,一呼一吸數一次,愛睡覺的人數出息;心比較散亂、妄想多的人數入息。這在禪定裏叫數息觀。還有一種方法是用意念看住自己的出息和入息,這叫隨息觀,隨著它呼吸,把意念和呼吸結合在一起,意念清楚地知道呼吸的出入。
在這數息或隨息當中,調整自己的呼吸。平常人呼吸短促,氣息也很粗,自己都可以聽見,調整就是要使它從粗到細,從急到緩,從短到長,從淺到深。當我們的呼吸調整好以後,我們就可以調整心態了。
調整心態是坐禪的真正開始。前面講的可以說都是准備工作。當我們真正坐下來了,心安定下來了,馬上就會發現自己妄想紛飛。一會兒想到孩子睡了沒有,一會兒又是電燈關了沒有,種種雜念就都會冒出來,一念接著一念,也就是妄想叢生。這需要正念來克服。剛才說的調整呼吸,清楚地知道每一呼吸的出入,就是使你的意念集中到觀察呼吸這一念上,抵消別的雜念。但這一念還只是一個點,還是會丟失或間斷的。我們要使這一點成為一條線,進而形成一個無窮的面,才能真正地進入禪定的狀態,也就是剛才講的“行亦禪,坐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
坐的時候,放下腿以後都能保持這種心態,就可以說靜坐有了一些功夫了,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調心。
以上僅僅是就打坐的幾個步驟來講。剛開始學坐禪的,可先從一次坐半小時開始,慢慢地加,一個月加十分鍾,直到能坐一小時,穩定以後,二小時、三小時也就沒問題了。
每一次坐完,下座的時候,如果是在晚上,千萬不要一下座就睡覺,要輕輕地把腿放下來,用手輕輕在膝蓋上按摩幾下,看看腿是不是麻木,使不使得上勁。下座後,在原地站一會兒,再在房間裏來回散散步。
另外還要注意的是:冬天坐禪不要讓風吹進來。天熱了可以打開窗戶,要面對著門,不要背當風、也不要左右當風。
淨慧老和尚循循善誘,但是真正盤起腿坐下來,感覺並不輕松。
打坐時,腿疼難耐,還是要忍耐;心情不定,妄想紛飛。左看右看,身邊的營員們如如不動,和殿中的佛一樣。他們難道不痛嗎?一樣痛!修禪,就是和過去的自我道一聲“再見”,就是挑戰過去養成的“習性”,要做一個真正的禪人,要有勇氣承擔眼前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