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僧眼看台灣:寶島佛教六十日參學記 體恒法師

僧眼看台灣:寶島佛教六十日參學記 體恒法師

《僧眼看台灣》 僧眼看兩岸

[日期:2011-04-18]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體恒法師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2007年12月22日星期六

  在2002年和2007年,我曾經先後兩次到台灣,前後時間加起來將近一百天。深入的生活,使我得以接觸一些台灣的民眾,看到一些台灣的社會現象,聽到一些台灣民眾的聲音,由此對兩岸關系產生了一點個人思考。略述如下:

  一兩岸的隔膜太深

  台灣民眾與大陸人民之間的隔膜,似乎就像那道海峽,太深了!

  台灣當局媒體對大陸新聞的報道,無論平面或是數字的,多是延續過去國民黨執政時的作風,黑暗面多,光明事少。

  台灣電視台的節目,凡與大陸相關的,多是敵視或嘲諷的內容,很少涉及正面的。大陸的、親大陸的電視頻道都被台灣當局阻斷,外國的頻道倒是不少——但不是歐美的,就是日本的,所放的節目涉及大陸,評論也都不怎么友好。造成台灣民眾對大陸不了解,甚至是極端誤解,也因此鬧出不少笑話。

  台灣對大陸信息的封鎖,使許多一般台灣民眾對大陸的認識還停留在30年前。他們只知道大陸這些年經濟發展很快,卻不知道快到什么樣子,有哪些具體的改變,以為大陸還是原來那個窮困、落後、愚昧的地方。有次與一個台灣朋友一起吃飯,上了盤紅薯葉,他竟然說:“這個菜叫地瓜葉子,很好吃的,大陸沒有吧?”真讓人哭笑不得!所以,報紙上說台灣有百分之四十的人不知道明年北京舉辦奧運會,這個我相信。

  這樣氛圍下的台灣,形成了一個封閉的體系,那裏民眾的生活方式和思考模式與大陸迥然不同。多數人——尤其年輕人,對大陸雖然沒什么敵視,可是很漠然,仿佛大陸與他們完全不相幹。哀莫大於心死,當台灣越來越多民眾——尤其年輕一代,與大陸的感情日漸疏遠時,遠比幾個政治人物在台上呼喊“台獨”更可怕!

  二台獨形成的因素

  我們都知道現在島內獨立勢力囂張流行,那么是什么原因形成了這種狀況?依個人之見,有如下因素:

  第一,民眾對原國民黨統治的失望。二千年政黨輪替以前,國民黨在台灣的統治已達五十餘年,早期為了對抗大陸,實行嚴格的軍管,以白色恐怖鎮壓民眾,犯下不少的錯誤;後期發展經濟,倒是帶給台灣一片繁榮,可是由於缺乏有效的監督,腐敗極其嚴重。五十執政的種種積弊,逐漸令民眾失望。無可奈何之中,只有選擇民進黨這個新面孔。

  第二,兩岸長期的的隔膜與敵對。台灣自1895年被日本割據到現在的一百多年曆史中,與大陸的關系幾乎一直處於敵對中。日本殖民五十年,為了割斷台灣與大陸的關系,大量灌輸日人的文化思想,影響了數代人——至今依然有後遺症;蔣介石撤退台灣之後,為了保住自己的勢力,以反共意識形態教育民眾,蒙蔽了不少人——好多老年人還是仇共。就這樣,有意無意培養了台獨的思想,形成了今日台獨分子成長的土壤。台獨勢力中,不是媚日者就是仇共者,恨之所及,中國與中國文化一並遭到他們的塗黑與“討伐”。

  第三,民進黨為了選票而進行的政治操縱。民進黨當局摸透了台灣社會的現狀,借民主選舉的時機,利用台灣民眾喜好安定、害怕社會制度改變的心理特征,大力宣傳大陸政治模式的“陰暗”,制造悲情,煽動民眾,以統一的“害處”恐嚇民眾,從而形成部分人畸形的社會認識。

  這三種因素的影響下,台灣確實有一少部分人真的想要“獨立”。

  三獨立是不可能的

  雖然說台灣有台獨勢力存在,表現還相當猖狂,其實對此不必過於擔憂,因為台灣幾乎沒有形成獨立的真正因素,也不可能真正獨立。為什么這樣說呢?

  首先,台灣的社會現狀決定了獨立的不可能性。

  台灣社會的民主制度對台獨是把雙刃劍,能夠養成今日的台獨勢力,也就能在關鍵時刻扼制台獨的行動。從現實講,台灣社會幾乎很少獨立的真正擁護者,民眾並不歡迎戰爭,也很害怕兩岸發生戰爭。他們常說:“怎么可能獨立,叫叫而已,誰敢真的去打仗呢!”也常有台灣的朋友問我:“大陸真的會打過來嗎?”他們認為要打仗,也一定是大陸先打。另外,民進黨經過八年執政,一味進行政治鬥爭,忽及社會民生,而且弊端叢生,造成台灣經濟停滯,大量理性的選民已對此更加失望,2008年的選舉國民黨極有可能因此翻盤。

  其次,曆史文化背景決定了台灣獨立的不可能性。

  我到台灣的書店看書,滿滿都是中國曆史、宗教、文化、哲學乃至醫學等各方面的書籍,這些書不但有台灣出版的,也有大陸發行的。讀這些書的人非常多,中華曆史文化深深地影響著每一個台灣人的生活態度與思維模式。

  就像沒有靈魂只剩軀體的人,如果抽去中華文化的因素,台灣將一無所有,甚至連話都講不了。有台灣朋友開玩笑說:“若真格去中國化,陳水扁應該先把名字改了,從今以後不姓陳,也不許再說一個漢字,問他行不行?”這話不是沒有道理,民進黨的正名、去中國化,完全就是政治遊戲,不外是多爭取幾張選票而已。前些日子,就連撤換中正廣場的牌匾,都是從中國曆史中尋找的借口。所以,從曆史文化背景來講,台灣沒有獨立的資本。

  再者,從實力上講,台灣不具備獨立的可能性。

  台灣政治家包括民眾都知道,台灣如果真想以軍事對抗大陸,無異於以卵擊石,是非常不實際的事情。台灣畢竟太小了,沒有足夠的縱深空間,經不起任何一點打擊。台灣的朋友們講:“台灣怎么可能打得過大陸!台灣就像個小拇指,大陸像個龐然大物。”也有的說:“台灣離大陸那么近,怎么經打!”可見,他們都是很理性的。所以,從實力上講,台灣沒有獨立的資本。

  台灣獨立是不可能的。

  四兩岸最好不要發生戰爭

  從上面的分析來看,兩岸最好不要發生戰爭。

  首先,當今世界的主流是和平與發展,濫用武力會遭受世人的譴責與唾棄。

  其次,戰爭會帶來極大的傷害與破壞。大陸處在由傳統農業社會向工業、信息化社會邁進的過程中,處在由發展中國家向半發達國家遞進的轉折點,經不起任何挫折與耽擱,一旦發生戰爭,必然大大地延緩我們現代化的進程。當然,台灣也是需要發展的,尤其停滯了好幾年的經濟。

  再者,兩岸都是中國人,都經曆了百餘年的外侵與戰亂,人們渴望和平,民心思定,沒有合理理由的武力不得人心。同為中國人,從共同愛護兩岸現有社會成果,共同愛護兩岸人民利益的大前提來說,即便雙方有矛盾,也不能輕易選擇戰爭。

  胡錦濤總書記在十七大報告中說,將與對岸進行和平談判,爭取簽證和平協議,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這是大陸對台政策的一種宣示,也是未來一個階段兩岸的發展方向,代表了大陸最高領導層對台工作的指導原則。從這個宣示來看,大陸不會在無端的情況下使用武力解決台灣問題,胡總書記的誠意贏得了台灣民眾普遍的贊譽。

  期待兩岸人民能夠免除一切戰爭的災厄。

  五解決問題的辦法

  兩岸隔膜深,台灣有台獨,但又沒有形成真正獨立的因素,不適合使用戰爭解決問題,在這種現狀下,怎樣盡早促進兩岸的統一?愚以為,不妨從以下幾個層面展開工作:

  第一,多開放兩岸民間的往來,盡可能促進兩岸民眾的交流。大陸對台工作,不僅要有防獨的武備,更多地應進行和平的交流。而且,在交流中一定要自覺、主動、主導,不能被動因應,畢竟統一的重責在大陸。要放手讓兩岸的民眾接觸,特別是兩岸的年輕人,因為他們是未來兩岸社會的主軸。只有交流,才能相互了解;只有相互了解,才能化解隔膜;只有隔膜化解,才能化解仇恨;沒有仇恨,才能產生友好。友好是和合最重要的基礎。

  要對台灣民眾多提供大陸的文化、娛樂、社會、宗教、體育等各方面的資訊,以此間接影響台灣民眾,讓台灣民眾了解大陸,認識大陸,消除隔膜。從而理解大陸社會的特定背景與成就貢獻,消除台灣長期負面宣傳帶來的惡劣影響,增強台灣社會對大陸的向心力、對大陸人民的好感,增加台灣社會對大陸曆史文化的認同。

  第二,要在對台工作中轉換思維,運用新形式。台灣民眾對大陸最不欣賞的地方就是強硬而刻板的表述方式,今後的對台工作中,不妨轉換一下思維,借用民主社會模式下民眾對理性與柔性訴求的向往,將統一大業適當地以悲情化語言傾訴——其實,這也就是陳水扁和民進黨的起家與成功之道——讓台灣民眾感受到大陸的統一本懷。這樣,他們接受統一的比率應該會大大增強。

  同時,在對台的交流中,我們要放下身段,坦誠地面對問題,解決問題。不要擺譜、耍滑,讓人有不誠實的感覺;不要有強勢的語言、過激的行為,讓人有恃強淩弱的感覺。

  第三,要爭取台灣普通民眾的支持與認同。現在大陸對台的工作,多數注意力集中在一些台商或個別社會精英人物。其實,台商由於利益問題,固然多數不支持台獨,可是由於生意與事業的繁忙,他們在台灣大選中的投票率並不是很高。就社會精英人物而言,目前贊成統一的多是1949年之後來台的那一代人,而且普遍年事已高。將全部力量集中於這些人身上,不是沒有作用,而是效率太低。普通的台灣民眾,雖然就個體而言,沒有什么大影響力,可是由於數量上占多數,總體投票率大得多。若忽視了這部分人的存在,就忽視了台灣。若失去了他們,也就失去了台灣。

  所以,今後的對台工作中,應該重視普通民眾的爭取與感化工作,他們才是改變台灣社會的主力所在。

  總而言之,大陸、台灣之間的隔膜與不信任,是個令人憂心的現狀。改變這一現狀,事關兩岸人民的和平與發展大業。台灣並不具備真正獨立的因素,可是因有長期負面宣傳的惡劣影響,我們也絕對不能對台獨勢力掉以輕心。百年分離易,一朝聚合難。身為中華兒女,每一個人都應該有民族的危機意識,須知時不待我,統一大業不能放松。就解決而言,我們應該增強兩岸的民間交流,轉換思維,更新方式,努力爭取台灣普通民眾的支持與認同。而且,具體的落實中,更要細致、耐心、認真、誠懇。

  佛門講有願必成,我願中華民族早日完成整合工作,巍然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書籍目錄】
第1頁:《僧眼看台灣》 目錄 第2頁:《僧眼看台灣》 自序
第3頁:《僧眼看台灣》 初來乍到 第4頁:《僧眼看台灣》 校長與校長的課
第5頁:《僧眼看台灣》 大氣又細致的法鼓山 第6頁:《僧眼看台灣》 念院訓的早課
第7頁:《僧眼看台灣》 拜見聖嚴長老 第8頁:《僧眼看台灣》 豈能不奮起直追?
第9頁:《僧眼看台灣》 高明道老師的《維摩經》課 第10頁:《僧眼看台灣》 軍事化生活
第11頁:《僧眼看台灣》 楊鬱文先生的《阿含》課 第12頁:《僧眼看台灣》 大仙寺裏“回娘家”
第13頁:《僧眼看台灣》 惠光印象 第14頁:《僧眼看台灣》 一片神奇的山水
第15頁:《僧眼看台灣》 阿裏山上《神木頌》 第16頁:《僧眼看台灣》 冰心玉壺淨良老
第17頁:《僧眼看台灣》 雨中法鼓賦 第18頁:《僧眼看台灣》 不練不知道
第19頁:《僧眼看台灣》 受戒歸來時 第20頁:《僧眼看台灣》 要進禪堂了
第21頁:《僧眼看台灣》 此非人間地 第22頁:《僧眼看台灣》 幹淨地難掃
第23頁:《僧眼看台灣》 八式動禪 第24頁:《僧眼看台灣》 台灣的素餐館
第25頁:《僧眼看台灣》 一樣的陋習 第26頁:《僧眼看台灣》 鷲山朝禮
第27頁:《僧眼看台灣》 華梵大學不簡單 第28頁:《僧眼看台灣》 放生新形式
第29頁:《僧眼看台灣》 遭遇國際化的困窘 第30頁:《僧眼看台灣》 佛學與世學
第31頁:《僧眼看台灣》 感動的一件事 第32頁:《僧眼看台灣》 有容乃大
第33頁:《僧眼看台灣》 誠信的佛具店 第34頁:《僧眼看台灣》 他們不容易
第35頁:《僧眼看台灣》 海會雲來集 第36頁:《僧眼看台灣》 關於佛事
第37頁:《僧眼看台灣》 台灣朋友看大陸 第38頁:《僧眼看台灣》 我們的地球兄弟
第39頁:《僧眼看台灣》 談點兒收獲 第40頁:《僧眼看台灣》 傳說中的昭慧法師
第41頁:《僧眼看台灣》 海上的霧 第42頁:《僧眼看台灣》 法鼓山的威儀
第43頁:《僧眼看台灣》 感冒不感冒 第44頁:《僧眼看台灣》 中港大排(溪)奠亡魂
第45頁:《僧眼看台灣》 無聊的民粹主義 第46頁:《僧眼看台灣》 可愛的“胡人”
第47頁:《僧眼看台灣》 率直的黃繹勳老師 第48頁:《僧眼看台灣》 惡鬼羅刹
第49頁:《僧眼看台灣》 台灣書店的大陸書 第50頁:《僧眼看台灣》 壯觀的玄奘大學
第51頁:《僧眼看台灣》 高雄不眠夜 第52頁:《僧眼看台灣》 隋唐風度
第53頁:《僧眼看台灣》 兩岸教育的困境 第54頁:《僧眼看台灣》 “拜謁”印順長老
第55頁:《僧眼看台灣》 法鼓山的居士培訓體系 第56頁:《僧眼看台灣》 繁忙的一天
第57頁:《僧眼看台灣》 大道無形 第58頁:《僧眼看台灣》 雷音尋幽
第59頁:《僧眼看台灣》 台灣南部的佛教信仰 第60頁:《僧眼看台灣》 慧律法師的開示
第61頁:《僧眼看台灣》 本來面目——閑論“方丈” 第62頁:《僧眼看台灣》 殷切叮嚀
第63頁:《僧眼看台灣》 法鼓山的水陸法會 第64頁:《僧眼看台灣》 監獄弘法
第65頁:《僧眼看台灣》 買票的娃娃 第66頁:《僧眼看台灣》 台灣農村粗淺認識
第67頁:《僧眼看台灣》 感恩與寄望 第68頁:《僧眼看台灣》 從環保看改革
第69頁:《僧眼看台灣》 法鼓山的路 第70頁:《僧眼看台灣》 “傻傻”的李志夫先生
第71頁:《僧眼看台灣》 別了,法鼓山 第72頁:《僧眼看台灣》 黑水灣
第73頁:《僧眼看台灣》 不再怕英文 第74頁:《僧眼看台灣》 顏色形成之謎
第75頁:《僧眼看台灣》 天下慈濟 第76頁:《僧眼看台灣》 最佳寺院“擴建”法
第77頁:《僧眼看台灣》 佛光掠影 第78頁:《僧眼看台灣》 台灣佛教的幾個基本特征
第79頁:《僧眼看台灣》 僧眼看兩岸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3)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3 楼
山羊居 发表于 2015-2-28 2:13:39
回台灣買書後, 都打包成數箱, 用水陸航空寄運, 送到家門口, 比行李超重費用便宜, 又不必提, 輕鬆登機, 下次試試看
第 2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3-3-1 21:53:46
搞清楚你姓釋不姓毛馬列,你是法師不是幹部,你要為眾生而不是為政黨。北京蠢牛牽到臺灣還是頭蠢牛,還自以為很牛~~不值一顧
第 1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2-1-26 11:19:46
體恆不知為何許人也, 但看來他可能有點自戀!像他說:「因為聊到她的文章與她的書,她特別高興,就贈送我們每人兩本她最近才出版的書,還親自簽名。」就投射了自戀的心情在其中, 否則法師送書並簽名的法布施是很正常的, 難不成聽了以後教客人自己買是嗎?就我曾親近法師的經驗, 昭慧法師的贈書都是自己掏腰包買的, 她哪有什麼「特別高興」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