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3日星期六
法鼓山禪堂在寺院的西北角,背山面溪,十分幽靜,位置極好。它由兩棟建築聯合而成,主體是五層樓高的禪堂正樓,輔樓是四層高的僧舍,兩樓中間的聯結處是樓梯。禪堂外形與一般大樓無二致,為現代化的樓房形式,只是外表的色質為褐紅,與寺院其它建築很搭配。為了讓禪堂裏的禪者能夠安心修禪,聖嚴長老把禪堂內部設施設計得非常完整,廚、衛、視聽系統、齋堂、服務站一應俱全,在裏面不出來一切生活問題都可以解決,就像一個獨立的寺院一樣,我稱它為法鼓山裏的“法鼓山”。
禪堂僧舍的一樓是一個大齋堂,非常之大,可以容納幾百人同時用餐。二樓為男眾寮房,三、四樓為女眾寮房,可直通禪堂。所有寮房都是廣單,每間屋子裏十張床鋪,分左右兩邊排列,一邊五個,相互連接。床鋪裏面靠牆是壁櫃,每張床對應一個,每個分三層,可以放衣物之類。每張床鋪下面還有兩個抽屜,可以放雜物。床下約一尺高,可以放臉盆、鞋子。床鋪與櫃子都是用上等的木材制作,不會有異味。每間寮房的進門處還有兩個外間,一邊是浴室,一邊是盥洗室與衛生間,很幹淨。
禪堂正樓一層是大廳與服務設施,二樓也可以住人,三、四樓打通為一層,是禪堂。禪堂巨大,約兩千平方米,中間沒有用一根柱子,設施簡單,除了四周的禪椅與正北面中間牆壁處供著的一尊大理石雕刻釋迦佛像外,概無一物。由於有居士參加“禪七”,中間臨時擺放了一排排的蒲團與屏風。
據果學法師介紹,禪堂的裝修沒有用任何人造或化工建築材料,都是用木、石與竹三種材料,聖嚴長老希望它盡可能地貼近自然。的確,放眼一看,全是木板與竹條,古樸極了。
古老的禪堂也融入了非常現代化的設施,比如音響、燈光、錄像……監香的法師坐在那裏不動,一按開關,可以看到禪堂的每一個角落,誰在用功,誰在昏沉,一掃即知。攝像機可以全天運轉錄像,一個禪七結束,DVD隨時出來。聖嚴長老不在禪堂,他過去所講的開示,每天上午、晚上都有一炷香的時間用大屏幕播放出來,作為禪七開示供大家學習。
法鼓山禪堂最值得稱道的地方是旁邊專門為它建設的一個公園,它由一片綠地與幾條青石小徑組成,可蜿蜒行至溪流對岸的山林深處。天氣晴朗的時候,禪修者就在外面的綠地裏跑香,在小徑裏經行。這個公園可是聖嚴長老對禪堂修行者的“特別關照”,不要說遊客,就是本寺其它部門的僧眾也不得踏入一步。
初入禪堂不禁疑惑,這哪裏是禪堂啊?此非人間地,疑似靈山來!
修禪,有這樣一個地方,夫複何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