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馬祖的道場寶峰禪寺
十月十日,星期四。天晴。
昨天晚上我們從奉新的百丈山又回到南昌,落腳於凱萊大酒店。今天六時起床,六時三十分早餐,七時三十分登車前往晉安的馬祖道場「寶峰禪寺」。從地圖上
看,昨天去的奉新和今天到的晉安,相距只有幾公里路,這兩個地方是毗鄰相接。如果不是昨天已經很晚,也可以接著去參訪。就是因為昨天的時間不夠,所以今天
又要再從南昌前往。花了兩個半小時車程,抵達寶峰禪寺時,已經將近十一時了。這條路的路況也不很好,我們的坐車,就好像一台強烈震盪的大按摩椅,連續享受
這種按摩,也真的不太好玩。
寶峰禪寺是我們這趟行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站,因為它的方丈,就是剛剛當選中國佛教協會的新任會長-現年七十六歲的一誠長老。今年春天,曾經護送佛指舍利到台灣展出,到了我們的法鼓山,也可以算是有過交往的法門師友了。
這座寺院的規模相當宏偉,庭院也很寬廣,並且還在繼續興工之中。由於是會長親自迎接,佛協派來全程陪同我們的宏度法師向我建議,能不能穿上黃海青,披
上紅祖衣。他之所以提醒我,是由於我一路上都是穿著長衫,後來才加上黃海青的,可是多數寺院的方丈,都是穿著黃海青、搭紅祖衣出來迎接我的。我並不是不願
穿,而是因為從台灣出發前,並沒有想到大陸的佛教界,幾乎每個地方都用這麼隆重的禮節接待,所以像往常幾次訪問大陸一樣,行李中沒有帶紅祖衣,只帶了準備
到香港和西雅圖皈依典禮用的七條衣。這倒不是我的漫不經心而忘掉帶紅祖衣,乃是以前到大陸的經驗告知我,並沒有機會需要紅祖衣。糊塗的我,就是忘了這一趟
是由國家宗教局及中國佛教協會,分別具函邀請我去的。所以每到一個地方,總覺得沒搭紅祖衣而有些尷尬。到了此處,既然宏度法師向我建議,我就只好在黃海青
外披上了七條衣,看起來似乎不倫不類,不過在往下的行程中我都是這個樣了。其實我在西方社會,或是出席國際會議的場合,多半是穿咖啡色海青加搭七條衣的。
我們到了寶峰寺的三門,就見到一誠方丈率領著大批的僧俗四眾,由兩位年輕的出家眾捧著香案,前導迎接。除了用兩頂大型的華蓋,分別舉在我和一誠長老的
頭上之外,還有四面長幡隨後,同時他們念著〈消災吉祥偈〉:「願消三障諸煩惱,願得智慧真明了,普願災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薩道。」比起其他道場念佛聖號
或念菩薩聖號迎接我,是一項特色了。
▲寶峰禪寺的三門。
▲寶峰禪寺方丈一誠法師以大禮隆重迎接。
該寺第一道大門的牌樓,高十三公尺,七樓四柱三洞,很有特色,看起來像是新建的,門楣上有趙樸初居士寫的「馬祖道場」四個黑底金字,兩邊門柱上則是一
誠和尚寫的對聯:「寶峰淨域,法雨源流,天下叢林從此啟;馬祖道場,宗風廣被,西來大意個中求。」通過天王殿前,見有六面大幅彩旗插在道旁,然後才正式進
入第一道三門殿。門楣上方刻著黑底白字的「石門古剎」四個大字,而橫額的上面則有一塊豎寫的匾額,是紅底金字的「寶峰禪寺」,殿前兩側柱上寫著一幅對聯:
「未跨門欄,謾言休去歇去;已到寶所,那管船來陸來。」在天王殿上方,還題著白紙黑字的長幅紅布條,上面寫著「熱烈歡迎台灣法鼓山佛教古蹟巡禮團蒞臨本
寺」,門柱兩側有幅對聯:「塵外不相關,幾閱桑田幾滄海;胸中無所得,半是青山半白雲。」在大雄寶殿前,則掛著另一幅紅布條:「熱烈歡慶一誠大和尚榮膺中
國佛教協會會長。」
一誠老和尚牽著我的手,在進大殿之前,他很興奮的告訴我,因為我的來到,殿前的鐵樹開花了,開著黃色的花、結著紅色的果,這是少有的瑞相。事實上,是
他剛剛在九月中旬,當選了懸缺已經九年的中國佛教協會會長的緣故,而且殿前還掛著慶祝他榮任的紅布條呢!與其說鐵樹為我開花,倒不如說這個瑞相是應在他老
人家自己身上,我只是正好來湊熱鬧而沾了光罷了!
接著我們就在大殿禮佛、唱香讚、誦《心經》、唱摩訶般若波羅蜜多,然後互相頂禮,之後便請一誠長老為我們大眾講開示。首先他說,因為我的到來,高興得
整夜沒有睡覺,對寶峰寺來講是從來沒有過的大事。因為他到過台灣,對我知道得滿多的,所以對我有很多的讚歎。儀式結束之後,我們便起身參觀該寺各個殿堂。
寶峰寺是馬祖圓寂和塔葬所在的一個道場,它的位置是在江西省晉安縣以北二十公里處,那是在寶峰鎮的寶珠峰下。最早叫做「泐潭寺」,又名「法林寺」,因
為它座落在石門山內,所以又有「石門古剎」的稱號。在唐宣宗大中四年(八五○年)敕賜「寶峰」兩字的匾額,所以改名為「寶峰寺」,一直沿用至今。從唐德宗
貞元元年(七八五年)開始,馬祖道一曾多次來到此處,然後到貞元四年(七八八年)二月初一日,便以世壽八十歲圓寂於此,荼毗後亦在此建舍利塔,唐憲宗追諡
「大寂禪師」。到了清朝雍正十三年(一七三五年),又加封馬祖為「普照大寂禪師」。
該寺於一千二百多年以來,歷經滄桑,幾度興廢,在文革期間被徹底破壞,所有的古建築包括馬祖塔都被毀掉,甚至馬祖舍利也因此而散失不見。這樁事的經
過,詳見於一誠大和尚所寫的〈馬祖道一大寂禪師塔銘〉。其中告訴我們,一誠和尚在一九五七年受到虛雲老和尚的囑咐,來到寶峰禮拜祖塔之時,雖然殿宇頹廢,
但祖塔還算完整。可是經過文革的十年浩劫,倒真的變成一物也無了!其中裝舍利的鎏金小塔和一個小甕,已被紅衛兵取走,後來藏於江西省博物館。因為一誠長老
承奉虛雲老和尚的遺命,要復興寶峰祖庭,經過接觸,晉安縣的黨政領導才邀請一誠長老回來,一磚一瓦,重新興建。
從一九九三年六月開始,寶峰寺已有了四百五十畝山林地,於是開始陸續建築。到現在為止,它的建築物除了前面已經講過的牌坊、三門殿、天王殿、大雄寶
殿,還有天王殿兩側的虛懷樓、雲海樓;大殿後面第四進則有法堂、藏經樓;大殿兩邊有廂房、配殿;東側自南而北有鐘樓、客房、功德堂、伽藍殿、齋堂、上客
堂、影堂;在這個外側和它平行的有內客堂、祖堂、韋馱殿、學戒樓、方丈室;又在這個外側,建有禪堂,總建築面積已有一萬多平方公尺。建築物都採用磚造、木
構的宮殿形式,所有的殿堂和廂房,均有連廊銜接,這都是一誠長老一手規畫完成的。目前正在建築的是佛學院的宿舍、教室,而且還準備籌畫一所佛教大學,設校
的地址希望是在北京。
一誠長老為復興祖庭,教育人才,不遺餘力,我真是被他的悲心弘願感動得五體投地。目前他已經有好幾位能夠獨當一面,弘化一方的弟子,譬如佑民寺的方丈
純一法師,寶峰寺的監院純聞、純良法師,江西省佛教協會祕書長純非法師,都是非常傑出的青年龍象。特別是純非法師,當我們剛到湖南長沙時,他就代表一誠長
老前來迎接,一直把我們送到湖北省的邊境為止。我看到一誠長老的弟子以及大陸正在擔當住持法門的年輕人才,都有個共同的特色,那就是穩重、謙虛、誠懇,反
應敏銳而不尖銳,不露鋒芒,都沒有青年得志的浮躁氣,這已經具備做為大善知識的基本條件了。不論他們的學問以及修為如何,能有這種氣度,就是能夠撐持法門
的優秀人才了。
▲作者頂禮馬祖塔。
該寺現存新建的馬祖塔,雖已沒有馬祖的舍利,但是該處曾經埋葬過馬祖的舍利,所以我還是到了塔前,頂禮圍繞。那是採用山東的漢白玉構建而成,底層是正
方形須彌座造型,塔身也是正方形,塔高四‧五公尺,正面寫著「寶峰馬祖大寂禪師舍利之塔」。東西兩面各有一塊石碑,都是現代名書法家啟功先生手書,東面是
唐朝權德輿撰的塔銘,西面則是一誠法師所撰重建馬祖的塔銘。現在還能看到以花崗岩建的塔亭,是六角寶蓋式的造型,也用石板覆頂,檐首六角,都有昂首龍頭狀
的飾物。據說這是唯一沒有被紅衛兵破壞的古建築。
▲寶峰禪寺的禪堂。
我們在這座新建的古寺之中,可以發現一誠大和尚是很有文化水準的。他不僅對於禪宗道場的建築是大內行,對於禪宗叢林的規約和殿堂的功能也都很清楚。我
們在前面已經看到佑民寺的幾種規約,多半是從一誠長老這裡拷貝過去的。畢竟那裡的方丈是一誠長老的弟子,所以一門相承。現在我把寶峰寺殿堂的楣額和楹聯,
選擇抄錄數則如下:
功德堂:
功績祇園果因不昧;德輝西域福慧無疆。
祖師殿:
祖意西來寂寂一葦雲月冷;禪風東播飄飄兩岸蒲梅新。
禪堂:
禪宗法門不二;堂中妙諦宜參。
觀音殿:
松聲竹聲疏雨聲,聲聲自在;山色水色煙霞色,色色皆空。
法堂:
采如意珠而入海,從淺至深;稟具足戒而登壇,繇小到大。
虛雲和尚紀念堂:
坐閱五帝四朝,不覺滄桑幾度;受盡九磨十難,了知世事無常。
方丈:
方圓無礙華藏界;丈尺難量淨法身。
上客堂:
肩膀磨穿,從今般般放下;草鞋踏破,到此步步登高。
祖堂:
法法相傳,望師大力大雄,挺起如來擔子;燈燈接續,聽我無才無德,難興馬祖道場。
齋堂:
粥去飯來,莫把光陰遮面目;鐘鳴板響,常將生死掛心頭。
庫房:
楊岐燈盞明千古;寶壽生薑辣萬年。
在禪堂內的牆壁上貼有一紙,寫著「監香八種香板」:輕昏點頭,彈指抓癢,靜中講話,嘻笑放逸,沖盹打呼,前沖後仰,東倒西歪,靠壁扒位。
另外還有四個相關的碑文,抄錄如下:
寶峰寺選佛堂記
崇寧天子,賜馬祖塔曰慈應,縊曰祖印,歲度一牒從奉香火。住山老福深,即於祖殿後建天書閣,承閣為堂,以選佛名之,使其徒請記於余,余三辭,請益堅。
余謂之曰:古人謂選佛,而及第者涉乎名言耳,子以名堂敘記之,無乃不可乎?憐子之勤,漫為之記。夫選佛者,選擇之謂也;有去有取,有優有劣,施之於科學,
用之於人才,此先王之所歷世磨鈍之具,非所謂選也。使佛而可選也,取六根乎、六塵乎?取之六識乎?取三六則一切凡夫皆可作佛;去三六,則無量法誰修誰證?
取四諦、六度、七覺、八正、九定、十四無畏乃十八不共法、三十七助道法乎?法之則無法也,去取有無,渺然如水之流於放眼心腹,欻然如埃之入於胸。次此在修
羅藏,或謂之二障,或謂之不了意,或謂之戲論,或謂之遍計邪見,或謂之微細流注。取之非佛也,去之非佛也,不取亦非佛也,果可選乎?曰:先生之論相宗也,
吾宗之論禪宗也,凡與選者,心空而巳矣。弟子選堂而有問,宗師踞坐而有答,或示之以元要,或示之以料楝,或示之以法鏡三昧,或示之以道眼因緣,或示之以向
上一路,或示之末後一句,或示之以當頭,或示之以平實,或揚眉瞬目,或舉佛敲床,或畫圓相,或畫一划,或拍手,或作無契吾機者,知其心之空也。知其心之
空,則佛果可選矣!余曰:世尊舉花迦葉微笑,正法眼藏,如斯而已。後進崇師之所指,何紛紛之多乎?吾恐釋氏之教,哀於此矣。河東人也,甘粗糲,耐苦心,文
以關西真淨游,孤硬單立,必宏其道。蓋釋氏教,枯槁以遺其形,寂滅以灰其慮,戒定密行,鬼神所莫窺,慈悲妙用,幽靈所共仰,迫而後應,則五眾喪其伴侶,不
得已而後言,六聚忘其畛域。生死之變,人之所畏也,吾未嘗有生,安得有死則矣畏之,利害之境,人所擇之,吾未嘗有利,安得有害則矣擇之為夫,如是則不空於
外而內自空,不空於境而心自空,不空於事而理自空,不空於相而性自空,不空於空而空自空。空則等,等則大,大則圓,圓則妙,妙則佛。嗟乎,吾以此望子,尚
無忽哉!
公元一九九九年
佛曆三○二六年
己卯歲孟秋月中浣之谷旦
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江西省佛教協會會長、寶峰寺方丈
釋一誠重錄立碑
宋新津張商英撰
李養雲書
楊寬茂刻
寶峰禪寺寺銘
靖安寶峰,居縣之東。境有泐潭,深邃清澈;石門群山,青翠秀麗。寶峰禪寺,立泐潭之濱,座寶珠峰下。唐天寶年間,水潦和尚來此開山,以潭名寺,曰泐潭
寺,以山而稱,名石門山寺。貞元年間,南天八祖,馬祖道一,雲遊至此,讚歎洞壑平坦,山水奇勝,決意設立道場,大宏教化,倡導即心即佛,非心非佛。法筵大
開,高徒雲集,選佛場盛。貞元四年,馬祖圓寂,唐憲宗賜諡號「大寂禪師」,宰相裴休奉旨重建,塔在寺後,寺以塔顯,名傳遐邇。宣宗四年,賜寶峰匾額,以茲
改名「寶峰禪寺」,百丈懷海,承師之志,執掌法席。入宋之後,雲門巨匠,相聚於此,各各呈能,人人顯聖。道謙、散聖、懷澄諸師,傳燈相續。寶峰聖地,雲門
風盛。大覺懷璉和尚,駐錫十載;黃龍慧南,參學座下;飽承法乳,新創一派。黃龍幟樹,遍布中華,遠及東瀛。元祐年間,真凈克文和尚,光大祖庭。書記惠洪,
助師弘法,解行並進,所書《石門文字禪》,卷帙浩繁,真知灼見,令人誠服。明末清初,元白吾可和尚,秉臨濟宗風,摧朽拉枯,廣度眾生。數載艱辛,古剎重
新,聲名再振。入清以後,寶峰香火,連綿不斷。山子和尚,主修山志,追述前賢,垂范後世。民國時期,古剎聖地,多遭兵燹。日寇鐵蹄,數番蹂躪,寺宇荒蕪,
僧眾星散。
解放以後,五十年代,虛雲老和尚,心繫祖庭,禮敬前聖。百歲高齡,抱病而來,拈香敬祖,寄望後昆,盡力維復。一九五四年初,有僧修定,入住寺中。一九
五六年春,寬鑒和尚,發振興之願,立光大之誓,率眾入住。荒陌之中,劈荊斬棘,擇鋤墾地,農耕自養。奉香火以禮祖,鳴鐘鼓而拜佛。正墜緒重興之際,惜道運
不濟,一九五八年夏,寬鑒和尚蒙冤而去。寺中僧眾,再度四散。十年文革,古剎罹難,珍貴文物,盡遭毀損,馬祖寶塔,亦未能免。
浩劫過去,春風又來,政策落實,寶峰再興,黨政關懷,地方支持,僧人歸住,香火復燃,鐘鼓重響,梵唄悠揚。四眾同心,緇素共助,善財漸聚,殿宇復現。
聖像肅穆,佛光普照,法輪常轉,國泰民安,人類和平,名藍新主,力報四恩。十方同慶,萬邦皆樂。常住豐裕,僧眾六合,農禪並重,崇遵祖訓,啟壇授戒,續佛
慧命,普利人天,靈佑萬代。
物換星移,世事滄桑。寶峰變遷,謹以載記,略綴數言,勒石為碑,以為寺銘。
公元一九九九年
佛曆三○二六年
己卯歲季春月朔旦
住持一誠率兩序大眾立石
寶峰馬祖大寂禪師塔銘
唐同平章事權德輿撰
鐘陵之西曰海昏,海昏南鄙有石門山,禪宗大師馬氏塔廟之所在也。門弟子以德輿嘗遊大師之藩,俾文言而揭之曰:三如來身以大慈為本,六波羅蜜以般若為
鍵,非上德宿植者惡乎至此!大師諱道一,代居德陽,生有異表,幼無兒戲,嶷如山立,湛如川渟,舌廣長以覆準,足文理而成字,全德法器,自天授之,常以為九
流六學不足經慮,局然理石之具,豈資出世之方,唯度門正覺,為上智宅心之域耳。初落髮於資州,進具於巴陵。後聞衡嶽有讓禪師者,傳教於曹溪六祖,真心超
詣,是為頓門,跋履造請,一言懸解,殆類顏子,如愚以知十。俄口淨名,默然於不二,以法惟無住,化亦隨方。嘗禪誦於撫之西襄山,又南至於虔之龔公山,攫博
者馴,悍戾者仁,瞻其儀相,自用丕變,今河南刺史尹裴公,久於廩奉,多所信響,用此定慧,發其明誠。大歷中,尚書路公冀之為廉帥也,舟車旁午,請居理所。
貞元元年,成紀李公,以侍極司憲,臨長是邦。勤護法之誠,承最上之說,大抵去三以就一,捨權以取實,示不遷不染之性,無差別次第之門。嘗曰:佛不遠人,即
心而證。法無所攝,觸境皆如。豈在多岐以泥學者!故夸父喫詬,求之愈疏,而今剛醍醐,正在方寸。於是解其結,發其覆,如利刃之破胸索,甘露之灑稠林。隨其
義味快得善利者,可勝道哉!此緣既周,跏趺報盡,貞元四年二月庚辰,春秋八十,夏臘六十,前此以石門清曠之境,為宴然終焉之地,忽謂入室弟子曰:吾至二月
當還,爾其識之。及其委化,如合符節,當夾鐘發生之候,協拘尸薪火之期。緇素幼艾失聲,望路瀇涸流,而法雨滂灑及山門,而天香紛靄,交感之際,昧者不知。
沙門惠海、智藏、鎬英、志賢、志通、道吾、懷暉、惟寬、智廣、崇太、惠雲等,體服其勞,心通其教,以為吾師真性湛然,與虛空俱為是體,魂化為舍利,則西方
之故事傳焉,不可已也。乃率籲其徒,從荼毗之法,珠圓而潔,煜耀盈升,建資嚴事,眾所瞻仰,至七年而功用成,竭誠信故緩也。德輿往因稽首,粗獲擊蒙,雖習
鳥在空,莫知近遠,而法雲覆物,已被清涼,今此銘表之事,敢拒眾多之請。
銘曰
達摩心法,南為曹溪,南門巍巍,振撥沉泥。禪師宏之,俾民不迷。九江西部,為一都會。亦既戾止,元津橫霈。慈哀攝護,為大法礪。五濁六觸,翳然相蒙。
真心道場,決之則通。隨器受益,各見其功。真性無方,妙道不竭。顧此夢幻,亦有生滅。微言密用,煥炳照晰。過去諸佛,有修多羅。心能悟之,在一剎那。何以
置哀,玆窣堵波。
公元一九九三年
佛曆三○二○年
歲次癸酉清和月初八日王鐘王敬書
馬祖道一大寂禪師塔銘
祖諱道一,諡號大寂,生於唐中宗景龍三年(七○九),寂於唐德宗貞元四年(七八八)二月一日,四川什邡人氏,本邑羅漢寺披剃,世壽八旬,戒臘六十。因
俗姓馬,世謂馬祖。其貌殊異,牛行虎視,引舌過鼻,足底有二輪文。初於衡嶽習定時,得懷讓磨磚指點,頓領禪機,豁然開悟。後遊閩建陽、贛臨川、南康等地弘
禪。唐開元二十六年(七三八),奉敕建鐘陵開元寺。致創叢林四十八處,法席隆盛,嗣有百丈等一百三十九人,入室弟子八十四者,均為各方宗主。貞元四年正月
中,登建昌石門山,行見一平坦處,謂侍者曰:吾之朽質,當於來月歸玆地矣!言迄進院。後果應所言,於二月一日沐浴,趺跏入滅,荼毗畢,舍利甚多,藏寶峰
院。貞元七年(七九一),門人為之造塔。元和中,憲宗諡號「大寂禪師」。寶峰之盛,乃馬祖塔建始也。唐武宗會昌六年(八四六)法難期,塔毀。於大中四年
(八五○),江西觀察使裴休奉旨重修斯塔,頗為壯觀,並題額「寶峰寺」。後周世宗輕佛,寺塔皆搗。至宋英宗治平三年(一○六六)復修寺塔。宋神宗崩(一○
八五)後,塔遷異地。於元代英宗至治二年(一三二一),得吉安路太和州檀越蕭履堂遷塔寶峰原址重建。然余於一九五七年受雲公之囑至寶峰禮祖時,見塔巍然迄
立,唯寺宇頹甚。所嘆者,於公元一九六六年十載浩劫始,塔復遭毀,並掘塔底零點五米處,有漢白玉石函,其中灰色瓷缸,有鎏金小塔並甕,內安金屬圓筒,據載
舍利多粒,其甕掠走,舍利散失,而甕幾經輾轉,後收藏於江西省博物館。去歲蒙靖安縣黨政之邀,重瞻寶峰,誠為塔廢,深感悲傷,發願重修。今幸政通人和,因
緣殊勝,並承十方檀越、四眾襄助,即採漢白玉,擬原式精雕,方玉成壯舉,現塔相莊嚴,祖德重光,人天共欣!然余已朽,更企後賢,繼往開來,竭誠護持,切切
斯意,是為銘故。
銘曰
欽懷祖德出世大雄磨磚成鏡證悟心宗踏殺天下機鋒峭峻雲集說法廣度圓融大機大用一喝耳聾象鳴獅吼天神護從嗣後百幾禪振家風敕建開元歸於石門幻質荼毗舍利耀聳瞻而慕之讚莫能窮
公元一九九三年
佛曆三○二○年
歲次癸酉清和月佛誕日寶峰寺住持沙門一誠敬識
靖安縣長郭明字禹光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