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真正大好年 聖嚴法師著

真正大好年 聖嚴法師著

三二、華人佛教和新佛教

[日期:2010-07-23] 來源:網絡轉載  作者:聖嚴法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三二、華人佛教和新佛教

  泰國的人口有六千萬,相當於台灣的三倍,而它的土地面積卻大過台灣的十倍,首都曼谷的範圍很大,有縣有市,總人口超過一千萬,占泰國人口的六分之一,因此顯得相當擁擠。曼谷的飛機場,就成了東南亞工商貿易的集散中心,起降的飛機班次相當密集,可以說是亞洲第一,但是鄉下可說是地廣人稀。他們的人口之中,據說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佛教徒,其他也有印度教、回教、基督教以及民間信仰;據說四分之一以上是純粹的華人和含有華人血統的泰國人。他們的工商業大部分是由華人來經營,過去雖然發生過排華的風潮,但現在不論是誰,凡是住在泰國的,都有泰國的姓名,也都被承認是泰國人。

  除了工商業之外,華裔的後代如今也積極參與政治,甚至現在的執政黨泰愛泰黨的黨魁塔信,也就是現任的泰國總理,就承認他是華裔的客家人,在內閣部會的首長之中,也有不少是華裔,所以在今天的泰國,已經沒有種族衝突的問題了。在這個國度裡,無宗教信仰的人幾乎沒有,彼此和諧相處,人民樂天知命,悠遊自在,非常友善,所以我稱他們為「無憂氏之民」。雖然由於氣候炎熱,容易使得他們昏昏欲睡,好像有點懶散,但是華人非常勤勞,子女都會受到良好的教育,所以泰國人雖然對華人有一些嫉妒,但也覺得嫉妒得沒有道理。

  泰國的華人,多半集中聚居在曼谷市區,老華僑大多數來自潮州,他們非常團結,所以老華僑聚居的區域形成了華埠。早期的華人移民,帶去華人的佛教,但是早期的華人佛教僧侶,主要是靠經懺、香火維持生活,所以威儀不整齊,持戒不謹嚴,不受泰國人的尊敬。倒是有幾個華人的居士佛教團體,除了有許多優秀的人才,還經常從中國內地邀請知名的僧俗大德前往講經,譬如中華和龍華兩個佛教社,就曾扮演過這樣重要的角色。

  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有一位普淨上師在曼谷以及郊外建了幾所寺院,剃度了一批優秀的華僑弟子,漸漸地整合、整頓華人寺院的僧侶制度和生活規範,終於受到泰國皇家的重視,而被現任的國王蒲美蓬策封為華宗尊長,統領管轄華人的寺院和僧眾律儀。從此之後,華僧也一律穿著黃色袈裟與黃色僧袍,沿門托缽,跟泰僧受到同樣的尊敬和優遇。

  在大會第一天的午餐桌上,現任的華僧尊長仁得法師,也就是普淨上師的傳人,主動來跟我打招呼,他們師徒一共三人也是應邀而來與會。因為他和我相識已經超過三十年,我在台灣以及到日本期間,也曾和他見過幾次面,通過幾次信,前幾年他去台灣訪問時,也到過我們的農禪寺,所以希望我能抽空到他位於曼谷市區的報恩寺走一趟。因此我就利用六月十三日的清晨,帶著僧俗弟子共十五人,接受該寺的早餐招待。雖然旅館裏有現成免費的中西餐供應,為了感謝仁得法師的誠意,我也應該去拜訪一下。

  報恩寺的規模相當大,現在有兩進建築物,包括大殿、藏經樓、祖師殿、寮房、齋堂等,都是鋼筋水泥建築物,據說已有三十多年的歷史,而且已經有些陳舊了。但是該寺不僅處處都是窗明几淨,連走廊和天井也是一塵不染,光是每天的打掃工作,就要花費許多的人力。

  我看到寺內的老少僧眾只有十八位,其他的是若干在家居士,不過仁得法師告訴我,目前華宗的比丘就有七百多人,加上沙彌將近千人,特別是沙彌的年齡和教育程度都很年輕而整齊,也有泰人在華寺出家。他們都說泰語,雖然名為華宗,但許多的華裔僧侶已經不會華語,他們正在努力要使得華宗的比丘會說華語,而且也正在鄉下籌建一座非常宏大的寺院,做為他們的本山。

  六月十五日,由於大會已經圓滿,我們又到郊外訪問了一所現代化的團體,它的名稱是法身基金會,並非寺院,其建築形式也和傳統的佛教寺院不同。他們修行的方法稱為「法身法門」,據說是他們現任住持的老師,一位泰國比丘自己創新的。我們農襌寺和中華佛學研究所跟這個團體有學生交流的關係,他們曾派了幾批比丘和居士到我們的研究所學習大乘佛法,而我們農禪寺也曾派了六位比丘、比丘尼前往該寺學習法身法門各一年。

  

  ▲法身寺道場占地廣大,可容納多達三十萬人。

  因為那種法門相當特別,方法是觀想胸口有一尊透明的佛,稱為佛的法身,所以既不是傳統的次第禪觀,也不是大乘禪宗的頓悟法門,所以傳統的泰國佛教對他們保持觀察的態度。而我的弟子們在留學期間,也以懷疑的態度來看待他們,所以沒有學成。但是這個團體威儀整齊,持戒謹嚴,充滿服務熱忱,尤其對知識青年的攝受,特具專長,所以三十多年以來,已經成為泰國一個新興的大型佛教團體,目前已經有比丘、沙彌和八戒女兩千多人。那個道場占地極其廣大,猶如一個國際機場,最大的一棟建築物上下兩層可容納三十萬人,最高處六十五公尺,中間沒有柱子,全部都是鋼架的結構,我相信這樣的寺院建築,應該是世界第一了。

  

  ▲創建法身寺的老奶奶,拍攝時年八十四歲。

  他們的副住持曾經到過台灣,和中華佛學研究所簽訂交流合約,並且幾度邀請我去參加他們的大活動。最近一次是他們的實際創始人,一位被他們稱為「老奶奶」的八戒女,圓寂週年舉行荼毘大典,據說會有數十萬人參加集會。我是忙得不可開交,分身乏術,所以沒有參加,這次趁著出席會議的因緣,預先就通知他們我將前去拜訪。他們現任的住持是Most Venerable Dattajivo Bhikkhu,他不問寺務,只管指導大眾修行法身法門,所以我這次去訪問,他也沒有出來接見,而是由他的代理住持接待。因此在泰國佛教界,對這位住持有許多的傳聞,已經變成一位神祕化的人了。聽說他有神異的能力,除了他的法身法門的確能夠使人身心淨化,凡是跟他修行的人,不論男女老幼,都會被他的禪修及神異能力所懾服,而把他當成佛陀轉世一樣的崇拜。

  據他們告訴我,目前泰國一般寺院都會接受青年男子短期出家,但是其中的百分之九十會還俗。甚至有的已經確定了婚期,再去短期出家,以此表示受過出家生活的訓練之後,是一個誠實負責有道德的成年人了。而到法身寺短期出家的青年相當的多,卻有百分之九十因此而發願終身出家,這與傳統的泰寺狀況成了強烈的對比。特別是法身寺這個團體,非常重視大專青年的攝受,所以這個團體中的比丘,幾乎清一色是大專畢業以後,才來志願出家的,所以他們辦的青年活動,很能投合青年人的需要。目前他們從事於青年部工作的男女青年有一百多人,正在籌畫明年度全國大專院校的佛學會考。他們所服務的對象有三百多萬青年,其中有不少學生會在畢業之後,剃度出家。而在全國其他傳統的泰國寺院,出家的人數卻越來越少,甚至有兩萬多所寺院,已經沒有出家人了。像法身寺這樣一個新興的佛教團體,雖然受到一些爭議,的確也是泰國佛教新希望之所在。

  

  ▲法身寺外觀。

  

  ▲法身寺信眾集體禪修情景。

  他們接受男眾出家,也接受女眾出家,男眾可以成為比丘,女眾只能成為八戒女,剃光頭、披白色的衣,跟比丘尼的生活沒有什麼不同。目前我就看到有好多位剛從大學畢業的女青年,準備成為常住的八戒女,也有一些八戒優婆塞、優婆夷是接受薪資的服務人員,擔任著車輛駕駛及信眾的接待等工作。所謂信眾,就是每天晚上會有兩千至五千人來自各地,參加共修,聽他們住持的開示。每週日他們稱為「佛日」,原來就是六齋日,為了配合大眾週末假日的便利,故以每個月的四個星期日做為齋戒日;當天都會有數萬人分乘專用的巴士,前來寺院過一天的修行生活。像這樣的佛教團體,在泰國是找不到第二個的,所以也為泰國傳統的佛教各派,帶來了一些威脅感和危機感。

  法身寺原先的大集會處,是用生長在水邊的蘆草覆頂,是不設牆壁的簡易敞房,現已改作大眾的齋堂及沙彌的自修讀書之用。由於我們到訪,特為我們在青年活動中心,請華人信眾備了四桌素席;他們也知道吃葷腥是造殺業,卻礙於當地的風俗,不便實施素食,一者泰國比丘不慣素食,二者托缽時不一定有純素,更嚴重的是泰國傳統僧團會把他們看作異端邪門。目前的法身寺由於僧眾人數太多,附近居民戶數有限,故僅有少數比丘晨朝出外托缽,絕大多數是用寺內自備的大廚房自炊自食,已和中國寺院無二致了。

  他們僧俗四眾,共同生活在一起,男女之間的界限卻極其分明,不僅住宿處,男女眾不相往來,每一間辦公室,都以玻璃為門戶及屏障,雖有隔音,卻均可彼此一目瞭然,毫無隱密藏私的餘地,只要表現出曖昧的動作和表情,都會立即受到規勸。尤其女性都穿著寬鬆的白色制服,且受八戒,已將性徵的誘因減至最低了。

  南傳佛教的出家傳戒儀式比較簡單,不像漢傳佛教的比丘戒要勞師動眾,擇定戒期,少則十八日,多則三個月。並且比丘戒登壇時,往往因為戒子人數太多,便以九人為一壇。這是不合律制的。往往所請得戒和尚、羯摩、教授以及尊證,均須上座長老,也未必就是律制。

  我問泰國的比丘授戒法,他們說,當有人求度出家時,任何一日均可授戒,凡是比丘戒臘十年以上知律知法者,即可為得戒和尚,五年以上者得為羯摩及教授阿闍黎,凡已受了比丘戒的均得為尊證,尊證人數至少七位,多則更佳。比丘戒每壇不得超過三名,否則違律,戒師得罪,新戒不得戒。儀式只需一兩個小時,沒有什麼戒期。因此若遇有大批的新戒求受比丘戒時,泰寺便採兩種措施;一是分日逐次授,二者分壇分批授;如果短期出家的人數太多,便只授沙彌戒而不授比丘戒了,因為沙彌十戒是可以集體授的。

【書籍目錄】
第1頁:自序 第2頁:一、大好年運動
第3頁:二、我的書法 第4頁:三、我的演講
第5頁:四、兩場高峰座談會 第6頁:五、宗教高峰會到了台灣
第7頁:六、終於去成了馬來西亞 第8頁:七、台灣信眾組團到美國探源
第9頁:八、聖嚴人文獎的始末 第10頁:九、桃芝颱風
第11頁:一○、納莉颱風和象神感應 第12頁:一一、美國遭受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
第13頁:一二、忙碌的三個半月 第14頁:一三、大好月的媒體響應
第15頁:一四、出席高峰會的諮詢委員會 第16頁:一五、墨西哥海邊打禪七
第17頁:一六、拉丁美洲的新經驗 第18頁:一七、東西岸的三場演講和九一一百日祭
第19頁:一八、第四屆中華國際佛學會議 第20頁:一九、大型皈依.一等獎章.聯合婚禮
第21頁:二○、出席世界經濟論壇會議 第22頁:二一、三場寒假千人禪修會
第23頁:二二、第一次在法鼓山上過春節 第24頁:二三、兩場「心靈環保」演講
第25頁:二四、佛指舍利到台灣 第26頁:二五、千人菩薩戒.兩個禪七.地震關懷
第27頁:二六、初訪曼谷出席世界宗教領袖理事會 第28頁:二七、我是貴賓
第29頁:二八、第一位主題演講人的演講詞 第30頁:二九、主席的工作
第31頁:三○、把心靈環保推向世界 第32頁:三一、成立世界宗教理事會
第33頁:三二、華人佛教和新佛教 第34頁:三三、佛教的人數最多
第35頁:三四、參觀了幾處名勝 第36頁:三五、司機口頭的泰國佛教
第37頁:三六、許多的第一次 第38頁:三七、《天台心鑰》得到中山學術著作獎
第39頁:三八、大陸古佛頭的因緣 第40頁:三九、「流轉.聚首」的展覽會
第41頁:四○、佛頭的送迎 第42頁:四一、佛頭回到四門塔
第43頁:四二、兩場演講 第44頁:四三、訪問北京
第45頁:四四、大靈巖寺 第46頁:四五、神通寺和四門塔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