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好年運動
在二○○○年下半年,我就提出了一個大好年的觀念,並且用毛筆寫了,準備提供《法鼓》雜誌刊用。當時因為台灣地區的社會風氣好像越來越壞,從媒體上看到有關各界公眾人物的報導等,似乎多半是在做壞事、說壞話,所以鬧得人心惶惶。有人向我建議,要我登高一呼,扭轉這樣的社會風氣;同時,我也發覺到我們這個團體中,有許多熱心奉獻的菩薩們,多半不善於言辭,不會把法鼓山的理念向社會普遍傳遞,即使我們做了許多好事,使得自己和家庭改善了很多,但就是不會把自己的經驗轉告他人,這是受了一般人所說「默默行善,不求人知」觀念的影響,以至於「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縱然十步之內就有芳草,結果由於媒體的渲染,看來,反倒好像滿眼都是毒花敗草。所以我也呼籲我們的團體以及社會的大眾,要練習著說好話、做好事、轉好運,那就會帶來年年都是大好年的社會環境。
我所指的說好話,不是巧言令色、阿諛諂媚、奉承討好、一味的順從,而不分是非、善惡、好壞,那是鄉愿愚癡。真正的好話,是對他人有利,也對自己有益,至少有益於人而無損於己;更進一步,唯有只想到有益於人,不考慮是否有利於己的問題。即使檢討自己,而把慚愧和懺悔的經驗與人家分享,說的也算是好話。如果能夠用佛法的智慧,用慈悲的語言及觀點來勉勵他人,那當然更能夠為他人解決問題和提昇人品,這就是說的大好話,做的大好事了。
本來只是希望在我們法鼓山的內部,推行大好年的運動,結果台中市的悅眾菩薩賴氏兩兄弟,看到了我用毛筆寫的「大好年」三個字,非常歡喜,就設計了一張配有一個古色古香大圖案的新春標貼,由法鼓山護法總會印製了數萬張,分贈給需要的會員們。因此在農曆年前,全台灣的大街小巷,許多人家的大門上和客廳內,都張貼了這三個字,甚至許多非會員也紛紛的來索取。就這樣,二○○一年就變成了台灣大好年的運動年。
為了這項運動的推展,首先由我們的法行會籌畫,於一月十一日,邀請了香港、台灣十餘位演藝界的巨星,包括張學友、楊麗花、陳亞蘭、吳念真、吳宗憲、張清芳、羅大佑、柯受良、趙傳、何潤東、康康等,藉台泥大樓士敏廳,和我同台見證「說好話、做好事、轉好運」。每一個人都說出幾句「要說好話、要做好事、要轉好運」的心內話來。這是一場非常溫馨和令人振奮的活動,雖然僅僅一小時,卻吸引了大批媒體記者的採訪,其實,這十幾位演藝界人士,能夠請到其中任何一位,就是一項新聞,何況讓他們同台出現,所以轟動了整個台灣社會,最後在知名電視新聞主播葉樹姍主持下,要我帶領著台上台下的與會全體人員,共同為大好年祈願:大家說好話,大家做好事,大家轉好運;好話大家說,好事大家做,好運大家轉。
▲十餘位港台知名藝人出席大好年記者會,共同響應推動大好年運動。
由於這個大好年運動,熱心的演藝界人士,便為法鼓山分別舉辦了三場義演。
第一場是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假台北市立社會教育館,演出一場「法鼓之音演唱會」的音樂會,是由法鼓山合唱團與名聲樂家女高音周雅萍的合作演出。一千三百多張門票的收入,全數捐作法鼓山公益慈善之用。我當時正在美國主持禪七,雖然未能親自參與,卻為他們寫了如下幾句祝福的話:好音樂,好歌曲,迎接大好年;演唱的,欣賞的,同結法鼓緣。
第二場則是由陳亞蘭向她的老師楊麗花作的建議,於二○○一年二月十八日晚上,在台南藝術中心演藝廳,義演一場民間故事的好戲《梁山伯與祝英台》。所有二千一百多張門票收入,全數捐作法鼓山的慈善基金;楊麗花的先生洪文棟醫師,也以他的「六桂慈善基金會」捐出了一百二十萬元,共同來響應法鼓山大好年運動。當時我正在法鼓山主持第一屆社會菁英禪七,所以未能親自前往,但是所有被稱為「愛心券」的義賣門票,在開演前幾天就被認購一空,甚至有許多觀眾,是為了看這場義演,而從全省各地專程南下的。同時也安排了台南及高雄地區的低收入戶和獨居老人,免費入場欣賞。法行會的菩薩們,也為此一連忙了兩三個月。這場戲是由楊麗花飾演小生梁山伯,許秀年飾演旦角祝英台,陳亞蘭飾演書僮四九。既有愛情故事賺人眼淚,也有陳亞蘭的逗趣演出,博得滿堂的歡笑。
▲歌仔戲巨星楊麗花率領團員為法鼓山義演「梁山伯與祝英台」。
楊麗花小姐在我們法鼓山奠基大典時,曾經和陳麗麗小姐同台演出特別節目,這是第二度為法鼓山奉獻。楊麗花的歌仔戲,成名而受歡迎已逾半個世紀,既有唱工及演技的藝術地位,也有教忠教孝善惡因果的教育功能,她是長青樹,溫暖了幾個世代的台灣民心。陳亞蘭在四年前皈依三寶之後,經常參與法鼓山的義工活動,甚至於每年的農曆春節,多半是到農禪寺和僧團團聚,已經是法鼓山團體內的一份子了。
第三場是在二○○一年四月二十三日,林懷民先生的雲門舞集假台北市中正紀念堂的國家戲劇院,為法鼓山新成立的「人文社會獎助學術基金會」,義演一場他新編的現代舞作品《竹夢》。據說這也是他們為公益慈善事業團體所作的第一次義演。其實,雲門舞集本身的經濟狀況也是捉襟見肘,能夠對我們慷慨相助,真使我感動不已。那是在二○○○年我問林懷民先生,有沒有可能由法鼓山和雲門舞集合作,對社會做些什麼?他不假思索的給了我一個承諾:「雲門舞集願為法鼓山提供一場義演。」而且不需要我們提供任何條件,原因是他慨歎今日台灣的社會,普遍不重視人文,而我們法鼓山特別成立了對人文社會關懷的獎助學術基金會,這正是社會需要,也是他所希望做的。
《竹夢》這場新編的舞作,是描寫春夏秋冬四季的情景,舞台上稀稀落落的一片竹林,舞者們穿梭在竹林間,用舞姿及燈光、布景、音效等表現出八種情節:晨霧、春風、夏暄、曲徑、秋興、雨霽、午夜、冬雪。林懷民說這裡邊沒有故事,而我這個第一次進入戲劇院的人,卻看出那八種情景,就是代表著一年四季萬物生息的故事。以我這個不懂舞蹈藝術的人看來,台上舞者們所表現的肢體語言,已經出神入化,所以我說,舞台上見到的都不是人,而是春夏秋冬的精神。
同時我也在終場時,除了被請上台去說了幾句感謝的話之外,也說出了我的體會:「春夏秋冬在竹林裡是一場夢,舞蹈表演終了,就是夢醒了,說明如夢如幻,即是空,那不就是佛法嗎?」因此,也贏得台下全體觀眾報以熱烈的掌聲。這是支具有超高水準的舞作,結合了宗教、哲學、武術、音樂、繪畫、建築、景觀、服裝等各種各樣的精華,用舞蹈來呈現在觀眾面前;它又是結合了東西方思想的內涵和舞蹈的技巧,融匯成為雲門舞集所獨有的特色。但是如果沒有一點人文的修養基礎,要欣賞雲門舞集,所看到的,恐怕只是舞者們的精彩表演了。
▲雲門舞集為法鼓山人文社會獎助學術基金會義演現代舞作品「竹夢」。
這場義演也是由法行會策畫推銷門票的義賣,有的人認購了十張、二十張,乃至一百張票,他們自己只要其中的一部分,另外的則提供法鼓山作為公關之用,招待歷年來對法鼓山提供各項服務支援的各界貴賓,所以那一場義演的觀眾水準,非常的高,包括孫運璿、馬英九、陳奇祿、李鍾桂、陳郁秀、詹天性、鄭石岩、黃俊傑等,大家都能看得懂這場舞作的內涵,這使得林懷民及全體舞者們也非常的歡喜。
以上三場義演,在同一個季節完成,為我們募款是一種創舉,對於法鼓山理念的推廣,更具有其深遠的意義和影響。周雅萍是國際級的聲樂家,在現代音樂界有她相當高的地位;楊麗花是本土歌仔戲的天王,對於台灣鄉親之中,她有非常大的親和力;林懷民是台灣現代舞的前輩,目前許多現代舞的老師,都是出於他的門下,他所編的舞作,不僅在台灣本土受到普遍的愛好,也在世界的舞蹈界享有盛名。他們都在為法鼓山的理念而提供義演,實在是我們的光榮,令我們感恩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