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抱疾遊高峰 聖嚴法師著

抱疾遊高峰 聖嚴法師著

六、連場爆滿

[日期:2010-07-23] 來源:網絡轉載  作者:聖嚴法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六、連場爆滿
  
  這次在新加坡前後逗留七天,若依照原先的安排,每天都有大大小小的活動,後來為顧慮我的體力,減為四場演講,前兩場是對小眾的,後兩場是大眾的。
  
  小眾演講的第一場是四月十六日晚上的信眾暨讀者聯誼會。本來我在那兒根本沒有信眾,常常到圖書館參與活動的人員也只有一百多人,可是他們借了可以容納五百個席位的新達城三樓禮堂,因為聽說我要去開示,許多人老早就聯絡了親友一起前往。本來我只想聽聽信眾們的學佛心得,和大家做一些互動的聯誼交談,我到那兒只說幾句鼓勵祝福的話就夠了。可是一進會場,竟發現現場有爆滿的聽眾。當果竣師主講了法鼓山的理念、謝世玉及周鼎華的學佛報告、點燈傳遞之後,便要我開示,我只好以「日常生活中理性與感性的調合運用-祝福你平安」為講題,為他們做了一個小時的演講,雖然有點累,還是蠻喜悅的。
  
  第二場對小眾的演講是四月十七日的晚上,由大專畢業生佛友會及法鼓山佛學圖書館聯合主辦,地點是借用東陵俱樂部地下一樓劇院廳,那是一個原先屬於英國上層人士的集會場所,現在的會員也都是上層社會人士,借用這個場地就是方便該國的高階層社會人士來參加。我的引言主題是「如何以智慧與慈悲來處理問題」。會場一下子擠進了兩百八十多人,其中有現任及前任國會議員,前任內閣部長,現任大使,總統私人助理,執政黨助理署長,各部高級官員,以及企業界、學術界、教育界、宗教界領袖,這樣高水準的集會在新加坡佛教界是相當難得一見的場面。尤其是星國政府官員之間,有一個不成文的禁忌,就是政府官員們不宜參加宗教活動,也不表明宗教信仰的背景,因為這是一個宗教多元化、種族多元化的社會,官員們的宗教信仰可能會招致不必要的困擾。參與這場座談會的人士是從學術、社會、文化的層面切入,聽聽我是如何建議大眾用智慧和慈悲來處理問題的看法,所以是座談會,不是弘法會。

  

  ▲新加坡總理吳作棟先生的夫人陳子玲女士與作者合影。
  
  至於兩場對大眾的弘法活動,就是借我所落腳的旅館四樓萊佛士大廳。它的容納量是三千個座位,平常是用隔間隔開,成為分區使用的大餐廳,遇到大集會,便將所有的隔間打通,看起來非常寬大,高度也相當於兩層樓,故也感覺不出是位在第四樓;此飯店一共有七十三層樓,我住的房間是第五十三層,是一個五星級的旅館。由於這個會場是多功能用途的,聽眾席的椅子是臨時擺設的,講壇是臨時搭建的,有點像去(一九九八)年五月我跟達賴喇嘛在紐約對談的玫瑰廣場,聽眾區沒有坡度,以講壇為中心,圍成一個菱狀的弧形。
  
  圖書館的諸位義工菩薩對這場大型的弘法活動沒有經驗,他們根據台灣法鼓山辦演講會的經驗考量:以派票的方式發出入場券,出席率大概只有百分之六十左右,因為是免費送票,拿到票也不會珍惜。如果預估到場的聽眾太少,席位坐不滿,空蕩蕩的很可惜;而加倍發出入場券,有時又會造成場內場外人山人海而座位不足,對於聽眾的抱怨很難處理。新加坡的菩薩們也有這樣的顧慮:旅館的經理告訴他們,基於安全的考量,超過人數是危險的,也是違法的。結果他們每場發出了三千六百張入場券,預計有六百人不會來。可是四月十八日及十九日兩晚在我開講之前兩個小時,就已經有人排長龍等待入場,他們都持有入場券,只是希望早一點進場,可以坐到靠近講台的席位。
  
  弘法大會的時間是晚上七點至十點,六點半左右,場內席位便已坐滿,場外還陸續有人進來,發出多少票,就來了多少人。另有少數沒有票的人在場外枯候。幸虧大會的義工菩薩們設想周到,不僅在場內架設了兩面大電視螢幕,場外也架設了一座,無法入場的人,只有在電視螢幕前席地而坐。依照旅館規定,這是不被允許的,也會被罰款的,由於總理吳作棟先生的夫人陳子玲律師及外交使節都來聽講,所以旅館方面也就特別包涵,每天並加派四位保全人員,在我進出場時,隨身接送。
  
  弘法的時間預計三個半小時,依照我當時的健康狀況是無法勝任的,於是將這三個半小時做了相當妥善的分配:六點三十分聽眾入場,七點放映錄影帶介紹我的生平、法鼓山的悲願等等,接著由當地光明山普覺寺的廣聲法師領導的恆河之音合唱團演奏演唱「淨土梵音」大約二十分鐘,然後我的演講又分作兩個時段,講了一小時,中間休息二十分鐘,播放台灣法鼓山製作的兩支錄影帶「四海慈悲行」及「三皈五戒」,又為了讓我在演講時有喘息的機會,安排英文翻譯,因此我所講的時間就不是那麼多了。第一晚下來,許多聽眾便要求我於第二天晚上取消翻譯。

  

  ▲作者在新加坡對大眾弘法。
  
  對於這項要求,我採取了折中的辦法,還是保留英文翻譯,但是內容簡要一些。我請聽眾原諒,這不僅是為了非華語系的聽眾,更是為了我的體力著想而做的安排。經過調查,會場中聽不懂華語而必須聽英語的人不到二十位,以此看來,新加坡華文教育的普及,好像比台灣還成功。我在台灣做如此大型的演講,往往需要有閩南語翻譯,新加坡人除了都會英語之外,華語成了他們第二國語。我只好告訴他們:能聽懂兩種語文的人,不要以為浪費了一半時間,就把它當成同時聽了兩場演講吧!這麼一說,引起了滿堂的爆笑。
  
  這兩場演講的主題分別是「智慧的人生」及「和樂的人生」。第一場我從基本的佛法,正確的觀念,講到人生的目標、意義、價值。如何運用智慧和慈悲,在日常生活中利己又能利人,也提出無常、無我的觀念,要他們在不斷保持危機意識及警覺心的同時,積極改善現在、開拓未來。第二場我把佛教特有的修行方法,特別是中國禪宗數息、念佛、參話頭、默照等的法門,作扼要說明介紹,並且告訴大家:佛法不是少數人或出家人的專利品,乃是人類全體大眾所需要的,可以運用到日常生活中的。
  
  最後是授三皈五戒的儀式。起先負責會場的悅眾菩薩們認為,這會是一樁麻煩的事,三千多人之中,填了表格申請受三皈五戒的人,只有四百多位,其他的人士,在演講結束後,就得離開會場,這樣一來,必定造成場內的混亂,然後再把要接受皈戒的人整隊集合,也得大費周章。所以預備讓我先離開會場去休息,等一切就緒以後再回到會場。
  
  我覺得那不是很好的方法,所以決定採用另一種方法。當我宣布了「演講到此為止」,接著便說:「請大家不要離席,下面是皈依的儀式,並請所有的出家法師擔任尊證,請所有已受三皈及未打算馬上接受三皈的貴賓們坐在原位觀禮,讓大家分享一份歡喜和接受三寶的祝福。」接著我又說:「要受三皈五戒的人跟著我念,已受三皈五戒的人陪著念,不受三皈五戒的人聽著念。諸位就在原座位上合掌即可,請大家欣賞享受這個儀式中自然、莊嚴、和諧的氣氛。」
  
  當我領著誦念三皈五戒的內容時,發現台下的人幾乎都跟著念,只有少數人沒有念。
  
  最後我說:「恭喜大家,已經成為清淨正信的三寶弟子,祝福大家健康、平安、幸福、愉快。」然後又補充了一句:「剛才雖然沒有填申請表、也沒有跟著念的貴賓,如果你認為這樣的三皈五戒,也可以考慮接受,那也算是三寶弟子了。」因此引起全場的歡笑和如雷的掌聲,我就在這樣的笑聲和掌聲中走下了講台。而此次新加坡的弘法活動,到此也劃下了句點。

【書籍目錄】
第1頁:自序 第2頁:一、演講會與高峯座談
第3頁:二、受獎和頒獎 第4頁:三、學術會議-人的素質與電子佛典
第5頁:四、健康出狀況‧累及許多人 第6頁:五、訪新加坡的因緣
第7頁:六、連場爆滿 第8頁:七、在新加坡接觸到的菩薩們
第9頁:八、拜訪兩位長老法師 第10頁:九、歐陽代表官邸說因果
第11頁:十、飛到德國 第12頁:一一、我在柏林的飲食
第13頁:一二、一場精簡的演講 第14頁:一三、在古堡中打禪七
第15頁:一四、如何指導禪修 第16頁:一五、柏林國立博物館
第17頁:一六、集中營紀念館 第18頁:一七、凱旋門與柏林圍牆
第19頁:一八、給歐洲禪修者的叮嚀 第20頁:一九、政黨人士來訪
第21頁:二○、「心」五四運動 第22頁:二一、齋明寺晉山
第23頁:二二、百年大地震 第24頁:二三、中部寺院的災情
第25頁:二四、台灣,加油 第26頁:二五、在美國的禪與生活
第27頁:二六、七十自題 第28頁:二七、重感冒中的弘化活動
第29頁:二八、現代藝術的災區感恩 第30頁:二九、灑淨行腳
第31頁:三○、農曆年前後的大忙碌 第32頁:三一、與當代頂尖名人暢談
第33頁:三二、與名人談了些什麼? 第34頁:三三、陳水扁總統利益眾生
第35頁:三四、政治大學上課‧台灣大學演講 第36頁:三五、追求卓越的大師對談
第37頁:三六、打七個默照七 第38頁:三七、第四度英國行
第39頁:三八、夏芬學院 第40頁:三九、蓋亞之家
第41頁:四○、畫眉鳥洞佛教修道院 第42頁:四一、我的健康、團體、傳譜
第43頁:四二、成為媒體的焦點.預立遺書 第44頁:四三、人文社會獎助學金獲得捐款
第45頁:四四、出席聯合國的宗教及精神領袖高峯會議 第46頁:四五、接受安南的午宴招待
第47頁:四六、會議期間的餐會邀宴 第48頁:四七、列名卓越的世界宗教及精神領袖名單
第49頁:四八、台灣和大陸的佛教代表們 第50頁:四九、高峯會中的高峯會
第51頁:五○、我對消弭飢餓與貧困的建議 第52頁:五一、陳水扁總統的約見
第53頁:五二、國會及國家給我的兩項榮譽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