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日文組.水城威尼斯
十月七日,星期二。
這天上午,是發表會的最後一個時段。雖然第一天就選定了日本組的場次,由於帶路人對路線不熟,還是遲到了十分鐘。
這一場的主席是義大利人,是一位對日本文化有相當研究的學者。發表者是日本各教派的八位代表,包括天臺宗比叡山、曹洞宗、臨濟宗、神道教、立正佼成會、淨土真宗、天理教、大本教。他們並沒有談到彼此之間如何溝通和協調的問題,也沒有談到衝突和交流的現象,都是介紹他們對世界的難民救濟和對貧窮落後地區的關懷,以及講到如何用他們各派自己的思想和信仰,來幫助人類達到和平的目的。例如臨濟宗的代表,告訴大家,他在世界上的好幾個地區,指導東西方的人士禪修,也包括天主教的僧侶和信眾在內,這就是他作為一個禪僧,來為世界和平所作的奉獻。曹洞宗的代表,他念了幾段道元禪師的語錄,同時對於前(一九九五)年發生在日本的歐姆真理教事件,提出批判的看法。天臺宗提出對於柬埔寨的難民作了若干救濟的報告。立正佼成會則是配合聯合國及日本政府,對於非洲地區的難民,做了不少救濟的工作。神道教的代表,說明日本的神道教是愛好和平的一個宗教,介紹了它的理論根據。由此日語小組,可以理解日本是一個具有強烈優越感的民族,他們熱烈參與國際組織的活動,希望人家知道日本,而接受日本。
▲帕多瓦廣場的教堂。
因此,我相信,當宗教信仰和民族感情結合為一的時候,難免沒有民族差異的情結發生。宗教最好不受民族優越感的影響,才會真正見到人類世界的和平。
本來我也想在這場發表會上,表示一點中國佛教的看法,可惜八位代表讀完各自的講稿之後,主席立即宣布,已經超過了規定的時間。
這天中午,由服務人員將與會人士化整為零,帶著去各人希望去的餐館。我們便在一家義大利的小餐館用了午餐,然後被帶到帕多瓦市中心的大廣場休息。那是一片草坪,大約有三十英畝大的範圍,廣場中只有幾棵大樹。
▲威尼斯水上街道。
下午三點,上車向威尼斯出發。車行半小時,到了一個渡船口,我們登上了一艘小輪船。在碼頭上,又遇到了帕多瓦市的主教Antonio Mattiazzo,以及代表教宗的一位紅衣主教,搭上同一條船。
這條水路航行了二十分鐘,讓我們觀賞到這座水上城市的風光,只看到一排一排的高樓大廈,整整齊齊的建築在水面上,除了建築物,看不到陸地,也沒有道路。其實我們坐船通過的水路,就是他們的大馬路,在一個街口一個街口之間的巷子,也是水道,偶爾在那些小巷子裡架設有一、兩條拱橋,方便彼此通行;為什麼用拱穚,是方便船隻通過。
在這個城市內,沒有汽車,但是每家幾乎都有船隻代步,所以除了短距離的步行,就是坐船。那些商店和住家大樓的底層,幾乎跟水面相平,好像威尼斯的海水沒有潮汐的現象;否則,就是我那天所看到的景象,正好是漲潮的時刻。在範圍相當大的水域裡,除了高樓大廈的商店住宅,還有好多座高大雄偉的教堂,浮於飄渺的水面,像是夢幻世界,若非身歷其境,實在無法想像。
威尼斯原為義大利北部的一個省,它的首都的名稱也就是威尼斯,那是建立在威尼斯灣的七十二個島上。在歐洲,它以出產玻璃、鏡子、寶石,以及造船,聞名於世。中古時代曾經是個獨立的共和國,在西元十八世紀、十九世紀之間,曾經受奧國及法國統治,西元一八六六年開始,就合併為義大利的一省。
在我年輕的時候,曾讀過一本文學名著《威尼斯的商人》,然後也陸陸續續看過一些有關於威尼斯的圖片和報導,但終究還是百聞不如一見。世界上竟有如此大的一個水上城市,既然是島,又看不到山,只見房子的建築而無隆起的山丘。當然這是經過長時間的人工改造,才變成這個樣的。因為我這次不是為了觀光旅遊而去,僅僅經過了兩條水道;除了這一條之外,另一條就是返回威尼斯機場的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