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農業大學演講會
晚上五點三十分,到達華沙市歷史最悠久的一所農業大學GrospodarstwaWiejskiego的Szkota Gtowna大講堂,主持據說是波蘭佛教界最大的一次演講會。我以「禪的修行與開悟」為主題,講了兩個半小時。
這場演講,幾乎由於翻譯人選的不當,而讓聽眾大失所望。因為主辦單位接受一位教授的介紹,說有一位精通中文又懂得佛學的年輕學者,可以直接從我的華語為聽眾翻譯成波蘭語。到了會場門口,見到了那位也叫Pawel的年輕學者,他跟果谷同年,只有二十八歲,是從奧地利大學學會中文,的確講得很好,很有北京國語的味道。我問他有沒有看過佛經,他說:「有﹗曾讀過幾本。」我問他懂不懂佛學名詞,他說:「懂﹗」好像蠻有自信心的。
可是在上臺之後,前面幾句普通的開場白,翻譯得還不錯,接下來,當我運用佛學名詞時,他就亂翻起來了。每次我還沒有把整句話講完,他已經搶嘴把它翻完了。
我問他:「你知道我講的是什麼嗎?」
他說:「知道﹗」
我說:「我的整句話還沒講完,你怎麼可能已經知道,而先翻譯完了呢?」
因此,他越翻譯越緊張,不但身體在抖,手在抖,嘴唇及牙齒也在發抖。我只有勸他:「你翻譯得很好,只是要等我講完整句時你再翻譯,一定會翻譯得更好些。」就這樣,一邊我跟他談話,一邊又在演講,我盡量想辦法讓他聽懂,結果呢,臺下的人還是不知所云,耗了二十分鐘,走掉了二、三十位聽眾。因此,就有幾位跟我打了禪七的波蘭居士,非常著急,建議果谷師和Jacek上臺,還是先翻譯成英語,再翻譯成波蘭語。這樣一來,演講會才算進入正常情況,而讓聽眾聽出了味道。
因為這是天主教的國家,我不談宗教哲學及其信仰問題,只談如何開發人類的智慧,和展現出人類的慈悲。我首先指出,人類從古以來,都希望有安全的保障、幸福的生活,並且希望受到愛的關懷。但是,人類卻永遠都在沒有安全保障的情況下走過來,人與人之間,就是有愛,也多半是挾帶著佔有、支配、控制等的自私心,不是真正無條件的奉獻和關懷,所以人類永遠生活在你爭我奪、貪瞋無明等糾纏不清的環境中。
雖然有一些人,在觀念上知道真正的愛是無私的奉獻,但在實際生活中對於愛的表現,往往又是自私的、佔有的,是有條件交換的,原因是一般人的理性,常常會與感情衝突,有人將之形容為「天人交戰」。如何解決這個問題?需要用修行的方法來配合,才不會心不由己、身不由己,才不會被環境的形形色色牽著鼻子走。接著,我向聽眾們介紹了簡單的禪修方法,幫助大家練習攝心、安心的工夫。如果練習到隨時隨地都能攝心和安心,漸漸地就會產生智慧和慈悲的功能,就會自利利人而不致自害害人。
▲波蘭演講會上,聖嚴法師(中)與翻譯人員及錄音者合影。
最後二十分鐘,接受聽眾發問,他們也真的很會問問題,例如:
和尚不結婚,如何處理生理上的性反應現象?如果有好的方法,能不能讓大家分享?
奉獻的愛和佔有的愛,真的能夠分得開嗎?在青年男女之間,真的會有僅是奉獻而不希望佔有的愛嗎?如果遇到你愛他,他也愛你,他卻愛得你要死,愛得你寸步不離,此時怎麼辦?
這些問題,都是大家希望聽的,我的解答並不一定能讓大家滿意;不過,我用佛陀的智慧作回應,都能得到滿場的掌聲。
這場演講,本來要安排在國立華沙大學,由於準備得很倉促,借不到場地,所以改在這所古老的農業大學;在波蘭參加禪七的Pawel Rościszewski居士,曾在這兒研究了三年的馬鈴薯,發覺那不是他的興趣,結果轉學到華沙大學,改攻心理學系,讓他成了心理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