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訪靜安古寺
早餐之後,收拾行李,登車訪問我的母院靜安古寺。這在原來的計畫中,並未列入,在臨行前兩星期才安排進去的。不列入的原因是:1.那不是旅遊重點。2.此寺的範圍太小,三百人進去,大殿內外都站不下。3.先遣人員去拜訪時,靜安寺已沒有認識我的人。4.一九八八年我已訪問過了。
不過,我還是希望去拜訪,因為那畢竟是我少年時代讀過書的地方,法鼓山的尋根探源之旅,如果缺少了這一站,真會讓團員們遺憾。
關於靜安寺的歷史,以及我在那兒讀書的情況已在《歸程》及《法源血源》兩本書中做過介紹。
上海市區因為交通繁忙,我的車隊被分開行動,靜安寺前停車也不方便,所以先到的幾輛車抵達靜安寺半個小時後,我坐的車才到達,不僅讓一百多位團員列隊在該寺的前院念阿彌陀佛聖號,也讓該寺三位年輕的監院慧明、聖懷、益華法師在大門口等候很久。擔任上海市佛教協會常務理事,也是上海佛學院副教務長的慧明法師才二十九歲,但已非常的練達,一見面就說:「這也是您的常住,歡迎您回來。」然後就陪我經由功德堂和三聖殿,穿過天王殿,到達大殿。我向隨行的人員解說,功德堂和三聖殿是我學僧時代的教室和齋堂,大殿兩側的迴廊是當年學僧的廣單寢室。
▲靜安古寺是作者少年時代讀書的地方。
在一九八八年訪問該寺時,大殿在遭回祿後尚未修復,今已重修完成。當年大殿供的木雕釋迦如來像,已經改為緬甸的玉佛。雖然是重建的殿宇,其規模形式亦如往年。所以我也告訴隨行人員,那兒是我上殿經常站的位置,我還清楚的記得當年每天早上在尚未天亮的摸黑之中如何洗臉、漱口,趕著上殿的情景。
之後我們去客堂,會見了現年七十七歲的都監德悟長老,上回去上海,他到機場苦候我兩個多小時,這回他畢竟老了,既未接我又未送我,僅在客堂寒暄幾句,就由幾位年輕監院帶著我,去客堂的二樓,參觀當年的佛學院院長及靜安寺住持-持松老法師紀念堂以及文物館。因為我聽說當年的副院長,也就是後來到臺灣一住就四十多年的白聖老法師,圓寂之後臺灣的弟子明乘法師、今能法師等,曾回靜安寺,打了水陸法會,可能也會陳列些紀念他的東西罷,但是沒有發現。
我知道當年的同學之中,尚有一僧二俗的三位同學在靜安寺服務,我問起慧明法師:「能不能見到他們。」,他的答覆是:「養凡法師正在做佛事不能見客;賈勁松居士已中風;李中流居士今天沒看到。」當然,要見外來正式的訪客,有它一定的程序,我的臨時指名,應該是見不到人的。
靜安寺的殿宇,已經再度整修擴建,原來的木結構現在已是鋼筋水泥,原來的平房現在已是兩、三層的樓房。原來的寺產被移作靜安小學校舍,也已收了回來。同時正在計畫把天王殿前早期的古大門,連同一幢高樓收回為寺有,並且計畫恢復四月初八日一年一度的廟會。看來靜安寺在不久的未來,就要恢復到古代名剎的規模了。現在住了四十多位僧眾,都是靠著經懺、佛事維持門庭,不過到現在為止,客堂前還是掛著「止單」二字,意思是不接受外來僧眾的掛單,因為他們的設備還不夠。
在一九八八年時,靜安寺的方丈懸缺,後由玉佛寺的真禪方丈兼任,去(一九九五)冬真禪方丈圓寂後,現在又處於懸而未決的狀態。當天的天氣出奇的寒冷,在前院等了很久,車子又沒有回來,只好又坐進他們的辦公室中等待,談話間發現幾位年輕法師,都是上海佛學院畢業的同學,對於佛教的復興也都有相當大的抱負,對於寺院的經營也相當有魄力。臨別送了四本書:1.《靜安古寺》,2.《持松法師論著選集》,3.《持松法師紀念文集》,4.《持松法師紀念文集續編》。慧明特別翻給我看,其中也有我贈的一幅字「無上金剛王,獅吼留遺音」。他真是很細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