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三、法雨寺的印光大師關房
五月五日,星期日,陰。
今晨在用早餐之前,有人向我報告說,昨晚有一位本地法師,來到「息來小莊賓館」的接待大廳,要求見我。由於好心者建議,為免製造雙方的困擾,帶來不必要的麻煩,所以替我拒絕了。我在兩天前已經接到他的電話;他對我很熟悉,認為我對他的影響很大,希望能親近我,請教佛法及修行的方向。想不到在這趟的行程中,凡是未經事先安排的訪客,一律不方便接見,以致我對這位年輕法師造成這樣的結果。
早餐後,訪問普陀山三大寺之一的法雨寺。相對普濟寺稱為前寺而言,它又稱為後寺。由當家道慈法師接待,他在十七年前,就跟佛頂山現年七十歲的了開長老出家。他告訴我們該寺的收入,主要是靠遊客及香客的香花券(門票)和做水陸、拜梁皇寶懺來維持;普濟寺做眾姓水陸,法雨寺做獨姓水陸。現在有出家眾九十多人,年輕的居多。
我們到該寺參訪的目的,是因為近代中興淨土宗的印光大師,在移往上海及蘇州之前,就是在法雨寺靜修閉關三十多年。依據真達、妙真、了然、德森《印光大師行業記》記載:「年三十(光緒十六年庚寅)至北京龍泉寺為行堂。三十一(光緒十七年辛卯)往圓廣寺。越二年(光緒十九年癸巳)普陀山法雨寺化聞和尚,入都請藏,檢閱料理,相助乏人。眾以師作事精慎,進之。化老見師道行超卓,及南歸(普陀山法雨寺),即請伴行,安單寺之藏經樓。寺眾見師勵志精修咸深欽佩,而師欿然不自足也。二十三年丁酉夏,寺眾一再堅請講經,辭不獲已,乃為講《彌陀便蒙鈔》一座,畢即於珠寶殿側,閉關兩期六載,而學行倍進。」
▲法雨寺林木扶疏。近代中興淨土宗的印光大師在這裡前後住了三十多年。
後來幾度進出普陀山法雨寺,直到六十多歲,總共在普陀山前後住了三十多年,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僧人,成為全國知名的大師,這都跟他在法雨寺韜光養晦有關。
因此,我要求道慈法師,允許我們到印光大師紀念堂禮拜瞻仰。遂由現年七十歲的光智法師,開啟二樓的一間紀念室。據說那就是印光大師當年的關房。空間約十坪大小,距離印光大師圓寂(民國二十九年,西元一九四○年)已經五十六年了。經過幾次災劫,當年大師生前的用品、法物,已蕩然無存,所有的只是後人從各種資料中複印的幾十張圖片掛在壁上而已。這本也是意料中的事。能親自來到大師曾經在此修行的道場,以及閉關的房間,心願已足。我們來此,是為體會當年大師閉關修行的環境,用來激勵我們見賢思齊的道心和弘法護法的願心。我們三百人都能進入這樣的關房,實在是得天獨厚的幸運,平常是不對外開放的,這要感謝道慈法師對我們特別厚待,因此很多人在此感動流淚。
現在的普陀山,也很重視年輕人閉關,專修念佛法門,目前有一位二十多歲的青年僧,已閉關三年,正在準備進入第二個三年,全山大眾都對這位法師寄予厚望。
法雨寺位於普陀山千步沙北端的光熙峯下,創建於明末神宗萬曆八年(西元一五八○年),初名海潮庵。清聖祖康熙三十八年(西元一六九九年)皇帝賜「天華法雨」四字匾額,遂改稱為「法雨禪寺」。寺內主殿是康熙批准由南京的明故宮拆遷而來,殿頂有九龍懸空的藻井,故又稱九龍殿,又名圓通殿,供奉觀音菩薩像。寺前的照壁是近人以青田石浮雕的九條盤龍,高達兩米,縱長十二米,據說由九個工匠,花了兩年的時間雕刻完成。寺內有九株古木,例如龍鳳柏、古銀杏,連理羅漢松等都有百年以上的樹齡了。古寺當有古樹陪襯,否則就顯得沒有生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