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奉化雪竇寺
中午十二點三十分,在天臺賓館用完午餐,就登車向奉化方向出發。
從天臺山到奉化,在地圖上看來不遠,但行車仍需三個小時。經過寧海、梅林、西店而到奉化。從奉化的溪口鎮再到雪竇山的資聖禪寺,通稱雪竇寺。
雪竇山是四明山脈的一支,入山之時已在暮色蒼茫中,加上雲層籠罩,感覺上已經很晚,實際上也已下午六點了。
下車時,看到雪竇寺已敞開了雄偉的山門,門外右側站著兩位穿著黃海青的年輕法師,恭敬的迎接我們;一位是二十七歲的首座隆悟法師,一位是二十六歲的知客寂成法師。他們說,現年二十八歲的方丈怡藏法師,因為出席會議所以無法親自接待。目前全寺只有一棟木構建築是清朝的遺物,其餘的山門、天王殿、彌勒殿、大雄寶殿等,都是文革之後在最近幾年之間修復的。其中的彌勒殿是臺灣妙通寺的傳聞尼法師獨資建造的。
我們在客堂茶敍之後,就被帶到「雪竇迎賓館」晚餐,兩位年輕法師也同席作陪。他們說,現在寺內有四十多位年輕僧眾,都是現任的方丈從各佛學院請來的。我們見到的只有他們兩位。這座迎賓館也是由寺內經營管理。
不過該寺年輕輩的人事,好像不是那麼穩定,一年以前的方丈是二十八歲的月照法師,現在又換了一批,唯其看起來又是生氣蓬勃,頗有一番作為的樣子。據這兩位法師說,該寺原來佔地不大,現在慢慢收購了附近的農地,陸續的擴建各項設施。
▲雪竇寺的大雄寶殿。
我問:「雪竇寺曾出過不少高僧,如五代的永明延壽、宋代的明覺重顯、明代的石奇通雲、民國年間的太虛唯心,現在可有什麼紀念的場所,給人瞻仰禮拜?」
這兩位年輕法師說:「因為寺院在文革期間全部毀壞,所以也不知道那兒是這些先賢古德住的地方。」
他們不只一次告訴我,雪竇寺內有一個景點,傳說是黃巢的墳墓,被稱為「含珠林」,墓地形成一個圓形的小丘,上面長著八株老松。環繞雪竇寺的周圍,共有九峯,故被稱為九龍含珠。
從歷史看黃巢,是在唐末僖宗時代乾符年間(西元八七四~八七九年),響應王仙芝作亂,逼得僖宗出奔四川,黃巢稱帝於長安,國號「大齊」,年號「金統」,前後十年終於失敗,而於虎狼谷自刎。但是根據《奉化縣誌》及《寧波府誌》,都說黃巢沒有死於虎狼谷,他是隱遁到雪竇寺出家了,死後即葬於含珠林。究竟是先有含珠林,還是先有黃巢墓?那是不是真的黃巢墓?似乎也沒有人認真的去考據過。因為黃巢在中國晚唐時代,曾經是轟動全國的人物。相傳黃巢造反,殺人八百萬;也有人說他鬧革命失敗,終究出了家。一個血腥的歷史故事,而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收場了,所以雪竇寺內有黃巢墓,足以證明佛門廣大,回頭是岸。不過,在《雪竇寺志》的「含珠林」條下,並未說那是黃巢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