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佛寺的彌勒大佛
大佛寺初創於東晉穆帝永和初年(西元三四五年),開山是一位印度來的高僧曇光。嗣後,于法蘭於此建元化寺,支道林立棲光寺;梁武帝天監年中(西元五○二~五一九年),將兩寺合稱為石城寺。在吳越時代改稱瑞像寺;宋初改名寶像寺;清初叫南明寺;清末始稱大佛寺。
此寺的彌勒大佛石刻坐像,號稱江南第一,高十五點六米,兩耳各長二點八米,頭部特別誇大,與常人的身體相比不成比例,但從下方向上仰視,又覺得相當相稱,並且令人感覺到穩重、莊嚴、慈祥、安定。
目前該寺為了配合觀光旅遊事業,也為了發展佛教雕刻藝術,正在寺前籌建一座大佛城,已經把境內左右山麓的數百戶民居,向外遷移,規畫出兩側的崖壁,開鑿複製國內各地著名石窟的大佛雕像。其中包括四川的樂山大佛、龍門的奉先寺大佛、雲岡石窟的大佛、敦煌石窟的大佛、麥積山石窟大佛、四川大足大佛等,且已經編印了一冊非常精美的《全國大佛像影畫集》。將來只要到了石城山大佛寺,就可以飽覽全國所有的大佛像了。這個構想很好,不過像這麼大的工程,要把各朝代的大佛像聚於一堂,重新雕刻,只可以說是相像,不會是真的一模一樣。
這座寺院從南北朝迄於隋唐時代,相當隆盛,人才輩出,唐以後就不再有歷史性和全國性的龍象出現了。
此寺的歷代高僧,先是屬於般若學系統,之後則為天臺學系統,到了明末,就變成了禪宗臨濟的系統。由於曾有智者大師圓寂於此,所以自唐宋迄今的天臺學者,包括日本天臺宗子孫,都會把此寺視作聖地、祖庭來巡禮。值得我們品味的是,魏晉南北朝時代迄於隋唐,佛教界對於當來下生的彌勒佛,有如此重視,天下大佛像之中,彌勒佛的數量,超過阿彌陀佛及釋迦佛;可知當時的彌勒信仰遠超過彌陀信仰。至於彌勒佛的身量應有多高多大?根據《彌勒下生經》所說:「彌勒身長千尺,胸廣三十丈,面長十二丈四尺。」
足徵僧護在石城山造十丈高的彌勒大佛像是取其十分之一,這是象徵追求彌勒早日下生人間的祈願。目前這尊像已全身重新貼金;中國的佛教建築物,雖然屢遭毀滅,石城山的這尊大佛像,都還能保持完整,倖免於難。
緊依大佛的石壁,建造五層佛閣,每層佛閣的前簷下,都有一方匾額,題著四個大字或三個大字,從下而上為:「寶像莊嚴」、「大雄寶殿」、「三生聖跡」、「彌勒洞天」、「逍遙樓」;外觀為五層,內景則一間。其他道場的大雄寶殿,通例是供奉釋迦佛像,新昌大佛寺則以彌勒殿為大雄寶殿,也是一大特色。
根據現在人的測量和介紹,這尊大彌勒佛石像,背連石壁,頸後洞空,坐像高十四米,佛頂高齊四層樓的屋簷,佛像下有平座,離地一點九米,結跏趺坐,手結禪定印,兩膝間相距十點六米,佛頭高四點八米,兩耳長二點八米。
這尊像由於年久失修,石像的身體有部分剝落,在一九九○年發現石佛左側肩臂也有裂開現象,於是進行了歷年來最大規模修繕工程,用去金箔四十多萬張,因此我們現在看到的,好像是一尊新雕新塑的大佛像。
大佛寺的境內,有不少可以供人遊覽觀賞的景點,有米芾手書的「面壁」兩個大字石刻、顏真卿寫的「逍遙樓」三個大字,還有「瞻佛隧道」、開山祖師「曇光紀念塔」、「智者大師紀念塔院」、一九八三年新刻的劉勰作〈梁建安王造剡山石城寺石像碑〉,寺前的放生池畔,有弘一大師所題的「放生池」及「南無阿彌陀佛」大字摩崖石刻。
如果要追溯大佛寺的歷史、文化,能做的懷古工作實在很多,因為在梁慧皎作《高僧傳》中,有二百五十七人入傳,傍出附見的有二百多人,其中與大佛寺相關而入傳者有七人,附見的有四人,直到近代弘一、印光等法師的文獻中也有該寺之名。該寺應該可以為這群高僧,建立一些紀念性的景點了。
現在的方丈悟道法師,十四歲出家,曾經在觀宗寺、國清寺研究天臺學,親近過印光、圓瑛、諦閑、興慈等大德法師,以及現在美國的顯明、敏智等長老法師。他先後任職於普陀山、高明寺、天童寺,現在是浙江省佛教協會的常務理事、紹興市政協常委,也是新昌縣政協副主席,所以非常的忙碌。
我帶著全團的僧俗四眾,參訪了寺內的各項建築物之後,特別在大佛像之前禮拜瞻仰良久。因為智者大師就在這尊佛像的座下圓寂。
僧祐律師完成大佛的造像工程,他是一位重視戒律和佛教歷史的高僧,他的一生,收集、保存、考證、著作、實踐、弘法、護法。他留下的智慧遺產非常豐富,關於佛教史傳的,撰有《釋迦譜》五卷、《出三藏記集》十五卷;關於戒律的,撰有《菩薩戒經記》、《菩薩地持經記》、《十誦義記》十卷、《薩婆多部相承傳》五卷;關於護教的,輯有《弘明集》十四卷等,他真是一位著作等身的高僧。其中,特別是《弘明集》對我個人的影響良深,以他那種護教的熱忱、愛教的悲心,把五十七篇辯論邪正、內外的文章,編集在一起,既保存了歷史的文獻,也為我們提供了護國、護法、愛國、愛教的範例。
離開寺內,即到寺前的路側,拜了「曇光塔」,又在放生池前山坡上的「智者大師衣鉢紀念塔」塔院,致敬禮拜。隨即登車,經過三個小時車程,到了天臺山國清寺旁的天臺賓館,已是用晚餐的時分。
由於國清寺尚不是經常有大團體來訪的旅遊重點,旅社的容納量都不夠大,所以當晚我們全團,只好分投三家旅館住宿,那就是「隋梅」、「迎塔」、「天臺賓館」。這是在全部行程中,我們分得最散的一個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