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進入九華山
四月二十三日,星期二,晴。
上午六點半,在金陵飯店用過早餐,我為大家做了簡短的開示。施建昌交待,每個人將大件行李擱下,僅僅攜帶旅行背包。七點半登上中旅社安排的十輛大北方
的大型遊覽車。從南京市區向西南方向,經過板橋、銅井,然後就是安徽境內的馬鞍山市,沿途都有公安局為我們派出的開道車,所以行程相當順利。到了馬鞍山
市,因為管轄的區域不同,所以交給安徽省的公安局,接替開道的任務。其實他們不僅維持行車狀況暢通,還負有維護我們人身安全的任務。然後經過采石、當塗、
大橋、蕪湖市、繁昌、銅陵市,青陽、貴池、九華山即屬於池州的行政轄區。
從南京到九華山,車行五個半小時,沿途可以看出,江蘇省境內南京郊外的農田,比較富庶,安徽省境內的,略為貧瘠。但是,農村風光不容易說出相差多少,
反正在這個季節的農村,不是開著黃花的油菜田,便是綠油油而準備吐穗的大麥和小麥。農民的住宅,已經沒有茅舍竹籬搭成的農家舊貌,若不是二層、三層的樓
房,至少也是一層磚牆覆瓦的現代式建築。
九華山還是屬於長江以南的範圍,有東南第一山之稱,我們經過五溪橋,進入九華勝境,然後就是九華街。當晚的住宿處就是九華街口的聚龍賓館及東崖賓館。
原來這兩處都因寺院得名,到現在聚龍賓館的左側還有聚龍寺,原名聚龍庵,左前是百歲宮下院,坐落在九華街的北嶺頭;至於東崖之名,位於九華街東崖的峯巔,
原為東崖上院的遺址,當天午餐所在地的東崖賓館,則在東崖之麓,化城寺的近鄰。餐後略微休息,下午三點半,就向地藏菩薩的肉身寶殿出發。
▲九華山是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它位於安徽省青陽縣西南,北俯長江、南望黃山,峯迴路轉,群巖競秀。
現在我要介紹一點九華山的自然環境及其名稱由來。九華山是中國佛教的四大名山之一;它與山西五臺山、四川峨嵋山、浙江普陀山齊名。它位於安徽省青陽縣
西南,北俯長江,南望黃山;黃山以自然景觀取勝,九華山則以人文景觀享名。它的南北長約四十公里、東西寬約三十公里,風景區的總面積一百二十平方公里,其
中心位置就是九華街。
九華山的腹地平均在海拔一千米以上,九華街是屬於最低部分,海拔六百米,至於九華是以九峯得名,九峯的高度,從最高的數起,依次是十王峯一千三百四十
二米,七賢峯一千三百三十七米,天臺峯一千三百零六米,中峯一千二百九十一米,羅漢峯一千二百八十米,寶塔峯一千二百二十九米,蓮臺峯一千二百一十八米,
太古峯一千一百三十六米,上蓮花峯一千零四十八米。
九華山原來稱為九子山,詩仙李白(西元七○一~七六二年)于唐玄宗天寶年間(約西元七五四年)來遊,與友人作〈改九子山為九峯山聯句並序〉,稱「青陽
縣南有九子山,山高數千丈,上有九峯如蓮花……予乃削其舊號,加以九華之目」,並有「妙有分二氣,靈山開九華」之句。這是九華山得名的由來。李白又說:
「事絕古老之口,復缺名賢之紀。」稍晚的唐代詩人劉禹錫(西元七七二~八四二年)寫〈九華山歌〉序有云:「惜其地偏且遠,不為世所稱。」可知此山直到唐末
之際,尚不太為史家及文人所記所知。而它的名稱,直到明末,還有人以九華山及九子山並用。例如明末的蕅益大師住在九華街的東崖,稱它為九子別峯。
以九華山的高度來講,青陽縣城海拔三十一點五米,九華街海拔六百米,百歲宮海拔八百米,拜經臺海拔一千米,最高的就是十王峯。我們這次先到山區最低處
的九華街,最高僅到了天臺峯,從天臺峯看十王峯好像伸手可及,但是也在幾百公尺以外,目前上面也有建築物,好像不是寺院,所以沒有前往。
至於九華山的氣溫,九華街全年平均是十三點四度,百歲宮十二點五度,拜經臺十一點五度,天臺峯十點六度,十王峯九點九度。全年最熱的是陽曆七月,九華
街也只有二十五度,天臺峯二十二點二度,十王峯二十一點四度;全年最冷的月份是陽曆二月,九華街零點九度,天臺峯零下一點三度,十王峯零下一點九度;怪不
得當蕅益大師在九華山住的時候(明末莊烈帝崇禎年間,西元一六三六︱~一六三七年),對如何度過山中寒冷的季節,有如下一段描述:「九華峯頭雲霧濃,三月
四月如隆冬。厚擁敝袍供高臥,暖氣遠遁來無從。拾取松毬鎮日煨,權作參苓療我疾。我疾堪嗟療偏難,阿難隔日我三日。」(《靈峯宗論》一○之二卷七頁)
當年九華山中的生活條件,非常清苦,缺乏禦寒的衣物燃料,而且還害著每三日一發作的瘧病。像這樣的景況,在今天的九華山已不復存在,雖然天然氣候沒多大改變,而現代化的居住環境,比起三百三十年前,已經大大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