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一、懷恩‧寺志‧尋根
性空法師在送我上車之時,問起先師的生日及忌辰,他準備為東初老人做冥壽,我告訴他先師生於民國前四年(西元一九○八年)九月二十二日,圓寂於民國六十六年(西元一九七七年)十二月十五日下午五點。同時我也說,我打算於東初老人九十歲冥誕及圓寂二十週年舉行一次紀念法會,以表示對他老人家的感恩和懷念,性空法師說:「我在中國大陸也要為先師做冥壽。」因此當我回到美國僑居地時,便收到由臺灣農禪寺轉來性空法師簽署於一九九六年四月三十日的一封信,其中有一段話,讓我感動,現抄錄於後:
明年農曆九月二十二日適逢先恩師東初老人九十冥壽暨涅槃二十週年之期,屆時貴我兩岸同時追薦,以報師恩於萬一。說來慚愧,二十年之前先師圓寂,奈因煙雲阻隔,愚未克盡執紼之禮,至今思之,仍在抱憾之中。憶昔負笈焦巖十載,恩師教誨之情,猶在目前。所幸賢師弟克盡致禮,稍慰愚衷!
這次在寒山寺除了送我一幅字外,性空法師也送我一本清溥儀宣統三年(西元一九一一年)長州葉昌熾所編的《寒山寺誌》,一共三卷,記載寒山寺的沿革,分別是對於寒山寺的橋、寺、像、鐘、碑、僧、產、游、事、詩等的介紹,同時又附寒山、拾得詩集以及寒山詩集解題等。其中有關橋的,主要是楓橋的歷史。
據稱寒山寺於清朝文宗咸豐年間(西元一八五一~一八六一年),太平天國之亂的戰火使得該寺化為一堆灰燼。清德宗光緒三十二年(西元一九○六年)漸漸募捐重建;建成了殿堂三進,東西各三屋,大殿之西建鐘樓,並謂「鑄鐘懸其上,以有古蹟」。從這點看寒山寺的鐘,在咸豐年間的戰亂之後就不見了,因此寒山寺的古鐘,是不是在抗戰期間被日本人偷偷運回國去的疑問,又需要考證了。
寺中目前有許多碑記,文革之後尚被保留,譬如清朝俞樾手書的「楓橋夜泊題碑」,還在寺中。關於張繼的〈楓橋夜泊〉寫成書法的人很多,一直到當代的大書法家劉海粟,都有此詩的書法碑刻留在寒山寺,只是尚無人能夠超過俞樾那幅字的功力。俞樾自己有這樣的幾句話:「寒山寺舊有文待詔所書唐張繼〈楓橋夜泊〉詩,歲久漫漶,光緒丙午(西元一九○六年)筱石中丞於寺中新葺數楹,屬余補書刻石。俞樾。」
至於該寺歷代的高僧寥寥可數,該誌書之中也有:「惟寒山一鐙,若明若滅,豈金閶近市,湫隘囂塵,不足以安禪悅乎」的慨嘆!就是寒山、拾得到該寺的記載,也是蛛絲馬跡的道聽塗說而已!
我們在寒山寺,前後僅僅一小時,可以說是來去匆匆,目的不在於要看張繼那首詩中的楓橋,和附庸風雅體驗夜半寒山寺的鐘聲,而在探訪在我出家生命中的法源法脈、同根同幹,甚至於同枝的師兄。先師東初老人一生,剃度的弟子極少,在海外的臺灣,只有收我和我的師弟聖開,在大陸到目前為止,也只知道我這位師兄聖智性空;東初老人的法子也僅茗山及圓湛二師。如今彼此的年事漸高,幸好尚能走動,藉著這次回大陸巡禮佛教聖跡的機會,第二度到焦山拜訪了茗山法師,到蘇州初見了聖智師兄,同時也在狼山及張家港市,於一九四九年以來,第二度會見了沙彌時代的師友和俗家的胞兄。
到此為止,我對於直系法源和近親血源的尋根工作,已經差不多了。為了認識事相的根源,這是一種懷念的表示;為了本源心地的發明,這種工作,就未必要做了。因為我在提倡「人間淨土」,必須先要重視人的倫理,對於人間的大眾而言,形式的和認識的尋根探源,還是有它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