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九、成都文殊院
四月二十五日,星期日。
這是我們在中國大陸行程中最後的一個上午。
早上六點二十分起床,整理個人的大小件行李,交運到機場。七點早餐。
八點三十分,登車前往巿區的文殊院,那是四川佛教協會會址所在,現任會長,就是現任文殊院住持,現年八十九歲的寬霖老和尚,他也是四川省的政協委員,雞足山祝聖寺的宏道法師,就是這位長老的弟子。我們到了成都,不僅希望參觀這座歷史悠久的古寺,也希望拜訪這位德高望重的寬霖長老。
文殊院古稱「信相寺」,亦名「空林」,位於成都巿的西北角,距火車站的北站約一公里。初建於晉代,經過不知幾度的興廢,現在的文殊院,是清康熙三十六至四十五年間(西元一六九七~一七○六年)重建完成。該院的建築,在中軸線上有五重殿宇,再加前後照壁,全長二百公尺,目前共有房屋二百餘間,總建築面積一萬一千六百多平方公尺,總佔地面積八十二畝。
在抗日戰爭期間,中國高僧如佛源、太虛、能海等,多曾在這座寺院講經說法,據《太虛大師年譜》記載:民國十九年(西元一九三○年)十月,曾來此寺講《瑜伽戒本》。此寺也曾開期傳戒和創辦佛學院及傳習所。到一九八三年,被大陸政府列為國家重點開放的宗教活動場所,前後又傳了三次戒。
▲作者身後是成都文殊院的法鼓樓。
我們到達該院時,先由現年六十多歲的知客寂真師接待,並帶領參觀各殿,讓我們見到了歷代的書畫以及佛教的古文物,例如玄奘三藏的頭骨、貝葉經、千佛袈裟、髮綉觀音、挑紗文殊,以及院內僧人刺舌血寫成的《楞嚴經》、《法華經》等。我們也幸運地在該寺看到唐代吳道子所繪觀音像的碑刻。還有一座最新的建築「和平寶塔」。
我們拜訪寬霖長老,是在他的客廳,非常客氣,要我和他平坐於一張雙人座椅上。他的步履已有些不穩,但是耳聰目明,頭腦非常清楚。當他知道我是臺灣的聖嚴法師之後,立即招呼他的侍者,為我取來吳道子所繪觀音像碑拓,以及他自己親自書寫的「毘舍佛偈」相贈。他也表示只要因緣成熟,很想到臺灣訪問,我也當面邀請了他。
我們在文殊院的素餐廳過午之後,立即上車,於十一點五十分趕往機場,準備辦理出境手續,趕搭下午二點起飛的港龍航空公司班機,飛往香港。
我們在文殊院,發現他們所經營的素餐廳,生意特別好,因為那天是星期假日,文殊院的院內院外,坐滿了人,站滿了人。該寺販賣部,也供應茶水、點心,就像是露天的茶座或咖啡廳。
文殊院的庭院,布置得相當幽靜和美觀,到處都種了植栽及盆栽的花卉樹木。我在那餐廳前的院內,看到一株明明是芭蕉樹,它的主幹的頂端,卻開著一朵蓮花,仔細端詳,它只是一株變形的芭蕉花。寬霖長老再三強調的新建築,是那座「和平塔」,為了祈禱世界和平,人間不要有戰爭,所以特地集資修建完成,連塔基共有十三層,是六角宮殿飛簷式,小巧玲瓏,它能當作院中的景點來觀賞。
當我們用完午餐之後,準備登車之前,突然有人要我去看另一棟文殊院的建築物「鼓樓」,在樓前的第二重簷下,掛了一方黑底金字的匾額,寫著「法鼓」二字。因在其他地方,很少看到有這樣的標示,是設計者的別出心裁。因為跟我們法鼓山的命名相同,所以倍感親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