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大昭寺.酥油茶
▲唐太宗貞觀十五年(西元六四一年)文成公主帶到西藏的釋迦佛像。
下午二點三十分,前往布達拉宮東南方五、六公里處的「大昭寺」,那是西藏人民心目中最神聖的寺院,達賴喇嘛面試一年一度的格西資格,便在這座寺院舉行儀典。原來它的位置,是在拉薩舊城的中央,現在把它稱為舊城的中心地帶。它的建築年代,是唐太宗把文成公主下嫁藏王松贊剛布之時,那是西元第七世紀中葉。是因文成公主從漢地攜帶了一尊釋迦牟尼佛銅像,到了西藏,為了安置這尊佛像,便在那兒的一個河谷沼澤地帶,蓋起了一座寺廟,藏語稱這尊佛像為「昭寶」,這是大昭寺得名的由來。
▲特許作者登梯以頭面接觸文成公主帶到西藏的佛像足部。
該寺的主體建築,是由四座鍍金屋頂的神聖大殿組成,分別是釋迦牟尼殿、觀音殿、彌勒殿、棄宗弄贊(松贊剛布)殿。
那尊古老神聖的釋迦牟尼佛銅像,是一人多高的座像,如有貴賓到訪,可以沿著短梯,登上佛座的兩側,用頭接觸佛像的腳部,該尊佛像從手以下,都被幾層厚厚的織錦蓋覆,我也被他們當作貴賓活佛,所以有資格爬上佛座,用頭面禮敬佛足。
▲大昭寺殿頂正在維修,男女藏民工人在一邊唱歌一邊夯土之情景。
據該寺會說漢語的一位年輕喇嘛阿旺吉美向我介紹:那就是一千三百五十年前,文成公主帶去的那尊佛像。最不可思議的是在文革期間,該寺的經像法物全被摧毀,喇嘛僧侶悉數被趕出寺外,一些不信佛教的俗人,佔住該寺,直到一九七九年,僧侶們被允許逐漸回到大昭寺時,所有其他佛像一萬多尊,全部不見,僅此一尊古像,安然無恙。因此有許多學者懷疑這尊佛像,究竟是否就是唐太宗貞觀十五年(西元六四一年),文成公主帶到西藏的那一尊,迄今尚無法確定。現在寺內其他的所有佛像、畫像,都是一九八○年後,陸續仿製而成。因此益發顯得這尊釋迦像的珍貴,不要說能夠用頭面接觸到,即使能夠站在幾尺外的地面上瞻仰到,也是畢生難遇的一樁幸運事。
▲大昭寺住持格力仁波切接待作者。
大昭寺正在大興土木,陸續修復各座殿堂屋宇,他們用的木料相當的好,是來自西藏的原始森林。寺院的屋頂平臺,不是用水泥石灰,而是用西藏特殊的一種石材,擊成小塊乃至粉狀,然後加水拌勻,鋪於屋頂,再以人工用木棍頭夯打,幾十個人一組,左右前後,慢步移動,一邊歌唱經偈咒語,一邊夯石,經過一段時間的夯打,便能使得屋頂經得起年長日久而積水不漏。這實在是西藏地區建築技術及建築材料的一大特色。
▲拉薩大昭寺前的廣場。
當天,接待我的大昭寺堪布,是現年五十二歲的格力仁波切,他原來出家於拉薩東北四十公里處的「甘丹寺」,曾經被大陸強迫農改,下放農村十二年,所以看來滿臉風霜。但他非常的親和友善,自始至終把我當作長輩接待,用手扶著我到該寺各殿參拜。
他把我引到前殿三樓的屋頂平臺,向西北遙望布達拉宮,相距五、六公里,猶在伸手可及的咫尺之間。俯瞰大昭寺前的廣場,是熙來攘往的一片人潮,他們是朝山的進香客及觀光客,也有當地兜售紀念品的攤販,有的小販,把紀念品拿在手上,追著遊客。
在寺前廣場中央,有幾棵老柳,傳說是文成公主從漢地帶去而抗旱性很強的樹種。所以當地稱之為「唐柳」。可是現在那一棵老柳,不知道是原來那棵老柳的第幾代了。
▲大昭寺住持格力仁波切款待作者飲酥油茶。
最後,我被那位格力仁波切,帶到他的小型會客室飲用酥油茶,給了我半杯。到達西藏兩天以來,因為胃不舒服,始終不敢嘗試著去喝這種帶著濃厚酥油味的西藏奶茶,現在看到這位仁波切對我如此的恭敬,只好一口把那半杯酥油茶喝了下肚,感覺上還蠻好的,所以又要了半杯。對藏民的日常生活而言,酥油太重要了:點燈要用它,煮菜要用它,喝茶要用它,乃至於皮膚防凍也需要用它。因此有人戲稱:「西藏人是浮在酥油面上的民族。」
據說他們的待客之道,也是用酥油茶來表達禮貌的程度:最高的禮節,是用三道酥油茶款待尊客,進門時淡酥茶,坐下之後鹹酥茶,送客之時甜酥茶。我們在各寺院區的沿路上,遇到許多青少年僧侶,都隨身背著一支熱水瓶,問他們裝的是什麼?說是:「酥油茶。」好像他們沒有飯吃可以,沒有酥油茶喝就不行了。我在西藏所喝到的道地酥油茶,也只有這麼一次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