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四、葷酒.滑竿
四月十九日,星期一。
早上五點,在臥雲山莊起床,打坐一小時,果勤師和廖雲蓮兩位菩薩為我送來早餐。早餐之後,我跟臥雲山莊一位五十多歲的管理人員交談,此人相當忠厚老實,他在山上服務,已有十多年了。我故意問他:「靈山聖地,普賢的道場,如果客人要求供應葷酒,你們也照辦嗎?」他很誠懇的回說:「我們作不了主,這兒做的是生意買賣,客人就是衣食父母,他們要啥子,我們就給啥子囉。」
我讀過一些四大名山的感應故事,其中就有關於在聖地喝酒吃肉,立即遭到災難果報的記載。目前中國大陸的四大名山,無一處沒有公私俗人經營的旅館飯店,而且還有現殺、現烹、現賣的交易。我不得不為名山哭泣,也不能不為那些商人祈禱。
八點三十分,我們又分批乘著電纜車下山,從臥雲山莊到「接引殿」,海拔相差五百一十八公尺,僅僅五、六分鐘的纜車車程。不能不承認,是拜科學文明所賜。
▲作者坐滑竿從萬年寺下山。
十八日的晚上,雖然睡得很好,我的感冒卻還沒有好,胃寒、腹脹、頭重、體力弱。因此,在接引殿的餐飲部,休息了二十分鐘,看到其他大大小小的遊客,從山頂下來,都穿著草綠色的厚重棉襖,像是一群即將出塞遠征的士兵。而那家餐廳,還沒有客人上門,空氣相當的冷,我真想也租一件那樣的棉襖穿上,但在登車之後,這種冷的感覺便漸漸消失。經過九十分鐘的車程,就到了萬年寺下的停車場;那是山中的一塊大盆地,大約有一百多公頃,正在大興土木,現在已經有了很多小型的商店,將來可能成為一座峨嵋山中的商業城巿。
我在峨嵋山頂,就跟新皈依的亞星薛果普菩薩說:「如果下一站要步行,我就留在車上休息。」她的回答是:「沒有問題,只要步行二十分鐘就到。不過,我們會找一輛小車子把您送上萬年寺。」
到了停車場,始知我們要去的「萬年寺」,尚有五公里的山路,目前尚無法通車,那是一條僅容兩人穿肩而行的石階路。山中正在忙著建築,許多用籮筐徒步背磚的腳夫,正在像螞蟻搬家似的在那條石階路上川流不息,我是決定不上去了。
可是那位薛菩薩,已囑楊菩薩為我及文化館的住持鑑心師,叫好了兩臺「滑竿」。外地人稱它們為「竹轎」,其實僅用兩根竹竿,中間綁一塊布,兩頭繫兩根繩,客人平躺在布兜裡,由兩位年輕的扛夫,一前一後,抬著上下山坡,這是四川峨嵋山特有的交通工具。起先,薛菩薩認為我不忍坐上人力的滑竿,所以騙我說有小車子可坐。
兩位扛夫,看我這麼瘦,非常高興,有人問他們:「抬得動嗎!」兩人異口同聲:「沒有問題,九十公斤乃至一百公斤以上的外國人,都對付了,這位老師父,好輕好輕哦!」把滑竿架上了肩膀,箭步如飛。害得薛、楊兩位菩薩,急急追趕,竟使得薛菩薩扭傷了一條腿。不到四十分鐘,就到了萬年寺的山門。不過山路就是山路,空手上山,也會累人,何況抬著一個人,所以抵達終點時,那兩位扛夫,氣喘如牛,滿身是汗,臉色發青。路旁的小販,連聲喊著:「請他們喝一罐冷飲啦!」
像這樣的交通工具,的確使我十分的不忍。可是,比起那些用背馱運磚塊徒步上下萬年寺的腳夫們,這些扛夫,又算是當地的「貴族」。據說那些背磚的農民,每天最多可賺六元人民幣,但是每天要跑五至六趟,每趟要背三十塊磚。來回抬一趟滑竿的收入,要比背一天磚頭好上幾倍。在這樣的情況下,多叫他們抬,才算是慈悲。不過,目前正在開闢汽車道,不久的將來,他們就可以改行開汽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