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六、滇池.大觀樓
四月十六日的上午,訪問了華亭寺出來,前往昆明巿南郊的昆明湖,也就是歷史地理學上著名的「滇池」,又名「滇南澤」,又稱「昆明池」,它是中國第六大內陸淡水湖,總長四十公里,寬約八公里,它在漢代,就已經形成,例如《後漢書》的〈西南夷傳〉,有這樣的介紹:「此郡有池,周圍二百餘里,水源深廣,而末更深狹,有似倒流,因謂之滇池。」池旁土地肥沃,並有金馬及碧雞二山,東西夾峙。池之吐口,在昆陽縣北,卅海口,視其通塞,以占農田利害,歷代常有濬治。池水自口西北流,北通金沙江。
▲大觀樓前的山光水色。
大理的洱海和昆明的滇池,對於雲南的農業灌溉和文化的開發,有絕對的貢獻。自古以來,不善於利用水者,便會造成洪水的氾濫,或帶來常年荒旱的危機;長於水利者,便能因勢利導,而為民用,成為滋生萬物,富國強民的資源。
在往滇池的途中,我非常睏倦,重感冒尚未離身,大夥兒到了滇池前的龍門景點,我已無法隨同前往,所以又向大眾請假,留於停車場的販賣店休息。我雖沒有買任何紀念物品,該店的店員還是讓我坐了兩個小時,並且提供了幾杯開水。
午餐後,再度出發,參觀昆明巿區的另外一個景點,名為「大觀樓」的公園。根據說明知道,該處原只有一樓,後來闢為公園,目前已成昆明巿內一個供人休閒遊覽的主要景點。
「大觀樓」始建於清康熙三十五年(西元一六九六年),其地理位置與太華山隔水相望,故稱樓前的水域為「近華浦」。現在的該樓,據當地人說,已跟中國古代的幾個名樓相媲美,那就是說,它已與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等齊名了。
我們看到的那座公園,的確相當優美,不論是園中的花草樹木及幾棟典雅的中國式建築,或者樓前的那一片湖泊水域,都被布置得像人間的仙境一般。
其中最能吸引文人雅士前往欣賞的,是一副由清乾隆年間(西元一七三六~一七九五年)的一位寒士孫髯翁,為大觀樓撰寫了一副多達一百八十字的長聯,氣勢磅薄,允為不朽的文學作品。它的上聯寫滇池的風物,下聯寫雲南的歷史。
在清咸豐七年(西元一八五七年),長聯與樓宇同毀於兵燹,清同治五年(西元一八六六年)重修,到了光緒十四年(西元一八八八年),雲南總督岑毓英,託趙藩重以工筆楷書刊刻,而被譽為天下第一長聯。現在抄錄如下,敬請分享:
五百里滇池,奔來眼底,披襟岸幘,喜茫茫空闊無邊。看東驤神駿,西耆靈儀,北走蜿蜒,南翔縞素,高人韻士何妨選勝登臨。趁蟹嶼螺洲,梳裹就風鬟霧鬢,更蘋天葦地,點綴些翠羽丹霞。莫辜負四圍香稻,萬頃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楊柳。數千年往事,注到心頭,把酒凌虛,歎滾滾英雄誰在。想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偉烈豐功費盡移山心力。儘珠簾畫棟,卷不及暮雨朝雲,便斷碣殘碑,都付與蒼煙落照。只贏得幾杵疎鐘,半江漁火,兩行秋雁,一枕清霜。
▲昆明大觀樓。
要讀通這副長聯,還真需要有點學問,這代表著古代的文化,是屬於士大夫階級欣賞,對一般文學修養不夠的平民,實在很難理會。大陸政權允許把它掛出來,也可以說是一項開放,使得當地旅行社的導遊們,要把它熟背以後,拿著一篇註解,來向觀光遊客說明。
當大家飽覽大觀樓公園風光的時候,我在樓旁的樹下,靜靜的坐著,好好地休息了幾十分鐘。出得園來,已近薄暮的黃昏時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