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六、哈佛大學
十月二十八日,星期三。
早上五點三十分,由許元春、蔡坤雄兩位居士送來溫熱的牛奶和麵包等食物,讓我們吃飽之後,立即離開旅館,上了他們的車,趕到伊薩卡機場,搭上了六點三十分飛往波士頓的小飛機,只有十八個座位,上機下機進出機艙,必須弓著上身,走道小,座位窄,這樣的飛機,只有在一九八八年十一月去緬因州的時候,有過一次經驗。這回的飛行時間是七十五分鐘,於七點四十五分,降落在麻省波士頓的Logan機場。
到機場迎接我們的是謝錦鋐、陳永洸、鄧文惠、蔡中理。由於我的到達,害得他們起了大早,又是那麼冷的天,真使人感動。
上了車就把我們送到位於勒克森頓(Lexington)的麻州佛教會,那是當地華人的佛教團體,以二十萬美元新購了這座建築物,這回我們要在那兒寄宿兩個晚上。
當天下午一點,謝錦鋐博士向她公司請了假,駕車帶我們去了兩個地方。
第一,是波士頓的智慧出版社(Wisdom Publication),因為這次我去波士頓弘法演講,是由麻省佛教會、智慧出版社、哈佛大學宗教系、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Technology)中國同學會等四個社團共同舉辦的。我一則是去禮貌的拜訪,再則也想參觀一下這家相當有名的佛書出版社。他們的總社原在英國倫敦,以出版西藏佛教的英文著作為主要目的,偶爾也會出版有關中國和日本佛教的英文譯作及著作。目前該出版社的總部,已經移到了美國的波士頓。當天代表該社接待我們的是他們的經理彭哈特(Allan Bom-hard)。這位居士原來是在一家醫院服務,他的學佛基礎是上座部佛教,現在則對西藏佛教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所以放棄醫院的高薪而到智慧出版社來發心服務。
▲梭羅所寫《湖濱散記》的湖濱風光。
下午三點,我們被謝錦鋐帶去訪問華頓湖(Walden Pond),這個湖在當地之所以成為名勝,是由於有一位詩人兼哲學家的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在西元一八四五年曾經在這個湖畔的森林裡住了一年多,完成了一本散文名著《湖濱散記》,於西元一八五四年出版。他於西元一八三七年畢業於哈佛大學,用自己的手,在那湖濱建築了一座小木屋。雖然我沒有看到真品,但其有一棟和原屋一模一樣的複製品,建在湖畔的一個景區內。這個湖並不很大,其面積只有六十英畝,比起美國國內的五大名湖,實在太小。
▲哲學家梭羅撰寫《湖濱散記》散文集的小木屋。
當天晚上六點一刻,出席哈佛大學的歡迎會,七點到九點,便是我的演講會,場地都在Harvard Audi-torium Boylston Hall,講題是「禪與生活的藝術」(Zen and the Art of Living)。子題有四點:1.中道的佛教;2.心如牆壁,有萬用而自己不動;3.千萬境界現前與我無關;由客觀而至賓主皆泯。
這次我在哈佛大學的演講,是由正在該校宗教學院研究所攻讀博士的大陸留學生,秦文捷小姐負責聯絡的,所以由哈佛宗教學院院長艾克(Diana Eck)教授主持介紹,秦文捷擔任司儀,她們師生兩人都是女性,配合得相當圓滿,聽眾兩百五十多人,其中只有少數是東方面孔,有不少是哲學系和宗教系的教授和學生。
因有幾位聽眾的面部表情,從頭到尾都很怪異,似乎聽我講一句,就有一個懷疑,以致使得我們初出茅廬的果谷師,翻譯得非常吃力,而且有點失常,他總覺得每翻一句,都沒翻對一樣,否則臺下聽眾怎會有如此的面部反應。事實上,這種聽眾,處處都可能見到,他們不一定真有惡意,只是表情使你覺得很不友善,可是這場演講的聽眾,從頭到尾只有兩位女生中途離席之外,其餘的都是全神貫注地聽得津津有味。因為這場演講的內容,既是學術性的,也是實用性的。
▲作者在哈佛大學演講,由宗教學院院長艾克致介紹詞。
演講會結束,我又被請到演講會場隔壁的一間學生休息室,席地而坐,為五十多位青年,進行了四十分鐘的問題解答,然後有六人請求皈依三寶。
當我被送回勒克森頓麻州佛教會時,已過十一點,當晚只有我與果谷師徒兩人,在那兒過宿,而樓上樓下的暖氣溫度,差異很大,我在夜裡洗手,必須要去樓下,這使我又一次的受寒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