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洛磯山下的演講
五月五日,星期日。
「洛磯山」是一個山脈的名字,它在美國的西北,從加拿大境內延伸到美國的西南,進入墨西哥境內,跨越美國五個州,包括從南到北的德克薩斯州、新墨西哥州、科羅拉多州、懷俄明州及蒙大拿州。在山脈之西就是美西,之東則是美國的中、東部,洛磯山脈是為分界線。它的東面是一片平原,幾乎找不到山脈,也就是美國的大平原,在它之西則處處有山。這座山脈在不同的地方,支脈起伏,各有它們不同的名稱,唯有在科羅拉多州稱為「洛磯山」。而它的最高峯稱為「雙峯」(Twin Peaks),高出海面一萬四千英尺。它的位置就在我們當天要去演講的Bouder的附近的西邊。我們從鍾費如的家,向西面看去,覆蓋著皚皚白雪的雙峯,在萬里無雲的晴空下,卓爾獨立,遙遙在望。雖距離遠在五十英里之外,卻像是在伸手可及的範圍之內。
當天早上八點,當地的禪修團體「禪中心」的負責人,Hobart Bell先生來到鍾費如的家裡,和我們共進早餐,並向我說明該中心的歷史及現況︰八年前,在美國西部有一位弘揚禪法的日籍禪師佐佐木,他有一位學生叫作Richard Barski在丹佛巿,創立了一所禪中心,名叫Bouder Zen Center,就借用掘隆巴喇嘛所創的Karma Dzong。這是藏傳噶舉派在那兒所建的兩座房子之一,另外一座就是N a r o p aInstitute。他們同屬一個團體叫作金剛界(Vajradhātu)。自從一九八八年它的創始人掘隆巴過世之後,他的這個西藏團體就遇到了危機。掘隆巴本人娶了一個美國太太,生了幾個孩子,年紀都還很小;而他的傳承者,也是一位美國居士,在他去世不久,竟因愛滋病過世,弄得這個團體外面聲名狼藉,內部雞飛狗跳,短短兩年之間,幾乎是煙消雲散了。而這兩幢房子目前也幾乎瀕於無人接管的狀態。正好Richard Barski的「禪中心」便借用了他們的場地每天打坐共修。
▲在科州Bouder市的西藏中心為聽眾說三皈依後合影。
▲在西藏中心與兩位修學藏傳佛法的婦女合影。
這一個禪中心的創始人Richard Barski去(一九九○)年離開此地前往紐約,現在就由Bell和另一位青年負責,輪流來召集禪坐的活動。他們的會員有六十多位,可是目前每天參加晨坐的只有七至十人,參加晚坐的只有六至十人,常來參加活動的只有二十來人。他們的分子,來源蠻複雜的,除了佐佐木老師的學生,也有DaininKatagiri老師(日本曹洞宗系,已於去年在明尼蘇達州過世)的學生,以及《禪門三柱》的作者菲律浦.凱普婁(Philip Kapleau)老師的學生,凱普婁亦於去年因年老退休了,尚有若干位就是西藏中心成員,從修密而改為學禪。目前他們雖非群龍無首,但是沒有老師。
下午,我們從Longmont村驅車約半個小時到了Bouder的「西藏中心」,令人很意外的是當天到場的竟有八十多個人。我先和他們共同坐了四炷香,中間做一些簡短的開示,要他們首先放鬆身心,不管環境,然後專注於方法。這個團體的坐禪有個特色,就是在每坐完一炷香開靜之後,沒有運動,也不跑香,而讓大家站在各人坐墊的前方,兩手相疊,操於小腹之前,雙目下視,經過十分鐘之後,再就位繼續打坐。需要喝水洗手的人,可以趁這時段,輕聲離開,然後迅速歸位。
晚餐之後,七點到九點之間,他們安排我在同一個地方,做了一次公開的演講。聽眾竟達一百三十多人,據說這是自掘隆巴去世以來,在這地方所舉辦活動之中參加人數最多的一次。事實上是除了他們原有會員之外,還到了藏密系的人員與五十多位華裔的佛教徒,使得主辦的Bell先生及聯絡人鍾費如夫婦,感到非常歡喜。當晚的講題是︰「從禪的立場看自我」,英文的題目是「Ch'an and the View of Self」。我以六個子題向他們介紹︰1.「我」的定義,2.世俗的「我」,3.宗教的「我」,4.禪定的「我」,5.禪宗的「無我」,6.《六祖壇經》所說的「無念」、「無相」、「無住」和《金剛經》所說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們聽得非常愉快,好像每一個人都得到了六祖惠能聽聞《金剛經》所得到的利益那樣地歡喜。演講結束之後,有十五位東西方的聽眾,要求給他們舉行皈依儀式。其中包括陳奕亮、翁春華、謝典豐博士等,其中最使我感動的是林瑞淵和劉智惠兩位男女青年居士,為了見我一面和聽我演講,特別從美國中北方的北達科塔州飛到該地而接受皈依。他們告訴我,這樣子要比飛到紐約近一些。可見,對於希求佛法的人來說,聞法的機會實在難得,親近三寶的因緣真不容易。
皈依儀式結束之後,還是坐著鍾費如夫婦的車子,回到他們的府上投宿,已是午夜十二點多了。